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闻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真实”。一档优秀的新闻谈话节目首先要有强大的公信力,选种公信力是连立在对新闻事实的充分尊重和作为新闻传媒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基础之上的。不讲求“真实性”的新闻谈话节目,自然就没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新闻话语节目经历了当事人接受采访的单口时代:主持人参与话题的对口时代后,进入了新闻谈话节目的群口时代,颠覆以往电视节目“传——受”的单线传播模式,拒绝既定的宣讲内容,创造一个不仅让当事人有话说,并让多元思想代表现场针锋相对的“大谈话场”,无疑是对新闻谈话节目主持人的新的挑战和考验。那么新闻谈话节目群口时代的主持人要如何进行角色定位呢?为此,凤凰卫视2006年开播的《一虎一席谈》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郑竑 《记者摇篮》2010,(7):62-62
谈话节目在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新闻谈话类节目,从央视到地方台更是比比皆是。它以新闻为由头和内容,以谈话为形式,注重体现人本主义,成为观众喜爱的节目类型。抚顺电视台从2007年开始也积极尝试新闻元素介入谈话类节目,开办了一档新闻谈话节目《新闻演播厅》(后更名为《沟通零距离》)。本文将以《新闻演播厅》节目为例,探讨新闻谈话类节目中的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4.
刘肖榕 《青年记者》2009,(16):84-85
电视谈话节目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勃勃生机:有的淡出市场,有的逐渐被边缘化,有的虽然仍在坚持却呈现出疲态。珠海电视台唯一的一档大型政论类谈话节目——《阳光政务》,开播时普遍不被看好,后来逐渐受到关注并且收视率持续稳定地上升,获得2008年度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优秀电视栏目奖唯一的一等奖,从2006年开播至今收视率始终位居珠海电视台社教节目前茅。下面以《阳光政务》为例,探讨一下谈话节目如何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5.
葛艳 《新闻窗》2009,(5):68-69
一.谈话性节目竞争的背景和现状 谈话节目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却很迅速,从中央到地方,几乎每个台都有一档或多档自己的谈话节目。谈话性节目主要有三类:一是新闻信息评论类,二是综艺娱乐类,三是人际沟通类。在我国,新闻信息评论类谈话节目所占比重最小,人际沟通类谈话节目所占比重最大,占了近70%。  相似文献   

6.
夏清泉 《新闻界》2012,(17):25-27
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下,新闻谈话节目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从兴趣点设计的角度,探讨新闻谈话节目发挥节目形态优势、提高节目可看性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闻谈话节目中设计兴趣点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手机短信的走俏,在许多互动性的直播节目中,过去一度流行的热线电话被手机短信所取代。即使是一些以热线互动见长的新闻类谈话节目也纷纷冷落了不该冷落的热线电话,尤其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的诸多互动节目中,几乎难觅热线电话的踪迹。热线互动的缺失,弱化了广播媒体的传播优势,同时新闻谈话类节目的传播效果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里,笔者拟以《新闻观潮》节目为例,对这一问题做粗浅分析。以“新人、新事、新观点,你说、我说、大家说”为传播理念的《新闻观潮》,围绕社会上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或一些…  相似文献   

8.
毛舟 《中国广播》2007,(4):47-49
近年来,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受众通过参与新闻事件来表达个人见解的热情和欲望越来越强烈,以新闻为核心、强调互动参与性的直播谈话类节目迅速发展,并受到业界人士的推崇和广大听众的青睐。2004年,中央台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开播伊始,就策划推出了大型直播新闻谈话类节目《新闻观潮》,开辟了中央台新闻评论节目的新形态。《新闻观潮》每周一到周五晚上9点10分到10点播出,节目以内容的开放性、前沿性、创新性,风格的亲切、轻松、敏感、犀利,受到听众的欢迎和业界的好评。开播两年后,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为2005年度“十佳栏目”。历经三年的磨练,《新闻观潮》的节目定位、内容策划、栏目运作等方面都日臻成熟。在各地电台新闻类谈话节目层出不穷,竞争空前激烈,“克隆”现象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新闻观潮》以“全方位追踪报道突发热点新闻事件以及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使节目始终处于热点新闻报道的风头浪尖,确保前沿位置”的生存之道,在广播新闻类谈话节目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构成节目的两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叙述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电视新闻评论相对报纸新闻评论更具有优势条件,它可以运用更形象的符号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的传播方式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传播主体是主持人和嘉宾,而最佳的传播渠道就是通过谈话来表达观点。为了克服以往新闻评论节目中的严肃、呆板和生硬的节目形式,很多电视新闻节目采取聊天和谈话的形式来进行,谈话类新闻评论节目的核心就是通过共同探讨和讨论问题,来营造出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谈话场",从而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笔者通过对《锵锵三人行》这一档时事谈话类新闻评论节目的案例分析,并结合人际传播的理论,来探究谈话类新闻评论节目的特色以及谈话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电视谈话节目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勃勃生机:有的淡出市场,有的逐渐被边缘化,有的虽然仍在坚持却呈现出疲态.珠海电视台唯一的一档大型政论类谈话节目--<阳光政务>,开播时普遍不被看好,后来逐渐受到关注并且收视率持续稳定地上升,获得2008年度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优秀电视栏目奖唯一的一等奖,从2006年开播至收视率始终位于居珠海电视台社教节目前茅.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国内出版的所有关于电视理论的教科书里,电视谈话节目都被列入“新闻评论”类节目范畴之中。在中国国内所有电视台里,有关这种“脱口秀”(TALK SHOW)节目都是由新闻评论部门或者社教部门来制作。这里,便出现一个问题:在国外,为什么许多电视谈话节目是由娱乐公司来制作的?同时在许多国外电视理论的专著里,人们通常把电视谈话节目  相似文献   

