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索尔·贝娄是一位典型的思想型、学者型的作家。在小说中,贝娄比较深刻地揭示了当代西方世界存在的危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这些知识分子孤独、苦闷、忧郁、迷惘,陷入极端的焦虑之中。但他们并没有失去生存的信念,而是在艰难的挣扎中寻找着自我拯救的路途,因而成为当代世界中的“浮士德”。  相似文献   

2.
索尔·贝娄中后期的小说重点关注了当代社会中知识分子群体的生存状况和精神境遇,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贝娄小说中主人公们的心理异化形态往往是作家力图表现的主题。本文从自我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和科学对人的异化三个方面来探讨贝娄小说中的异化现象,并指出艺术是走出异化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3.
索尔·贝娄作为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学的杰出代表,在反映美国现实及上层知识分子精神境况方面,有着重要的文学作用。他深刻地揭示了当前资本主义文明所面临的种种危机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知识分子精神上的彷徨与苦闷。  相似文献   

4.
从索尔·贝娄小说看其对犹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索尔·贝娄的两部具有典型意义的描写美国犹太知识分子的小说<赫索格>和<洪堡的礼物>分析贝娄对美国犹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受西方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贝娄对其犹太主人公们在美国现代特定历史和环境下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给予了深切的人文关怀与同情,并为他们指出了得救的出路.贝娄对犹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其实是对所有知识分子,甚至是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怀.  相似文献   

5.
索尔·贝娄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学者型作家之一,其作品塑造了大量的知识分子形象。聚焦《洪堡的礼物》中的知识分子,可以看出,专业知识就如西特林所说的"奇特的脚",穿上的是机构、权力以及相应地享用各不相同的财富的"奇特的鞋"。凭借知识赋予的权力,绝大多数专业知识分子与机构和制度合谋,实现了知识的权力,而自由的人文知识分子或艺术家却未必能如此。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是一位对人文主义抱有希望的知识分子,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荒原文化中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洪堡的礼物》借助美国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间洪堡和西特林两代诗人的人生沉浮和人际交往表现了资本主义商业社会中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表现了与大众隔离的精英知识分子走向毁灭的悲剧。小说末尾表达了对知识分子创造力的肯定,传递了具有批判精神的独立的并与世俗融合的知识分子是人文主义希望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从犹太文化中所蕴含的罪、受难、死亡的内涵入手,阐述索尔·贝娄笔下知识分子精神救赎的必要性。贝娄笔下的知识分子都带有深深的负罪感,这种负罪心理体现了圣经文化中的“罪恶”观念,同时也汇聚了作为犹太人的典型文化心态;受难是这些犹太知识分子获得救赎的必修课;死亡问题是触动这些犹太知识分子的最敏感的问题,也成为他们渴望救赎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子思想上背负了太多的困惑与压力,这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沉重的行囊.文章从索尔·贝娄的创作出发,来分析知识分子的地位与形象,他们在困境中的抉择、哈姆莱特式的自虐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理性化的现代社会分工引致了职业化的合理发展,而工具理性的发展所造就的"职业人"使传统知识分子可能成为"没有精神的专家";当代中国大学教师的角色特征集中体现了社会转型中公共知识分子的公共性问题.分析当代大学教师"公共精神"得以展开的社会条件,对建构社会转型中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索尔·贝娄小说的知识分子形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分子是索尔.贝娄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主人公形象。他们学识丰富、思想敏锐,但在探索精神家园的道路上屡屡受挫。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的心灵背负了太多的迷惘与压力。本文力图对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以及在困境中的抉择进行分析,以期对他们的形象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作为美国当代文学领域中的代表性人物,索尔·贝娄尤其关注现代人的生存状况与精神追求。他的创作重心主要集中在知识分子身上,一生中一共创作了6部有关知识分子形象的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他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敏锐的洞察力赋予了这些知识分子不同的品格与价值,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思考型的知识分子与行动型的知识分子。他们身上都有着共同的精神特质,即乐观主义精神与现代西西弗精神,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不够好的情况下也要赢得尊严的乐观性追求与永远的反对荒谬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寻找格林先生》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诺贝尔奖得主索尔·贝娄的短篇佳作。小说围绕一位犹太知识分子在贫民窟中寻找社会救济金领取者的事件展开,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当代美国犹太人探寻生存意义的心路历程。小说中不同人物持有不同的人生态度。贝娄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细致刻画,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生哲学观。  相似文献   

13.
索尔·贝娄的中篇小说《赫索格》讲述了美国犹太知识分子赫索格的情感遭遇和精神危机,反映了当代美国人的苦闷与迷茫。  相似文献   

14.
李涛 《文教资料》2010,(18):14-16
现代人如何生存,尤其是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如何面对现实问题,一方面是物质的丰富和泛滥,另一方面则是精神的浮躁和空虚,在这种前提下即使一向拥有精神财富的知识分子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和恐慌,怎样解决当前的问题以求得内心的平衡和自身的立足,诺贝尔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试图从他的小说图景中对众多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进行一番演绎和阐释,本文试从存在主题、心路历程和流浪模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评析。  相似文献   

15.
魏娟 《考试周刊》2008,(9):228-229
在历史语境中,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在不断地寻找定位.当下中国,重新把握话语权,避免失语与疯狂两种困境,更好地继承和发展知识分子的批判性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知识分子死亡了"这是法国思想家在20世纪70年代发出的感慨。所谓的"知识分子死亡"指的是原来的公共知识分子,逐渐退出公共领域、放弃公共话语,退回到自己的专业领域,成为专业知识分子。我国当代知识分子也同样出现了从公共领域退回到专业领域的现象。与此同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知识分子,即媒体知识分子。这种新型的知识分子为重建知识分子的公共性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索尔·贝娄的中篇小说<赫索格>讲述了美国犹太知识分子赫索格的情感遭遇和精神危机,反映了当代美国人的苦闷与迷茫.赫索格精神的流浪、自我的回归体现了犹太民族的流浪和犹太文化牺牲与救赎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宜宾学院学报》2015,(9):114-118
《活着之上》真实细腻地叙写了高校知识分子的成长以及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在价值秩序重构过程中的努力和抗争,展现了中国当代传统知识分子的行为操守和精神面貌实质,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恪守良知的传统青年知识分子的行为和内心。作品在与历史文化名人的心灵对话中,体现了历史文化镜像中的信仰隐喻。在功利现实与价值理想的激烈碰撞中,中国当代传统知识分子因体会到巨大的价值悖论而产生心灵焦虑。  相似文献   

19.
徐坤是当代最走红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小说挖掘了知识分子身上潜在的,导致其人文精神丧失与沦落的东西,揭示其人格、人性中负面因素在商品、物质诱惑下的潜滋暗长,在貌似“媚俗”的“佞语”消解语境中别有意味地实现了对知识分子精神理想的呼唤与守护.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对<洪堡的礼物>中的女性形象关注不足,小说中的性别政治隐而不现.贝娄塑造凯丝琳、丹妮丝和莱娜达三位女性形象,折射出男性作家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作者性别政治无意识立场.尽管贝娄对当代社会有深刻的考量,尤其是对种族问题、犹太人的身份认同问题和知识分子的角色问题的研究独辟蹊径,但是作为男权文化的代表,他却不能摆脱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