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8月的奥地利青山翠翠,绿水莹莹。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萨尔茨堡正在举办一年~度的国际音乐戏剧节,即莫扎特音乐节。音乐戏剧节时期,萨尔茨堡人们唱的是莫扎特的歌剧,演奏的是莫扎特的音乐,连街头卖艺的流浪艺人表演的也是根据莫扎特的故事改编的哑剧。来自世界各地音乐学院  相似文献   

2.
继阿图罗·托斯卡尼尼和布鲁诺·瓦尔特之后的当代最有影响的指挥家之一,卡尔·伯姆,于一九八一年八月十四日在奥地利萨尔斯堡的一家医院与世长辞,享年八十六岁。伯姆是唯一可称为奥地利音乐挥指大师的艺术家,六十余年的音  相似文献   

3.
1991年,在伟大的作曲家逝世200周年之际,他的音乐将比任何时候都更为流行。作曲家约瑟夫·海顿在谈到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时曾说:"在100年内,我们的后代将再也见不到这么一位天才了。"这是个热情的预言,但它很快就被否认了。在莫扎特逝世200周年之际,当他的崇拜者们遍及全世界时,许多人都确信尚未有人  相似文献   

4.
连莫扎特都震惊的超级神童音乐史上留名的作曲家,可以说几乎都是神童,就连被视为大器晚成的典型人物贝多芬,少年时代在波恩也是令人咋舌的神童。勃拉姆斯虽然很晚才开始作曲,但是他在十几岁时弹钢琴就出了名,夜间在餐厅、酒馆弹钢琴,用所得贴补家用。  相似文献   

5.
潘岳 《世界文化》2012,(1):23-25
“莫扎特现象” 莫扎特的头很大,有个双下巴,高鼻子,满脸麻子,并不英俊。不过,他一双眼睛大而明亮,流露出对生命的追求,对爱的渴望以及对死亡的感受。他把这些错综复杂的感情谱成旷古绝伦的音乐,是为“莫扎持现象”。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爱因斯坦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对爱因斯坦科学创造的作用比一般所认为的要大得多。在爱因斯坦最珍爱的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乐曲中,他感到了自然界规律性的反映。音乐对他来说如同毕达哥拉斯所称数的和谐、开普勒所称天籁、莱布尼兹所称神袄赋予世界的全面和谐的模拟。  相似文献   

7.
康斯坦策·莫扎特或许是音乐史上最不受欢迎的女人。一个世纪来,她一直蒙受一连串越演越烈的恶毒的攻击:说她是荡妇,是不能理解莫扎特的浅薄、愚昧的女人,说她把家庭收支搞得一塌糊涂,促使莫扎特过着精力涣散,即使不是完全自甘堕落的生活。这些攻击大部分来自德国音乐界,而且最近达到了顶点。音乐界是怎样得出这种结论的?是不是有什么下为我们所知的事实或材料?没有。1791年12月11日莫扎特去世后,康斯坦策曾成功地递交了一份要求抚恤金的申请。这笔抚恤金并不优厚,但确实是一笔“基金”;于是,康斯坦策  相似文献   

8.
2006年这一年,注定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来自遥远国度奥地利的天才音乐家莫扎特的音乐。  相似文献   

9.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萧斯塔科维奇1906年9月25日出生于彼得堡。他的父亲是化学工程师,母亲是钢琴家。他自己曾说过,他生长在一个非常热爱音乐的家庭里。他的母亲在音乐学院里学习过几年,是位优秀的钢琴家。父亲热爱音乐,而且歌唱得很好。在萧斯塔科维奇一家的朋友和熟人们中间,有许多喜欢参加家庭演奏会的音乐爱好者。他能准确地记住从工程师、卓越的大提琴家和热情的室内乐爱好者住着的邻室里传来的音乐曲调。他的身边时常聚集着一批演奏莫扎特、盖德恩、鲍罗廷和柴可夫斯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欧洲乃至世界文化界拉开了规模非同寻常的“莫扎特年”纪念活动的帷幕。书店里醒目地陈列着各种莫扎特的传记和难以计数的、由许许多多著名指挥家、演奏家诠释的录音带和激光唱片,这些书籍和CD即将进入千家万户。在莫扎特的出生地——奥地利的萨尔茨堡  相似文献   

11.
秦声 天水,是秦人的发祥地之一.在秦一统天下的过程中,与之息息相伴的,不仅仪是战马,是厮杀,还有音乐! 此音乐者,乃秦声也. 秦声,是经华夏民族音乐和西陲一带的狄音乐杂糅结合而成的,这和秦地所处的位置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在今天的维也纳,人们很少能听到格鲁克(Christoph Gluck,1714—1787)的作品,但在奥地利音乐史上,这位作曲家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在歌剧领域推行的深刻变革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拓展了道路。他摒弃了以往歌剧僵硬呆滞的风格,尽管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曾不遗余力地为这类歌剧写过大量脍炙人日的音乐。在格鲁克看来,歌剧不是用来炫耀“圆润的歌喉”,正如莫扎特十分贴切地形容那些华而不实的唱段那样,它首先是戏剧.著名的启蒙主义学者约瑟夫·封·宗南费尔德在评论《阿尔西斯特》的演出  相似文献   

