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施静  魏太亮 《兰台世界》2016,(13):125-127
以辛亥革命时期的四川报刊为经,以四川图书馆事业发展为纬,通过对辛亥革命时期的四川报刊与四川社会转型发展关系的探究以及四川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脉络的追索,寻绎辛亥革命时期的四川报刊对四川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辛亥百年,档案为凭。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合作,共同推出大型档案文献汇编《清宫辛亥革命档案汇编》。该书2011年10月由九州出版社出版。这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重点图书。该书的出版,是清宫所藏辛亥革命档案的首次全面系统公布,是辛亥革命研究的又一厚重基石。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福建省档案局(馆)与福州晚报社联合举办福建辛亥革命英杰后裔探寻先辈珍档暨档案捐赠仪式。福州籍辛亥革命志士刘通先生的后裔向省档案局(馆)捐献了90余件珍贵档案,其中包括刘通手稿38部、书信24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网站:日前,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合作,拟共同编纂出版大型档案史料《晚清宫藏辛亥革命档案汇编》。大型档案文献《晚清官藏辛亥革命档案汇编》所辑档案均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  相似文献   

5.
《湖北档案》2010,(5):6-6
4月28日,湖北省档案馆举办"辛亥革命档案史料征集启动仪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辛亥革命档案史料。  相似文献   

6.
吴敏  陈丽芳 《湖北档案》2001,(10):21-22
辛亥革命是1911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近代中国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武汉市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区,搜查整理、发掘研究辛亥革命的档案史料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深刻而全方位地改变了近代中国。对于始创于1815年、辛亥革命爆发之际历史已延续近百年的中国近代报刊业而言,不啻亦经历了一场革命的洗礼。在辛亥革命前后,一些与革命有关、直接推动革命发生的新类型报刊诞生或发展,而另一些在既往中国政治与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省档案局、馆与浙江日报等单位共同发起辛亥档案征集活动,吕公望有关辛亥革命档案史料于2月16日由其第五个儿子吕师煜捐赠给省档案馆。省档案馆为此举行了捐赠仪式。省档案局、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由此拉开序幕。吕公望(1879—1954年),原名占鳌,字戴之,号叔尚。浙江永康人。早年参加光复会,后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浙江新军督练公所科员、第八十二标  相似文献   

9.
武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更是辛亥革命的决斗之场。湖北革命实录馆仅存在了一年零二个月,但却收集保存了辛亥革命的珍贵材料,编纂出了8册《湖北革命实录长编》,堪为实录辛亥革命第一馆。值此辛亥百年之际,本期特别推出这篇史料翔实的钩沉文章,一是以资纪念;二是追忆辛亥档案人的奉献精神,同时为中国档案史增添鲜活内容。  相似文献   

10.
《全国新书目》2013,(10):7-9
内容简介:《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涉及辛亥革命百年记忆,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商人、商团和商会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精英文化研宄,辛亥革命前期清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研究,辛亥革命前后的官绅商学关系研究等及张难先、吴禄贞、经元善、刘揆一、马君武、卢作孚、周学熙、雷铁腰、田桐、殷子衡、张纯一、宗仰上人等辛亥人物的文集,详细考察了辛亥革命发生百年来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不同人群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记忆和意义诠释,为寸亥革命研究开辟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11.
郭小聪 《兰台世界》2016,(16):87-89
辛亥革命的参与者背景历史复杂,结局各有不同,在其中的表现各异,评价方法各有不同。我们分析了辛亥革命史料特点,提出了评价辛亥革命参与者的三个方法,包括:1.大量占有材料,小心处理入手:辛亥革命参与者评价的基础;2.从大处着眼,不纠缠细节:评价辛亥革命参与者的前提;3.大胆设定,小心求证:辛亥革命参与者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任望舒 《新闻世界》2012,(10):117-119
辛亥革命时期,随着资产阶级自由报刊实践的逐渐成熟与繁荣,资产阶级报人的新闻自由思想也逐渐成型并进一步指导实践。本文通过分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人的新闻自由思想,认为辛亥革命时期新闻自由思想有精英意识、工具化倾向、强调政党自由而非个体自由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日前,由湖北省档案局(馆)和广东省档案局(馆)联合举办的岭海风云楚天际会——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鄂粤档案史料展在湖北省档案馆隆重开展。展览荟萃了鄂粤两地档案馆辛亥革命档案史料精品400余件,真实、完整地再现了辛亥  相似文献   

14.
翻开尘封的档案,武昌起义之后宜兴光复的过程别具一格,颇具喜剧性,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据史而述,一飨读者,更资纪念。筹组保安会,革命潜流涌动宜兴在辛亥革命前,设荆溪、宜兴两个县,县衙都设在东珠巷内,相距不足几百公尺。1911年10月,宜兴县令姚昌颐、荆溪县令刘金选都是上任未满周年的新县令。震撼全国的武昌起义炮声,实际上  相似文献   

15.
思考留学生力量对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会发现留日学生与同盟会革命党的紧密联系;取缔《规则》运动的兴起;诸多革命报刊的出版,这些运动与抗争都不同程度地为推动革命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爆发后,梁启超对其先是充满疑虑,担心革命会带来社会动乱,也怀疑革命党所鼓吹的民主、共和是否真能"名至实归";随即,他又因看到革命后有可能实现自身政治抱负之契机而心生窃喜。辛亥革命十周年之际,他对其大加颂扬,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巨大价值与意义,对其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极其乐观。梁启超这一由疑虑、窃喜而乐观之转变,与他流质般易变之思想、热衷政治之秉性以及自信之性格等密切相关。客观上看,也与民初以降中国社会、经济的逐渐起步紧密相关。梁启超深刻认识到这一内在变化,故而对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此后的中国充满乐观。与这一变化互为表里的是,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在不断发展、进步,他基于对辛亥革命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发展变化之深刻体认,最终提出"政治在于民"的观点。梁启超对辛亥革命认识与态度的转变,折射出辛亥革命的巨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岁月匆匆,倏尔百年,回顾百年共和史,不觉使人想起那段血雨腥风、激情澎湃的岁月。在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之际,各地档案部门通过办展览、出图书、开讲座等多种形式,纪念辛亥百年。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是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并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八百年以来的封建统治,并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9.
吴新丽 《兰台世界》2011,(12):31-32
辛亥革命是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援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并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八百年以来的封建统治,并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前,陕西地方政府创办学堂教育体系,给陕西地方带来了新气象。辛亥革命后,民国肇兴,陕西亦着力推行新式学校教育体系,"求学入士"与"求学入仕"并存。辛亥革命前后的陕西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独特的地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