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文化研究的视角,分析台州地方拳种的的文明缘起、拳理内涵.以实地访谈的方法调研台州地方拳种的传承现状.以文献资料法为台州是太极拳发祥地的观点进行了佐证.分析台州武术传承的现状成因,指出社会主流的关注对地方拳种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台州武术的最新成果南太极拳的发展进行个案研究,指出地方拳种的传承大有可为,对传统武术的发展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产业操作思路,并呼吁社会精英对武术的关注.在对南太极拳理进行和合文化剖析的基础上,论证了传统武术的传承可以作为城市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2.
武术国际化——传统武术的价值与现代化转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厚芝 《体育科研》2005,26(1):21-23
在重新审读中国武术传统的内在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对传统武术的现代转型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传统武术内在价值的多元化特性孕育了中国武术独特的项群魅力,传统武术丰富的表现形式与功能使之具备向现代运动项群发展的有利条件.传统武术的现代化转换,需要建立武术项群概念,立足自身内在的价值体系,并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价值选择,采取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进行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3.
东西方文化的时间差与传统武术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化形态学原理对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发现东西方文化主要存在文化发展的时间差,同时表明我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必然是由农业文化向工业文化转型和发展。传统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代化是向工业文化的特征转型,所以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必须接受现代工业文化所表现的特征,在物质、制度、精神文化方面运用现代理性的科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改造和创新,才能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传统武术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标准化问题。标准化是实现传统武术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得标准者得天下,在现代社会,标准化已成为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研究热点。以标准化学科相关理论为指导,对传统武术套路技术体系的标准化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传统武术套路技术体系标准化的历史久远;从标准化学科相关理论的视角看,传统武术套路技术体系的标准化主要面临各拳种的流派众多、技术风格不够统一、技术具有模糊性和内容繁杂等问题;传统武术套路技术体系的标准化必须满足当下有该拳种各主要流派套路技术体系的权威古谱和文通武备的权威人士两个条件,以及简洁性、综合性、特色性、美观性和科学性5个特征;传统武术套路技术体系的标准化必须尊重传统武术的文化特色、注重武术传统,以及树立文化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解读太极拳中的“和合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武术中的主要拳种之一,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不但流派众多,而且哲理深奥,通过分析太极拳的运动特征,挖掘太极拳中的“和合文化”,阐述太极拳“和”“合”要义。  相似文献   

6.
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保护。但是随着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突飞猛进,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新月异,传统武术越来越被人们所忽略,所以传统武术的发掘、传承与发展更应该受到当今社会人们的重视。烟台被称为“武术之乡”,在以前烟台就有"拳窝子"的美称。烟台螳螂拳、太极拳、形意拳、通背拳等传统武术项目都在烟台地区有着良好的师承与发展。烟台螳螂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蓬莱戚家拳、莱州吴氏太极拳也都是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虽然说这些传统武术项目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是在烟台还有更多的武术项目、拳种需要我们去发掘、发展、发扬,从而走上申遗之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运动在古代和现代的生存环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比较了二者的不同,并指出:太极拳产生于冷兵器时代,技击是其本质属性,发展的主线就是技击;而现代社会里,太极拳的发展方向是健身、审美,发展方向的改变,改变着太极拳的属性,所以必须为太极拳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武术构建一个符合其本质属性的生存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太极拳,真正保护我们的传统武术.  相似文献   

8.
道家哲学与太极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颇深 ,对传统武术拳种———太极拳的影响 ,则主要表现在 :(1)道论 ;(2 )天人和一论 ;(3)太极说。从上述三个方面论述了太极拳与道家哲学的融汇及发展。  相似文献   

