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徐永初 《上海教育》2007,(5B):55-56
“独立、能干、关爱、优雅”是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的“IACE”育人目标。“独立、能干、关爱、优雅”,着眼于学生成长的人格主体、创造主体、道德主体和审美主体的培养,民族精神、生命教育等都属于其中的内涵,具有学生发展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精神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是上海市正在着力研究与实施的重点课题。继2004年第12期刊登了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于海撰写的(民族精神意涵: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一文后,本刊再次推出周中之撰写的(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精神教育初探),以推动民族精神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和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3.
袁祖社 《中国德育》2006,1(5):79-79
现代教育的最终使命和核心任务在于塑造和培育民族精神。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实质上是该民族之“公共性”文化精神的理论表达,以及对共同的价值理想、信念的理解和不懈追求。现代“公民社会”需要具备现代性社会精神气质与人格气质的人,国民教育,尤其是民族精神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社会  相似文献   

4.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然要求落实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新时期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人格精神、业务素养、方法手段等方面均应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艰苦奋斗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当前提倡“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对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青年大学生承上启下,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对其人格塑造、勘学成才十分重要。高等学校要创新举措,把艰苦奋斗落实到有效的教育环节中去。  相似文献   

6.
建设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同时他又指出,“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育如何才能担负起这个特殊的使命?最关键的是必须造就一支自身具有创新能力同时又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的工作:一、塑造教师健康人格,激活内驱力。一个教师的创新能力不仅受其知识结构的影响,还受其人格的制约。我们认为:教师应具有的人格特征的内涵表…  相似文献   

7.
性善说是孟子心性理论的基础或理论前提,从这一前提出发,孟子不仅提出了理想人格的具体范式,而且进一步探讨了实现这一理想人格的现实途径,孟子的心性理论特别是人格范式思想虽有极大的理论偏颇和消极作用,但对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孟子心性理论对于道德之于人的尊严之意义的强调,对于当代人走出化困境并重新确立心性与德性方面的理想,有重要而深远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塑造学生的理想道德人格。从学前教育阶段起,就应在道德教育中.探寻他国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背景下异于我国的核心道德人格标准,并结合我国的传统道德人格标准,确立一套符合全球化趋势的新的道德人格标准,以此作为教育路向,指导我们的幼儿德育,以培养既有民族文化精神又符合现代社会人才标准、既理解中国传统思想精华又具备现代人的眼光与思维方式的跨文化的“世界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朱芸 《上海教育》2007,(5A):58-59
东方绿舟作为上海市最大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在组织中小学生校外活动中始终以国家意识、化认同和公民人格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二期课改的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因地制宜地整理和运用具有民族内涵的教育资源,在校外活动中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意涵: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民族精神的内涵与层次: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近十年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族精神教育,先后发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199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1)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三个重要文件,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文件将弘扬民族精神视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本工程,并提升到民族振兴的高度,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确定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research undertaken within a London borough in 2009 that aimed to examine how Personal, Social, Health and Economic education (PSHE) was perceived and delivered. The ethos of schools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enquiry as a key determinate of both perception and delivery of PSHE. The findings are presented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ree areas: school ethos, participation and evaluation. The overall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is that staff value PSHE, but with some reservations. Staff believe that PSHE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pupil behaviour. The value placed by schools on PSHE, and how it interrelates with the existing ethos of schools, remains a crucial factor in its provision.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高校德育遭遇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对文化发展提出的挑战。民族精神是民族的守护神,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是在新世纪新国情条件下的现实需要。民族精神的教育要纳入高校德育的全过程,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的核心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写入了大会报告,并且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本文依据十六大精神,就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在高校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并对如何搞好民族精神教育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而爱国主义的前提是对民族历史化的认同,因此,历史化认同是民族精神的承接面,否则民族精神因缺乏民族特质的整合,而泛化成人类共有的优点,无由彰显“民族”的精神。实际上,离开历史教育.民族精神就没有根植之处;离开历史教育,民族精神的培育就会因为缺少民族的历史化认同这个基本承接面而难有实效。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教育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本文从高校学风的现状入手,阐明了学风建设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并着重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与学风建设有机结合的角度,提出了有针对性地措施,创建优良学风,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内在要求,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推力,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学风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之间工作本质相同、目标基本一致、工作内涵休戚相关。高职院校应以思想政治教育带动学风建设,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增强求知的动力,规范学习制度,促进学风建设规范化。学风建设不仅要满足学校自身的建设发展需要,同时要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学风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要求学风建设必须认清新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多种载体作用,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潘灯 《闽江学院学报》2005,25(4):123-126
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准确把握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积极探索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是高等教育更好完成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陈宏 《山东电大学报》2003,(3):35-35,37
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在电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非常必要的,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使民族精神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要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存在着定位不够准确、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教育方式比较单一等问题。加强和完善民族精神教育必须在坚持民族精神教育政治性的同时突出文化性、实践性,合理安排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以学风建设为着力点,而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又应该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两者密切相关。从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抓学风建设,应将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宣传、学习目的性和成才教育、教风学风建设等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几大工程来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