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优秀套路运动员气质类型进行研究,找出相关规律,旨在为武术套路项目训练及武术运动选材提供科学依据。文章结果显示:不同级别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气质类型差异不大,不同项目武术套路运动员气质类型差异较大。其中南拳项目运动员多为多血质型;剑枪和刀棍运动员气质类型分布较广,其中多血质相关型较多;太极项目运动员多为粘液质型。抑郁质类型不适合从事武术套路运动。  相似文献   

2.
根据项群训练理论,武术套路属于其中的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文章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及其训练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竞技武术套路的飞速发展,竞赛规则的不断完善和更新,竞技武术套路的创编在比赛中显现出重要的作用。在武术竞赛项目中,自选枪术套路的创编备受广大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关注。文章通过对武术自选枪术套路动作的创编方法进行探讨,以拓宽武术自选枪术套路动作创编的新思路,从而为在新形势下提高自选枪套路质量的创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一套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中乐感培养的方案,探讨武术套路与音乐、乐感的共生关系,从细微处入手,逐步培养起运动员更高水平的竞技能力.文章在介绍音乐与竞技武术套路的共生关系的基础上,阐释了乐感的基本概念以及在竞技武术套路中的作用,将乐感的多年训练计划分三个阶段,并逐一进行了具体剖析.通过分析在当前竞技武术套路乐感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应在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中加强对音乐感觉的培养和相应的培养方式以及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柔韧素质为切入点,探讨柔韧素质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影响。研究认为,柔韧素质训练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其影响主要表现在演练水平、动作屑量、动作难度及预防运动损伤等几个方面。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柔韧素质训练的分析、总结与建议,以期促进武术套路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对武术发展的大力支持,近几年竞技武术赛事增多,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从竞技武术套路训练现状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当今中国竞技武术套路训练现状,新规则对竞技武术套路及运动员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加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科学化训练,加强武术训练与科研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采用访谈法、问卷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旨在全面掌握四川省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现状,分析认为四川省竞技武术套路发展中对运动员梯队建设不足已成为困扰四川竞技武术项目发展的主要矛盾,此外在运动技术发展上、科学化训练上与高水平运动队存在差距等因素困扰着四川竞技武术的发展。对此,课题针对性地提出项目发展对策,以期促进四川省竞技武术运动形成良好的运动员梯队体系和训练运作体制,为四川武术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争取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对运动员的技能表现要求较高,比赛结果既与运动员的临场发挥有关、也与自身状态、比赛场地、裁判打分等众多因素有关,不同的因素会对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造成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法等研究了影响竞技武术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运动员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策略,以期为竞技武术套路成绩的提高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武术技术动作研究领域,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肌肉力量的量化研究是现在学术界较为关注的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等速肌力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北省优秀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膝关节部位肌肉力量进行测试研究,结果发现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膝关节肌肉屈、伸肌两侧力量发展较均衡,且右侧伸肌力量好于屈肌力量,左侧屈肌好于右侧,这有利于完成跳跃转体接静止类动作,快速度下一级以上运动员相对功率好于二级运动员。通过量化评价运动员专项力量的发展水平,指导训练适合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肌肉配布规律的方法,为运动员进行科学选材,进行运动损伤的预防以及康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竞技武术套路比赛中运动员的表现力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表现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主要包括气质和性格、赛前心理准备、兴趣、表情和乐感,并针对这些因素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表现力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指导训练工作。  相似文献   

