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缅甸是“一带一路”核心区国家,华文教育源远流长。本文通过对缅甸华文教育领域汉语专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综合分析了缅甸大学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汉语专业的大学生以汉语母语者为主,接受过汉语培训的学生少;汉语教学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汉语教学方法教授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因此,我们从教师团队建设、课程专业建设、教材编写、教学交流合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缅汉语传播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越南汉语教学历史长,程度高,对于汉语国际传播具有借鉴意义。目前,越南大学汉语教学的现状为:教师中本土教师多,学历层次偏低;中国教师少,多为志愿者,且年龄小,教学经验不足;汉语课程实用性强,注重商务汉语教学;本土汉语教材少,多使用中国教材;教师汉语授课比例高,对教学法有一定了解。针对上述特点,本文提出要加强对汉语教师精进科研、提高学历的外部激励,加快本土汉语教材特别是商务汉语教材的开发,增加实践型汉语教师培训,实现培训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传播中国形象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际汉语传播与国家形象的构建密不可分。国际汉语教材是培养知华、友华、亲华的重要媒介,肩负着向汉语学习者输出正面中国形象的重任。在汉语国际传播的新时代背景下,国际汉语教材中国形象的人物自塑和话语建构有着重要而独特的意义。文章基于对当前国际汉语教材中国形象人物自塑与话语建构的考察,借鉴中国人物形象设计的相关研究,探究了如何更好地进行人物自塑和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4.
泰国高校汉语教育起步较晚,存在管理无序、师资队伍质量不高以及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推动泰国高校汉语教育发展的对策有:中泰合作培养高校汉语教师不仅要在量上有突破,质上也应有更高要求;中泰合作开发汉语教材不仅要关注教材的趣味性,其实用性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师范教育体制正处于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最终向一级师范过渡的时期。在这一过渡过程中,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其子课题——数学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又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课程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构想、教材建设思路等三个方面对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学教材的编写多年来一直是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一个瓶颈,我们在强调文学教育对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性同时,却始终未能找到开展教学的有效途径。就文学教材的选编而言,仍然存在着文化含量不足、与语言教学融合度不够以及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是理论性的,又是实践性的,通过编写经典文学教材的实践活动,将会有效地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论水平,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7.
赵元任先生终身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为我国汉语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钟情汉语教学,痴迷汉语研究;编写汉语教材,灌制教材留声片;修订校订字词典,撰写相关论文;独创汉语教学模式,创建汉语教学理论;奠基汉语白话教育,深化汉语口语教育;培养无数晚生后辈,汉语教育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8.
韩国在汉语教学方面成绩斐然,但对近十年大学汉语教学现状的研究较少。通过对韩国大学汉语教师的问卷调查,从教师、教法、教材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整体把握韩国大学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结果表明:韩国的大学汉语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师主要教学语言为韩语;多使用韩国出版的本土教材,部分教师对教材不满意。  相似文献   

9.
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教材对传播中国文化、提高学习者的汉语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汉语国际教育7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汉语文化教材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时期:萌芽期、起步期、发展期、高峰期和稳定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精品文化教材比例小,针对性不强,传统文化没有注重其传承性,立体化教材流于形式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加快文化大纲建设,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继续开发立体化教材,强化地域性文化教材的开发等。  相似文献   

10.
《朴通事谚解》反映明清时期汉民族共同语的状况。其中意志类助动词"敢"、"肯"与敦煌变文和普通话相对比,可见它们的语义呈从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趋势,其中引申意义变化较大,语法特征则与现代汉语更接近。  相似文献   

