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杨慧 《现代教育科学》2003,(3):13-15,24
鸦片战争后,西方教会势力在中国所兴办的女子教育,开创了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先河。它率先偶办中国女子职业教育和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确立了男女平等的教育观,并形成独有的教学内容体系和管理制度,在近代中国女子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而女子教育的本土化,以及国人对女子教育的自觉重视和自发努力,才是中国女子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教会女学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会女子学校是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女子学校在中国的兴办因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宗教目的而存在一定的弊端,但它在开启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道路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任春艳在《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4期撰文指出,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变迁与传教士密切相关。传教士对女子教育观念的宣传,给中国近代思想界以很大的冲击。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女学的重要性;传教士对男女平等教育思想的宣传,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女校,促进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清末的中国女子教育,是以基督教会的女子学校为发端的。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教士把教育视为传教活动的附属品,但我们不应忽视教会学校对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思潮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教会女学的产生,改变了清末中国妇女教育的现状,直接催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批女子学校。这种影响,显然已经超出了宗教范围。  相似文献   

5.
教会女校的创办是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开端。它虽然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带有“文化侵略”的性质,客观上却冲击了中国旧的教育制度,开创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先河,促进了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上海中西女塾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中西女塾是美国监理会开办的一所教会女子学校 ,它倡导通识教育和贵族教育 ,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中发挥过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基督教教会大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教会背景使得它们对宗教教育有着天然的追求,但它们毕竞生存在中国的环境中。金陵大学作为基督教教会大学中唯一的一所A类大学,是在华基督教教会大学的重要代表。对它的宗教教育发展过程的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基督教教会大学在中国土地上的生存状态及其对于中国现代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会在华兴办女学之沿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会势力在华兴办女子学校教育是中国历史上很特殊的产物。本主要介绍了教会在华兴办女学的历史沿革,剖析了教会女学为宗教服务的实质及其特征。中还阐述了教会女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期对教会女学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西方传教士重视女子教育,开办女子学校,开了女子学校教育的先河,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传统礼教对女子的束缚。文章在研究艾约瑟的著作和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相关研究资料基础上。阐述了教会女子教育在华的发展概况及艾约瑟支持中国女子教育的一些观点和行为。并分析了其对中国女子教育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教会女校的创办是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开端。解放前青岛作为曾有一段典型或完全殖民地历史的城市,教会女校的迅速发展对青岛女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青岛女子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提高,青岛女子自身不断觉醒,又反过来成为发展青岛女子教育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1.
近代浙江女子教育是以基督教传教士所办女子学校为发端。教会女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带有“文化侵略”的性质,但在客观上传教士创办女学的实践,直接改变了清末浙江妇女的教育现状,并对近代浙江女子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教会女校的创办是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开端。青岛作为曾有一段典型或完全殖民地历史的城市,其教会女校的迅速发展对其女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不断受到冲击,产生动摇和变革,使中国社会产生了新的因素,出现了“三千年一大变局”。中国传统教育的统治地位在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冲击下,发生动摇,最终被近代教育制度所取代。下面就中国近代教育兴革衍变作一简要叙述,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近代社会历史进程。一、教会教育发展过程:鸦片战争为西方传教士在华发展势力打开了方便之门。教会学校随着西方宗教势力的入侵最先在中国沿海口岸城市开始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教会获得了在中国内地传教的权…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扩大了研究领域和范围,更新了研究视角和方法,发表、出版了可观的论著,尤其在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教会女学、女子留学、女子教育专项研究等方面出现许多颇有见地的论文,但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封建社会没有女子教育,到近代,女子教育问题才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教会女学的影响,女子教育问题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被提上日程.维新派同守旧派围绕是否开女禁、对贤妻良母的看法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维新派和守旧派关于女子教育的论争是近代女子教育史上一件意义重大的事件,为女子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和女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近代安庆的社会变革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相同步。影响安庆社会变革和城市转型的主要因素是传统素质、西方影响和政治领导。安庆女子教育产生于清末,既是近代安庆社会变革的必然产物,又是推动安庆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安庆女子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教会女校与自办女学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安庆女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17.
福建近代女子教育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近代教会创办的女子教育和中国人自办女子教育有各自产生的历史社会背景和发展变化以及基本教学形式,通过对比这2种教育方式的利弊得失,指出它们对福建的近代化进程都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徐敢良 《文教资料》2006,(21):28-29
中国古代虽有女教,但无女学,没有正式的女子学校教育。到了近代,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兴办教会女学,在其启蒙下,妇女的教育权利及其自身价值逐步被国人关注。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缓慢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发端。  相似文献   

19.
近代教会女学对福州社会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念烨 《教育评论》2005,(2):89-91
福州是近代全国教会女学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1847年——1860年期间,外国传教士在五个通商口岸共创办了11所女子学堂,其中福州就有3所,占了1/4强。同时,福州还拥有中国近代史上三所教会女子大学中的一所。近代教会女学在给福州社会打下时代烙印的同时,也为福州的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教育广告作为近代教育的一面镜子,以其丰富的信息内容折射出近代教育发展变迁的轨迹。本文以《上海新报》和《申报》上的教育广告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统计的方法,抽取了1862年7月5日至1915年12月27日的259条教育广告,对近代教育广告的阶段性特点和类型进行了内容分析,并以教会大学和女子大学等个案为例,从报纸广告这样一个全新的视角考察和探索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