11.
竞技武术作为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传播武术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竞技武术运动员的退役问题已亟待解决。通过调查已退役的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148名,从中得知运动员对退役这一概念的认识及运动员的理想与需要。研究发现:我国现役运动员缺乏对退役的规划,就业目标较狭窄,往往集中在教师、教练员等岗位;运动员存在着训练和文化课学习时间冲突的问题,为取得好名次长时间的武术训练使得他们仅有较少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的学习;运动员在退役后的转型期过渡期存在着心理上的不适应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使高水平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能搞顺利解决退役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就空手道和武术的起源和发展、"道"与"德"、技术特点等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传统的武术整体上优于过去的空手道;而目前,空手道在世界的推广却优于武术。最后总结出空手道的发展给武术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武术被列入高校公体课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授课内容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如何使武术公体课既能体现项目特征叉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及与国际武道接轨,是当前高校公体武术教学的主题之一。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手段等方面通过对现有高校武术和武道教学做了基本比较,对当前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劣做了简要分析,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借鉴“武道”教学的模式改革现有高校武术公体课教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Anticipation is an important performance factor in karate kumite. A new approach analysing anticipation in realistic combat situations by motion capturing with a high temporal resolution is presented. The advantage of this approach is that both karate athletes interacting sports specific can be recorded synchronously; thus, the presented method has the potential to analyse visual information pickup due to coordination pattern of interaction between real athletes. The aim is to demonstrate the usability of the current method for anticipation research and to investigate if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athletes and their attacking technique play a role in the reaction of the defending athlete. Furthermore, relevant cues lying within each attacking technique and littl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re shown. Four male karate athletes took part in this study. Logistic regression indicated that both factors (distance × attacking technique)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reaction. However,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factors shows that only the attacking technique is a good predictor for reac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ttacking technique jabbing punch (jap. Kizami-Zuki) was easier to anticipate than the attacking techniques reverse punch (jap. Gyaku-Zuki) and the round kick (jap. Mawashi-Geri).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下擂战术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认为:下擂技术在不同级别运动员比赛中是否能够取得优异成绩起到关键作用,不同级别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下擂技术有差异性存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武术要以比赛竞技的方式出现在各种赛场上,竞技武术就必须充分发展。自选长拳套路是竞技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竞技武术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选长拳套路的创编体现着竞技武术的发展水平。文章主要从竞技武术长拳自选套路创编时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自选长拳套路创编时必须注意套路整体的结构和布局,整个套路中演练节奏的变化,根据运动员特点进行不同难度设定,动作必须具有创新性等观点。  相似文献   

17.
武术申奥给武术散打带来了契机,尤其是女子散打受益匪浅。女子散打虽然在民间广为流传,由于不是正式竞技项目,其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处于空白。而男子散打发展到现在已基本成熟,为使女子散打尽快发展、完善,少走弯路,早日与男子散打均衡发展。文章以参加2004年9月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中6个级别48名女子参赛运动员在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和决赛阶段所参加的42场共93局的比赛场次为研究对象,对女子散打进攻技术运用现状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竞技体育由于它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是运动员一辈子的职业。运动员总要遇到一生中的角色转型,也就是退役后的就业问题。当前社会上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竞技武术运动作为我国竞技体育中唯一的一个非奥运项目更有着它本身的特殊性。对于武术运动员这个特殊群体来说,二次就业也就成为了一次莫大的挑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个案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影响武术运动员就业的原因进行思考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时至今日,武术仍未能很好地进入校园,其原因何在,如何从柔道、跆拳道、空手道的成功现代化和国际化当中寻求启发,成为紧迫论题。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基于对学校武术历史、现状的反思和日韩武技现代化的启示,对我国学校武术的根本问题和根本方略做出探讨。研究认为,学校武术开展的现状不能实现中华民族赋予它的文化使命,日韩武技现代化的经验可为我们提供启示——将传统意义上的搏杀武技改造为一项现代文明搏击项目,该项目需满足几个趋势保证安全文明化、保持技击本质性、具有游戏趣味性、彰显民族独特性。在此基础上,做出武术以太极推手形式进入校园的提案。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马腾斯的CSAI-2问卷,对参加第十二届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中太极拳男女运动员的竞赛状态焦虑水平进行测试。旨在探讨在国内最高级别的武术赛事中,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多维竞赛状态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比赛成绩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