12.
有心的观众会发现,近两年来中国内地荧屏上,谈话节目如潮如涌,几乎每一个电视台都办起了谈话节目,无论你什么时候打开电视机,总能看到有人在谈话,内容有新闻评述类、情感生活类、法制教育类、科技知识类等等,几乎是人间万象无所不能拿来入“戏”。现在电视媒体为什么热衷于办谈话节目呢?一则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节目品种,是传媒竞争的潮流所趋;二则认为做谈话节目比起新闻节目或综艺节目来要显得省事、省钱,操作  相似文献   

13.
在主持人节目“金话筒”奖评选的时候,评委们常会遇到一个困惑,即谈话类节目与其他各类节目之间的界限不太清楚。参加谈话组的评委说:这一档不属于新闻类吗?那一档不是服务类吗?确实,把它们归到新闻、服务类里面去同  相似文献   

14.
对于电视谈话节目来说,主持人是决定节目成败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电视谈话节目因其类型不同,对主持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新闻类谈话节目主持人需要客观冷静,用词严谨;综艺娱乐类谈话节目主持人要自然活泼、思维活跃。情感类谈话节目鉴于谈话内容和嘉宾的群体特征,对其节目主持人也有一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初,作为全国最早进行涉台新闻报道的地方卫视媒体,地处海峡东岸的福建东南卫视推出涉台谈话节目《海峡论坛》,并逐渐形成以新闻评论和人物专访为主要形式的涉台谈话节目,之后依托于其2008年12月以来在台驻点采访的优势,独创驻台观察员的报道形式,拓展涉台谈话节目空间,创立《海峡新干线》"台北演播室卫星连线"版块和《海峡夜航》栏目,在涉台新闻深度报道方面继续领先。在这一过程中,东南卫视在涉台谈话节目方面都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当下的发展方向又在哪,本文将结合实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广播节目形态中,谈话类节目是比较受听众喜爱的一种节目形式。听众之所以喜爱这一广播节目形式,是由其特点所决定的。广播谈话类节目具有以下明显特点。一是直接性。广播谈话类节目的参与对象是在节目播出中由导播接入播音室与主持人交流,因此,谈话交流的内容是未确定的。二是个体性。电视谈话类节目参与的嘉宾往往是多人,可以根据谈话内容和现场的需要来设定人数,而广播谈话类节目参与到节目中来的对象则往往是一人。三是主观性。广播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做节目前,与谈话对象彼此不熟悉,电视谈话类节目则不然,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与嘉宾对于选定的话题要做前期准备工作,节目中,围绕话题来作各自的阐述。广播谈话类节目中,由于主持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在国内出现,该类型节目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弊端。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者的特点分析、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信息流的构成以及电视受众对新闻谈话节目话语的认知与理解,解读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播效应,并提出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如今电视谈话类节目很多 ,新闻的 ,文艺的 ,严肃的 ,或者是搞笑的 ,应有尽有。如果我们对这些节目进行一些分析的话 ,就会发现 ,电视谈话类节目成功与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节目的情感因素。本文希望通过分析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所必备的一些特质来探讨提高节目质量的问题。一、以情感人 ,调动嘉宾和观众的情感参与 ,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是主持人的取胜之道。因为它可能被忽视或被错误地理解 ,因为它需要很高的技巧 ,所以在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谈话节目中 ,那种能够让观众酣畅淋漓接受情感洗礼的 ,确乎不多电视的特点是视听结合。作为谈话类节…  相似文献   

19.
在央视推出多当谈话节目之后,地方台纷纷效仿设立谈话节目,这社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后,观众觉得每个节目都大同小异,不外乎是主持人对嘉宾的夸奖与钦佩,总是讲一些嘉宾愿意说而同时也是嘉宾觉得最了不起的事情,节目沿着嘉宾的思路走,而不是主持人来引导嘉宾去满足观众欲知的需求和交流的愿望,结果,观众看完以后会有一种“做秀”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周吉士 《视听界》2002,(5):24-25
近两年来中国内地荧屏上谈话节目如潮如涌,几乎每一个电视台都办起了谈话节目,内容有新闻评述类、情感生活类、法制教育类、科技知识类等等,几乎是人间万象无所不能拿来入“戏”。现在电视媒体为什么热衷于办谈话节目呢?一则是为了赶潮流;丰富自己的节目品种,二则认为做谈话节目比起新闻节目或综艺节目来要显得省事、省钱,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