11.
读写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指导下的自主读写有别于常态下的读写教学,对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给空间,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方法,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素养;搭台子,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也是最为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汉语与汉字的特点紧密相联,有不同于拼音文字的个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汉语言文字文化。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中最有活力、最辉煌灿烂的一部分,它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中国文学之所以能够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精神风采,与独具魅力和表现力的汉语言文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写作能力训练是汉语能力专项训练项目之一.汉语教学中开展汉语写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习者汉语思维的能力和习惯,有利于学习者汉语水平的全面提高.汉语写作教学特点主要有:独立性、综合性、实践性和模仿性.汉语写作教学一般步骤是指导,批改和讲评.写作能力训练方式主要有:听后写,说后写,读后写.同时,汉语写作教学中应做到三个重视:激发学习者积极性,按正确行文格式书写和培养学习者动手动脑,发挥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4.
汉语因独具韵感、美感在世界语言之林独树一帜。然而,现代汉语历经百年,面对网络媒体时代,美感却步步褪色。因此,梳理百年现代汉语写作历程,关注当下汉语技术化倾向,并重审当下汉语写作实践,探寻"好的中文"标准,以创造优质的汉语,重新挖掘现代汉语写作的语感美。  相似文献   

15.
研讨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分析当前对外汉语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学生汉语素养方面的不足,从口语表达、字词积累和阅读写作三方面探讨提高这类人才汉语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母语既是承载特定文明形态的符号意义体系,又是划分不同文明形态的标志。作为世界上现今流行的“八大“语系之一的汉语言母语有着悠久历史和强健生命力。20世纪中国文学以“语言“的革新为肇端,文学语言的现代性已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题话语。综观20世纪中国文学,文学的母语写作即使是在被历史性“解构“状况下也处于不断“重构“的努力中并形成了贯穿百年的建构过程:从20年代胡适、周作人等人倡扬的“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设想,到40—70年代“毛(毛泽东)文体“对母语文学的革命性再造,至世纪末人们在理论话语和创作实践层面对文学母语的重构。由20世纪中国文学母语化进程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中国文学如要在“全球化“中坚守“民族性“则必须发扬光大汉语言母语的诗性特征,使“语言“再度成为人的“诗意栖居“的所在。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的本体论说一直纠结于对“语”和“文”的探讨中,对“语”的探讨纠结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言和言语,对“文”的探讨纠结于文字、文学、文章、文化中.传统的语文本体为语言文字本体.“语”是本体,文字是“语”的载体,文学、文章是“语”的具体表现形态,文化则是在“语”本体基础上以文字为载体以文学、文章等形态为表现内容的凝结,语文课程可以概括为:一语多文凝结为文化.  相似文献   

18.
泰国华文教育有其历史渊源,泰国汉语教育与汉语推广现状发展蓬勃。教学大纲的统一化制定和汉语教育师资的本土化建设是汉语推广的两个核心问题。探讨泰国汉语教育与汉语推广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将为泰国的华文教育事业与我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音系学音位理论和特征赋值理论对中国手语的构词要素进行了音系学的分析。文章认为:中国手语的构词要素是由无意义的特征构成的,要素即“音位”。如其它人类语言一样,中国手语的音义关系既有任意性,又有相似性。文章认为,根据特征赋值理论,中国手语中的“书空”缺乏音系理据,因此从音系学讲没有充分的语言学资格。对中国手语的音系学分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手语(包括各地方手语)是否具有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即音义之间的双层性和任意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现代化要赶上工业化和信息化两个时代,语言和文字必须有相应的发展,使中文进入信息互联网络,此之谓中国语文的现代化。从历史的角度看,社会的演化和语文的演化是密切关联的。秦并六国,统一天下,实行“书同文”政策,这是古代的社会演变引起的语文的演变。鸦片战争后,近代社会的巨大动荡引起了语文的演变。辛亥革命以后,一个语文现代化运动,从酝酿进入实践。这个运动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点和名称:切音字运动、国语运动、白话文运动、注音字母运动、国语罗马字运动、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手头字运动、少数民族新语文运动等。语言现代化在前进过程中,有成功、有失败,有高潮、有低潮,有新旧争论,有左右摇摆,在“尝试与错误”中提高认识和开拓局面。综观一系列运动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语言的共同化;二、文体的口语化;三、文字的简便化;四、注音的字母化。二次大战以后,即使是发达国家,在组成新的共同体的时候,也发生语文问题。一门研究语文宏观问题的新兴学科由是产生,叫做“语言计划”。“文字改革”包括语言,“语言计划”包括文字。这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运动。中国应当参考世界各国的经验.根据中国自己的具体情况。实行有利于国家现代化的语文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