13.
在俄国和乌克兰音乐史上,果戈理的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他的作品是现代音乐家灵感的重要源泉。果戈理有关音乐的见解证明作家对音乐的理解深刻而敏锐。在涅仁中学就读期间,果戈理就学拉小提琴,而且成绩颇为出色,从而使他能加入乐队,演奏莫扎特、韦伯和罗西尼的序曲。音乐是果戈理的终生伴侣。无怪乎1813年他在《雕塑、绘画与音乐》一文中写道:“音乐啊,作我们的守护神吧!不要离开我们!更经常地唤醒我们满是铜臭的灵魂吧!用音符更猛力地击打我们麻木的情感吧!让它们感到恐慌,摆脱它们,赶走那竭力支配世界的冷酷可怕的私欲吧,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不是么,青年果戈理的这番话多么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啊!他  相似文献   

14.
1791年11月的一天,天气寒冷,令人不悦。莫扎特走进维也纳“银蛇”酒馆。他经常来此喝酒。酒馆在凯恩纳尔大街1074号(以前是1112号)。这里也常有演员、歌唱家和音乐家前来光顾。在上面提到的那一天,莫扎特在第一间雅座间发现有好几位陌生客人,因此立即走进隔壁一间小一点的房间,里面只摆着三张桌子。这小房间墙上画满各种树木。这些树木是在房屋主人把这间房间改成小圆顶之后才画上去的。  相似文献   

15.
尽管音乐在很早以前就在军队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直到十七世纪末和十八世纪初,军乐队才受到各国的重视而正式组织起来。军乐队的成立是为了取悦法王路易十三,同时于1678年,英国皇家近卫队成立了第一支军乐队。全欧洲的军乐队各不相同,无疑,军乐队拥有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还有为数众多的横笛和鼓。军乐队使用黑人鼓手曾经风靡一时,这就说明了为何一些英国鼓手至今还在庆祝游行中穿着豹皮衣。土耳其军乐队或土耳其民间音乐的广为流行,使得象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  相似文献   

16.
莫扎特在巴黎傅荣编译从莫扎特的《书文集》中可知,莫扎特曾两度去巴黎。第一次是在他7岁时,第二次是22岁时。1763年11月18日,莫扎特一家来到巴黎。他的父亲莱奥波德曾预先在圣·奥诺雷街的公证人勒努瓦尔先生处订了一套房间,但他们并没有在那里居住。因为...  相似文献   

17.
随着自己人到中年,心灵田园中那块命名为艺术的树林每天更加让你沉醉忘返.抚摸过纹理细腻、枝叶怪诞的萨尔瓦多·达利绘画的"超现实"之树,沉迷过米兰·昆德拉小说的"梦幻抒情"之树,流连过斯特拉文斯基音乐的"原始表现"之树,我带着被五光十色的现代、当代艺术交叉振奋后的晕眩头脑,回到那棵刻着"沃尔夫冈·莫扎特"英名的高贵精致的白桦树下,将殷切的脸贴在它洁白无暇的树干上,再度倾听二百多年前这位首席作曲天才呼吸般自然流淌出的音乐,浮燥的情绪被润泽,潮湿的心被烘干,整个身心即刻被装点成一艘鼓满风帆的航船,豪迈地驶向一座在海平线上若隐若现的小岛.它是长满童贞草木的天使们的乐园:大大小小的天使们辛劳地振动着翅膀,往返于天堂与尘世之间,为上帝传递着手谕、指令、各种情报及统计报表.她们途径大洋时,都要降落到这座小岛上歇息用餐,歌舞娱乐.莫扎特的音乐就是这些天使们的身姿、表情、呼吸,以及她们眼中的风花雪月、潮起潮落、四季更迭.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初爵士音乐刚刚诞生时,美国还没有具有自己特色的音乐。当时流行的歌剧都是由欧洲作曲家创作的,在交响乐方面也是如此。舞曲音乐也是早期的一些狐步舞曲和华尔兹之类。然而时代在变化。当时美国人正在修建铁路、轮船、工厂和发电厂,城市正在蓬勃兴起,一个新的世界正在形成。这个世界需要一种具有现代节拍并充满生气的音乐,于是爵士乐应运而生。在所有爵士音乐家中,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最负盛名。下面就是有关他的事迹。  相似文献   

19.
散漫的天性     
国界真是一种奇妙的分界线。奥地利和德意志人各有三分之一边界相邻相连,共有着阿尔卑斯山;多瑙河先是流经半个德国,然后畅通无阻地直贯维也纳,站在萨尔斯堡的高山城堡上西望,倘若无人指点,从远景的画面上根本无从区分哪里是德国,哪里是奥地利。  相似文献   

20.
歌德在评价启蒙思想家卢梭时曾说过:“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时代,而卢梭则开始了一个新时代。”路德维希·梵·贝多芬(1770-1827),这位与上帝相通的人,结束了欧洲音乐的古典时代——经海顿、莫扎特,他把古典音乐的理想推向最高峰。同时他又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它既不属于过去,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