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革命成功“枪杆子里出政权”,企业成功要有自己的核心专长和核心竞争力,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也就是说它不像材料、机器设备那样能在市场上购买到,而是难以转移或复制。  相似文献   

2.
石金强 《职业圈》2011,(19):38-39
革命成功“枪杆子里出政权”,企业成功要有自己的核心专长和核心竞争力,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也就是说它不像材料、机器设备那样能在市场上购买到,而是难以转移或复制。  相似文献   

3.
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在,“全球化”这个词被广泛地谈论着,也在不同的意义上被使用。它既可以被看成是一个过程,又可以说是一个既成事实。如果我们从历时性过程这样的角度来看,“全球化”可以被理解为“西方化”、“现代化”的逻辑延伸。今天人们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热衷于谈论“西方化”,...  相似文献   

4.
漂泊 《职业圈》2011,(22):90-90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说得过于绝对,它与当今企业实际的管理要求相脱节。如果哪个老板“用人不疑”,企业肯定要被整得一塌糊涂,如果哪个老板“疑人不用”,那么,在他公司里除了他自己,再也找不到让他不疑的人,那样,公司里的人都得走掉。凡是说“用人不疑,  相似文献   

5.
2010年的中国国际舆论环境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从根本上说,2010年涉华的国际舆情处在一种不确定状态,既不像2008年那样,以大型活动和突发事件为根本核心,又不像2007年那样以某个话题(当时是“中国制造”产品质量问题)贯穿全年。  相似文献   

6.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说得过于绝对,它与当今企业实际的管理要求相脱节。如果哪个老板“用人不疑”,企业肯定要被整得一塌糊涂,如果哪个老板“疑人不用”,那么,在他公司里除了他自己,再也找不到让他不疑的人,那样,公司里的人都得走掉。凡是说“用人不疑,  相似文献   

7.
漂泊 《职业圈》2011,(21):90-90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说得过于绝对,它与当今企业实际的管理要求相脱节。如果哪个老板“用人不疑”,企业肯定要被整得一塌糊涂,如果哪个老板“疑人不用”,那么,在他公司里除了他自己,再也找不到让他不疑的人,那样,公司里的人都得走掉。凡是说“用人不疑,  相似文献   

8.
冯殿元 《职业圈》2007,(9S):122-122,127
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决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指引下,我欢天喜地地来到了人间,同时也给冯氏家族带来了福音及快乐,一个男孩子就这样平安地“问世”了。母亲有点迷信,总是偷偷摸摸地烧香拜佛,说我是“人”脱生的,得像程咬金那样历经磨难才能成大器。于是,父亲趁机把在私塾里学得孟子的话背诵出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相似文献   

9.
对美国人来讲,维族老妈妈阿里帕、乡村女教师李灵、热爱航海的翟墨和鞍钢工人郭明义还是比较陌生的面孔。他们不像姚明那样被体育迷津津乐道,也不像章子怡一样,出现在很多电影里。  相似文献   

10.
刘伟 《文化学刊》2011,(5):157-161
“伊藤虎丸继承和延续了竹内好的“文化的观点”,但不像竹内好那样侧重于对文化自律性与主体性复杂关系的思考,而更注重从近代化的根柢里发掘文化的意义。把文化看作是一种本源性的精神的东西。揭示中日在近代化进程中对于西方文化不同认识与理解,并且从鲁迅那里看到了关于西方文化根柢的一种对应性的存在,即鲁迅对欧洲“近代”“根柢在人”的独特而深刻的发现。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生意场上打来拼去,总是因为没有好项目而满脸愁态。为啥?“好项目都像鲤鱼跳龙门一样,就算是争先恐后也未必能抢住!”这样的话,是谁都听说过的。然而,你再把话倒过来想想,人们都像鲤鱼跳龙门那样争先恐后地去抢,能有这么多好项目吗?没有这么多好项目,抢一身臭汗又有啥用?  相似文献   

12.
跪像中多一个王俊 岳飞故里河南汤阴县的岳飞庙,独具其他岳庙不曾见的“五绝”。一是铁铸“四跪像”里多了一个王俊,成了“五跪像”。王俊何许人也?他原是当地一浪子,有点蛮力,会些箭法,但心术不正,在地方上偷鸡摸狗,绰号为“王雕儿”。南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他随地方武装编入岳家军,几年未立寸功,也得不到提升,  相似文献   

