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说小标题     
给文章列小标题,可使文章脉络清晰,段意明显。进行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条理化。小学阶段,可让学生掌握下面三种列小标题的方法: (一)用词或词组做小标题  相似文献   

2.
郑志刚  孙萍 《中国教师》2011,(10):60-61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读生字,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出词感(词语的感觉)。3.根据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分清段落,尝试用小标题概括段意。【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何伦忠  周航 《四川教育》2001,(12):40-41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题旨与说明] 1.第一题,要求给课文各部分加上小标题,重在对学生进行理解、概括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概括出各部分的小标题,更要帮助学生总结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强调最基本的方法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对内容之间的联系的思考中,达到对课文深入、全面和整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第六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进行段的训练。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作业练习是通过回答问题、抄写短文、按小标题复述和仿写段意等形式进行分段和概括段意的训练。因此,本册期末复习应以段的训练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一、忌从思想角度归纳段意。所谓段意,指的是一段文章的主要内容,它要回答的问题是“这段写了什么”,而不是“这一段说明了什么”或“表达了什么”。如《再见了,亲人》的第一段,把段意概括成“说明志愿军同朝鲜大娘的感情深”就不符合要求,应概括为:“叙述了志愿军与朝鲜大娘告别的情景。”二、忌用不完整的句子归纳段意,段意应该用完整的句子,而不是词或词组。后者只能用以编拟文章的提纲或小标题。段意与提纲及小标题共同点——都是对课文内容分段的概括。不同点是:段意是对一段内容的简缩或基本概括;提纲则是用短语对该段内容  相似文献   

6.
《挑山工》(第十册第3课)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记叙文。教学这篇课文,既可使学生了解文章说明的深刻道理,又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大有裨益。一、从不同角度概括段意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教师教学生分段概括段意,不必强求一律,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个固定的框子里,而要善于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段概括段意,以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挑山工》一文的分段  相似文献   

7.
分段、概括段意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历年小学毕业语文考试中,这项成绩总不理想。其症结是:无论平日的教学,还是期末的总复习,在这方面都缺少训练,现仅就如何分段和概括段意的复习,提出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教学中,常常可以发现学生分段的能力较强,但归纳段意的能力较差.为了交给学生归纳段意的规律,我概括了五种方法,分述于下.组合法先概括结构段所属各自然段或各层的主要内容,然后将它们加以组合,归纳成结构段的段意.如《草船借箭》第一段,包括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的段意学生容易概括: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第二自然段文字较长,可先概括成两个要点:周瑜向诸葛亮提出短期造十万枝箭的任务;诸葛  相似文献   

9.
概括主要内容、拟写小标题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它能帮助学生理清文本思路,整体把握"文意""文脉",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基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从儿童成长出发,开掘编列小标题的意义和价值,探索概括小标题的基本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0.
概括段意是一种思维训练。我运用以下六条规律,引导学生理清句间层次,抓住概括段意的思维点,效果较好。 一、总分关系意在“总”。 对于那些采取总述与分述或概括与具体叙述的段,要根据总述句或概括句来概括段意。如:《草原》一文中第一段的第一句话:“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这一总述句概写了作者初见草原时的总印象,可从这里入手概括段意。 二、层层深入意在“后”。 有的段中的几层意思,存在着  相似文献   

11.
<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潜能。一、创设氛围,激发创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活跃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体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以阅读题中的概括段意这类题为例,针对用摘选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段意,一位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说:"用中心句作段意,有的恰  相似文献   

12.
1.略。2.略。3.这是一道概括段意的题目。怎样去概括第二、三段的段意呢?这两段都是由许多小自然段构成,内容都是叙述事情的,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抓主要事情”的方法来概括段意。从这两个角度去想一想:这一段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什么事情?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3.
概括段落大意是读懂一篇文章的需要,是检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让学生掌握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提高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任务之一。首先,段意必须是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不能与表达的“思想感情”相提并论。众所周知,小学课文以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的段意,只能从内容角度概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从四年级起,要求学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和概括段意。当前,在阅读教学和考查中,划分段落和概括段意普遍受到了重视,这是很可喜的。但在考试的时候,同学们都感到分段、概括段意很难。因此,得满分的只有几个“尖子”,大多数学生得分很少,有的甚至得零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时,走了过场,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最近,发现有些四年级老师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做法很好。 (一)上专题指导课,讲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的方法。在专题指导课上,有的老师给学生讲划分段落有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第一单元 教学主要要求:1.有顺序地看图,有联系地学文,培养观察事物和形象思维的能力;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提高用普通话说与读的水平;3.辨析近义词,恰当运用动词;4.在分段、概括段意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概括主要内容是小学五、六年级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如何才能归纳好主要内容呢?请您听听我的体会吧。我概括主要内容主要采取了两种方法:一个是段意连缀法,另一个是课题扩展法。段意连缀法,顾名思义,就是把每一段的段意进行删除和补充,然后连接起来。用这个方法概括主要内容首先需要归纳段意,而归纳段意要注意三点,那就是要做到完整、通顺、简洁。完整就是这句句子应是一个完整的句子,通常是“某某某,干什么”的句式。做到了完整,还要注意通顺,读起来没有拗口的地方。最后就是要简洁,把形容词和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词去掉。概括完段意,要把…  相似文献   

17.
九义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指要──第七册第六单元一、本单元教学目标1.能按预习要求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2.继续加强词句训练。3.学习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段、归纳段意的一般方法,并练习运用这一方法深入...  相似文献   

18.
用摘句法归纳段意用摘句法归纳段意,就是从文章中摘录能够表达某一段意思的现成的句子作为段意。用这种方法归纳段意的关键是指导孩子找准能够概括全段意思的句子。指导孩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让孩子在读懂一段话的基础上,先弄清这段话的主要意思,然后再看是否有现成的句子作为段意。  相似文献   

19.
一、初读,编拟小标题 初读的任务是:①简介董存天瑞;②学习生字,联系课文理解“震撼、旱河、迸射、暗堡”等词语;③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编拟小标题。重点放在第③点。可先让学生默读,然后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分为几段?如果学生分段有困难,也可分两步进行:先让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相似文献   

20.
当前,小学阅读教学成绩很多,但"病"也不少。经过"把脉问诊"、"切片化验",现诊断如下:病状一:阅读教学缺乏理论引领,教学具有盲目性现象目前语文教学还没有建立稳定的学科课程教育体系。语文教学的改革,包括阅读教学的改革,迷信权威,缺乏辩证思维,矫枉过正。比如,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以前很多专家都说是一种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段意。但课改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