9.
武术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一大鲜明特色,少林拳和太极拳又是中原武术文化的特色拳种,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少林拳和太极拳的文化渊源两个方面对中原传统武术文化的发生、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旨在弘扬和传承中华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0.
由于现代性语境导致的传统武术拳种训练体系解体和武术拳种趋于同一性,引发了传统武术拳种理论基础过度现代性革新,出现了信任危机和传承问题,本研究对现代性支配下传统武术拳种发展的主体性问题进行哲思。研究发现传统武术拳种偏于一隅技击技术的独特性与现代性对技术标准普遍性的追求,造成特殊存在之间的矛盾是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与认同的主要困境。基于此,研究认为,(1)现代性支配下传统武术拳种主体性的传承问题主要存在两方面矛盾:一是主体意识与对象之间的矛盾;二是主体意识与传承之间的矛盾。(2)传统武术拳种的主体性认同问题主要包含习练者与传承人之间的意识认同,不同传统武术拳种之间的文化认同及民间传习群体与学院派传习的身份认同。通过探讨在现代性支配下的传统武术拳种主体性传承与认同问题,希望能为其发展提供一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1.
王勇  夏青 《武当》2023,(10):82-84
借助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河北省传统武术拳种的传承发展体系,分析当前武术拳种在继承中面临的困境,研究发现:河北省传统武术拳种的传承存在路径不畅、内容缩减、扭曲传播的现象。探索河北传统武术拳种传承路径应加大武术教育改革,推进传统武术进校园;加强武术拳种保护,拓宽传统武术传承路径;借助互联网技术,树立传统武术拳种正确形象。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当前武术发展现状,提出传统武术如何成功地进行现代化转型,以满足广大民众对武术本身所能带来的单纯的愉悦和情趣的需要,为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的变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以来,在西方体育、全球化、国际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武术开始出现"本土化"缺失的现象。南充市松溪内家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在本土地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武术拳种之一。作为地方拳种,在西方体育和竞技武术的影响下,其生存空间逐渐萎缩,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本土化"视角下研究南充松溪内家拳有助于地域拳种的传承与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南充市松溪内家拳从传入到本土化发展过程进行系统总结。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是武术传承和发展的生命力;中国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更能凸显地域和民族特色,培养地域民族认同感;中国传统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更符合传统武术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稀有拳种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对部分濒临灭绝的传统拳种的提法,它们是我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多方面对稀有拳种的成因进行剖析,阐述了保护稀有拳种的意义,最后从保护稀有拳种传承人,利用现代手段进行静态保护,营造适宜稀有拳种发展的文化生态等方面提出对稀有拳种的保护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体育文化在人的文化转型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文化转型是现代化的深层内涵,是人的自身现代化的核心。体育的文化价值使体育在以文化转型为核心的人的自身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价值引导和观念更新的作用。体育文化在人的文化转型中发挥着三个层面的作用:器物层面的体育文化造就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的身体素质,制度层面的体育文化制约着进入体育系统中的人的主观心态,精神层面的体育文化满足人对体育的意义与价值追求。当代体育文化建设的责任在于加速体育价值观念的更新,努力创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体育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武术文化发展视阈:从自知自信走向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今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处在文化多元交流、并行发展的交错格局中发展,首当其冲要唤醒失语的传统武术文化,并从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内涵自知入手获得自信,然后才能知己知彼,推陈出新,从而走向和谐发展,完成从传统武术转向现代武术的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17.
首先论证了传统武术拳种的动作元素同源性和拳种劲力的独特性,认为动作元素为所有拳种流派的联系点,而劲力则是区分拳种流派的显著标志;然后以动作元素和劲力为切入点,论证了动作元素人为割裂,拳种劲力模糊等传统武术发展过程中的本源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而师徒传承则是中国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的主要方式。通过对中国传统武术中师徒传承体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师徒传承体制在农耕时代有利于武术拳种的发展,但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技术现代化的今天,师徒传承体制难以适应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希望通过对中国传统武术中师徒传承体制进行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19.
从哲学的视角,通过文献综述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思维方式对传统武术的影响,揭示中国传统武术顺应自然规律的习武之道、仿生和体悟自然现象的拳理基础,并重点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较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武术拳种为实例展开剖析,以此映射出传统武术所蕴涵的自然文化特,性,并希冀在纵深层面对丰富中国传统武术理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生存引发着一场文化革命,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使传统文化焕发青春魅力,也让新兴领域孕育发展机遇。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如何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实现传统武术的现代转型进行思考。研究认为:利用科技手段建立传统武术的文化资源数据库;利用大众媒介传播传统武术,打造文化品牌;利用现代科技改变传统武术的文化业态,使得传统武术走进大众文化生活;利用现代科技创造新的文化体验方式,拓展传统武术的呈现与接受方式。所以,用科技助推传统武术的现代转型,将会为古老的民族文化遗存注入青春活力,使之在新的时代获得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