13.
文澜阁《四库全书》,珍藏着浙江历史文化的“命脉”。它的命运就像文澜阁的名字那样,飘浮在难以预料的波澜中,经历着惊涛骇浪。它所经历的坎坷岁月,真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一段“文化沧桑史”。 藏书家的奉献 乾隆皇帝统治后期(1772-1799年)修成的《四库全书》,分别庋藏于7座藏书楼中,这7座藏书楼是文渊  相似文献   

14.
一浙江宁海有个剧种叫“平调”,平调有出传统戏叫《金莲斩蛟》,后来改编为神话剧叫《银瓶仙露》,戏里有个角色叫独角龙。独角龙的表演非常有意思,嘴巴里可含十颗猪獠牙,人们在台下看到:独角龙的嘴里先出现两颗,接着四颗、六颗渐次增多,能上下翻动,左右开放,颇有川剧“变脸”那样的“特技”和“绝招”,这绝招当地叫“独角龙耍牙”。浙东的观众若说起平调,最爱点看独角龙的戏了。若在乡间演出,男女老少便会奔走相告。“独角龙耍牙”成了平调的品牌,现在又被国家文化部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角龙这个名字有点怪,它是个什么东西呢?我在家乡…  相似文献   

15.
“你们送报时是不是像美国电影里演的那样.很潇洒地一甩手,把报纸扔在人家院子里面?”“当然不是这样的.全世界最难伺候的,恐怕就是日本人,订我们的早报和晚报的话.一个月需要3925日元,虽不是很贵,但很多客人摆的架子要比‘上帝’还大。偶尔比平时晚送到20分钟.就把电话打到店里投诉。”  相似文献   

16.
他们何以无家可归?住在纽约曼哈顿市中心区的时候,我仍然坚持每天一大早就出去散步。几乎没有例外,在马路边的人行道上,走不远就会遇见一个或者两个人缩成一团,头上蒙着褴褛的衣衫在睡觉。他们一般都选择靠近高楼的地下出气口的地方,那里多少比较暖和些。对此,当地人已习以为常,不像我那样感到吃惊。他们把这种人叫做“无家可归者”,据说在纽约数以万计。他们的过夜处,不仅仅是马路边,还有公园里、地  相似文献   

17.
野骆驼的外形很像家骆驼,当它混进放牧的驼群时,是不太容易区别的。只有经验丰富的老牧工,根据它那矮小的驼峰、细长的腿和淡黄的毛色,才能在骆群中认出它来。野骆驼的适应有力极强。它能忍饥耐渴,在滚滚的黄沙中走20多天,行程可达1000公里左右。原来,野骆驼的脚掌下生有又宽又厚的像弹簧褥子一样的肉垫,脚趾可以分开,这使它在松软的地面上能平稳地行走,而不致于陷落到沙窝子里。它的眼睫毛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化》2003,(1):59-59
河狸过去也被称作海狸,是一种极有趣的动物。河狸身长八十厘米左右,胖乎乎的身体上长有一层油亮的又长又密的皮毛。有意思的是,它不仅在后足上长有可以划水的皮蹼,还在屁股上长着一根又扁又长、像一把大木桨似的尾巴——这是河狸独特的器官,任何别的动物都没有。有了这根奇异的尾巴,再加上皮蹼 河狸便像鱼儿一样既能游泳更能潜水,它能一口气潜在水中十五分钟。 河狸是半水栖的哺乳类动物,不能离开水生活。在古老的原始森林中,河狸专门在流水汩汩的河溪沿岸建筑自己的“家”。河狸不但要建造出自己的“家”,还要筑堤建塘。于是,在有河狸住的地方,河中有时就会出现横着的一道土坝,坝上游的水位明显高于下游,而土坝一般都是用树枝堆砌,还抹着泥土呢。这可不是人工筑成的,可除了人,难道还有别的动物也会“大兴土木”吗?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施秉县城南面40多公里的龙塘村,一幕幕苗汉民族文化融合的景像令人惊讶。村前,小侨流水,稻田纵横。相传村头原有一水塘,潜藏一龙,故名龙塘。村民认为龙能带来风调雨顺、村寨安宁。谁知后来一村妇在龙塘洗婴儿尿布,龙怕尿味便跑  相似文献   

20.
马粪包     
马粪包可不是为人拉车,供人乘骑的活蹦乱跳的马的排泄物,而是外部形状长得像马粪蛋儿似的一种植物,是菌类的一种。马粪包在植物科属里属灰包科,植物学上叫“网纹灰包”,医药学上叫“马勃”。可能就因为它长相跟个马粪蛋儿似的,老百姓叫它“马粪包”,也叫它“马屁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