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应用题,给出两个未知数量的关系,要求这两个未知数量。思考的时候,可以根据所给的条件,用一个未知数量代替另一个未知数量,从而找到解题途径。  相似文献   

2.
小学应用题教学历来是个难点,尤其是复合应用题,题型复杂多变,学生解题时常感到困难.要提高小学生解答复合应用题的能力,首先要重视简单应用题的教学.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它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每一道简单应用题都只有两个已知数量和一个未知数量,这三个数量处于一个基本的数量关系之中.解答简单应用题,就是要对其中的两个已知数量进行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中的一种),从而求出未知数量.下面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认真读题,会说三句话  相似文献   

3.
假设是一种常用的推测性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些题目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量,其数量关系比较隐蔽,难以建立数量之间的联系,或数量关系抽象,无从下手。这时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合理假设,由此得出一些关系和结论,产生差异与矛盾,再通过分析与思考,找出差异的原因,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数量关系明朗  相似文献   

4.
一、“数量关系连线分析法的”的步骤。数量关系连线分析法分三步:一画。在读应用题的过程中,把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以及关键词语用线画出来,并弄清这些数量以及关键词语的意义。二连。用线段把已知数量中有直接关系的数量连起来。并想一想根据这两个已知数量可求出什么?三分析。依次按下述问题思考:要求问题必须知道哪两数量?这两个数量题目中是否直接告诉?  相似文献   

5.
有一些分数除法应用题,表示单位“1”的数量是未知的,需要通过一定的逆向思维来寻找所求数量与已知数量之间的关系,这就使解决问题有了难度。如果利用比的意义,借助比在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  相似文献   

6.
简单应用题讲法初探胡金婵,张小蕊简单应用题除步骤简单外,还具有下面的特点:(1)结构简单:只有两个条件,一个问题;(2)数量关系简单:只有两个已知数量和一个未知数量发生关系;(3)思维程序简单:只要根据加减乘除的含义作一步判断,即可列式解答。正因为如...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知道,在直角三角形的计算中,已知两条边,要求第三边时,用勾股定理直接代入计算即可.但如果只知道其中的一条边要求另两条边呢?此时,未知的两条边之间一定存在某种数量关系,我们只要抓住这个数量关系,设出一个未知数,便可以表示出两条未知的边;  相似文献   

8.
有些应用题,题中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或倍比关系,分析思考时,可以根据这些关系相互取代转换,用一个未知量去代替其它的未知量,从而找到解答的方法。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代换法。  相似文献   

9.
从应用题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所需的两个条件,然后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未知条件作为要解决的问题,再找出解决这一个(或两个)问题所需的两个条件,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所找的条件都是已知条件为止。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分析法。  相似文献   

10.
有些应用题,题里给出了两个未知数量的关系,要求这两个未知数量。思考的时候,可以根据所给的条件,用一个未知数量代替另一个未知数量,从而找到解答的方法。 例1.某村有耕地845亩,其中水田的亩数比旱田亩数的3倍还多25亩。这个村有水田、旱田各多少亩? 思路:如果用旱田代替水田,那么水田就相当于3份旱田再加25亩。因此,从总亩数中减去25亩,就相当于(8 1)份旱田,从而可求出旱田亩数。然后再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水田亩数。  相似文献   

11.
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连线分析”,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分析方法。它可分“一画”、“二连”、“三分析”三步进行。一画。在审、读应用题的过程中,将已知数量、未知数量及关键词语,用线条画出来,并弄清它们的意义。二连。用线将已知数量中有直接联系的连结起来,并要求想一想:根据这两个数量,可求出什么数量?  相似文献   

12.
一、分析法与综合法由题目的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再与其他的已知条件搭配,又可以解决新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应用题要求的解为止,这种思考方法叫做综合法。从应用题最后所要解答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两个已知条件,然后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未知条件作为要解答的问题,再找出解答这一个(或两个)问题所需的条件,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所找的条件在应用题中都是已知的为止,这种思考方法叫做分析法。例:一个服装厂计划做上衣1…  相似文献   

13.
如果你是个经常关注孩子数学学习的家长,就会发现有几类难题经常让孩子皱眉头,比如"和差问题""盈亏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等。这些问题中同时含有两个未知的数量,数量关系虽然清晰,但即使对于五六年级的孩子来说,也有一定难度。当看到朋友的孩子面对这样的问题,不知如何入手时,我常  相似文献   

14.
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是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知识,其解法特别,数量关系看似简单,但在实际解答中又容易混淆,因此也是教学的一大难点。那么,怎样才能教好而又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呢?结合工作实际,我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审清题意,确定已知与未知审清题意,确定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是解应用题的首要环节。当然,解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也不例外,首先应审清题意,确定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二、找准题中的关键条件,即中介量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中,一般会出现三个量,在这三个量中,一个为已知量,两个为未知量。在两个未知量中,其中一个为要求的量,则另…  相似文献   

15.
在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分析法或综合法,而有些问题运用这两种方法很难顺利解决,这时,可尝试运用假设法。假设法是通过假设来改变问题的某些已知(或未知)数量的数值或减少未知数量的个数,以便简化问题的结构或发现新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假设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相似文献   

16.
新编通用教材小学数学第八册,引进了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这样,在小学高年级就同时出现用算术和方程解应用题的两种方法。现就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关系,谈点认识。一、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在思维过程中的区别先看算术解法的思维特点。大家知道,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有两条不同的思路:一条是由已知推向未知,称综合法;另一条是由未知追溯到已知,叫分析法。算术法解应用题就是以这两个思维过程为基础的。举例来说,某生产队有甲、乙两块红薯地,甲地面积15  相似文献   

17.
在解应用题时我们经常把所要求的未知数量直接设为未知数,但有时难以把所要求的未知数量与其他已知条件联系起来,就要设间接未知数,分步完成解题,或者设辅助未知数,以理顺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8.
谭桂香 《考试周刊》2011,(26):76-76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渗透在数学的各部分内容中,一直是高考的热点、重点内容.函数关系是指某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具有某种对应关系.方程是由已知量和未知量构成的矛盾统一体,它是从已知探索未知的桥梁.从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19.
等量代换法     
林楚 《红领巾》2009,(6):24-25
有些竞赛题数量关系十分隐蔽,如果用一般的分析推理,难于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求出要求的数量。如果我们能根据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相等的关系,使未知条件转化为已知条件,就能使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使问题迎刃而解。这种方法叫做等量代换法,是解答竞赛题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一种最常见的数量关系。利用这种关系解题常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倍数法是把原式或原式的一部分k倍后,改变问题的结构,实现已知向未知转化的方法,下面举例说明。 例1 求和: 解: 例2 求积: 解:设原式为A,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