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一刊在手,档案学理论前沿与工作进展尽在掌握!《档案学》(G7)杂志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聘请国内知名学者担任学术顾问,依托千种报刊,精选档案学领域内的优秀学术成果。《档案学》杂志学术性和业务指导性兼备,是引领学术研究、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交流工作经验、传播国内外档案工作信息的重要平台,是了解档案事业发展态势、掌握档案政策法规的重要窗口,是档  相似文献   

2.
《档案学研究》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档案学会主办的国家级档案学术杂志。多年来本刊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档案学)核心期刊。期刊将学术性、知识性、指导性有机结合,是全国档案工作者研究档案学术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档案学研究》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档案学会主办的国家级档案学术杂志。多年来本刊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档案学)核心期刊。期刊将学术性、知识性、指导性有机结合,是全国档案工作者研究档案学术的重要阵  相似文献   

4.
《档案学研究》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档案学会主办的国家级档案学术杂志。多年来本刊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档案学)核心期刊。期刊将学术性、知识性、指导性有机结合,是全国档案工作者研究档案学术的重要阵地和载体,特别适合档案学术研究和文秘、档案工作者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5.
《档案学研究》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档案学会主办的国家级档案学术杂志。多年来本刊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档案学)核心期刊。期刊将学术性、知识性、指导性有机结合,是全国档案工作者研究档案学术的重要阵地和载体,特别适合档案学术研究和文秘、档案工作者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6.
《档案学研究》2013,(Z1):36
《档案学研究》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档案学会主办的国家级档案学术杂志。多年来本刊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档案学)核心期刊。期刊将学术性、知识性、指导性有机结合,是全国档案工作者研究档案学术的重要阵地和载体,特别适合档案学术研究和文秘、档案工  相似文献   

7.
《档案学研究》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档案学会主办的国家级档案学术杂志。多年来本刊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档案学)核心期刊。期刊将学术性、知识性、指导性有机结合,是全国档案工作者研究档案学术的重要阵地和载体,特别适合档案学术研究和文秘、档案工  相似文献   

8.
《档案学研究》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档案学会主办的国家级档案学术杂志。多年来本刊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档案学)核心期刊。期刊将学术性、知识性、指导性有机结合,是全国档案工作者研究档案学术的重要阵地和载体,特别适合档案学术研究和文秘、档案工作者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9.
最近,国家档案局王岚博士接连发表了《法律与学术中的"文件"与"档案"》(载《档案学研究》杂志2011.5期)、《厘清责任坚守本义筑牢档案工作的概念根基》(载《中国档案》杂志2012.3期)等多篇文章,提出了近年来档案界由引进概念、消化不  相似文献   

10.
《档案学通讯》2013,(1):104
《档案学通讯》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的档案学、档案事业类首位核心期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是我国唯一获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的档案学期刊。《档案学通讯》杂志创刊三十五年来,秉承学术立刊的  相似文献   

11.
《档案学研究》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档案学会主办的国家级档案学术杂志。多年来本刊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档案学)核心期刊。期刊将学术性、知识性、指导性有机  相似文献   

12.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是我国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本文认为,《意见》表达出了当前档案工作有着新的理论方向,包括新公共服务、社会记忆在内的理论思想,如同档案学理论思想一样,对于当前档案工作都有着理论指引意义。《意见》还表现出问题导向的学术逻辑、引导档案学核心概念的内涵式变化和固化新概念、强化"三个体系"理论等特点。《意见》也给中国档案学理论研究与发展带来了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一、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 重要学术活动及科研成果 四年来,中国档案学会、国家档案局、国家教委和一些高等院校,对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给予关注,做了许多工作,推动了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新发展。 (一)中国档案学会组织的档案学术会议对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讨。 1984年12月,中国档案学会在南京召开了全国第二次档案学术讨论会。此次会议对档案学基础理论与档案事业史的研究给予应有的重视。在档案学基础理论分组会上,讨论了档案学的学科性质、学科体系、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范围、档案种类划分等理论课题,提出了不少有学术价值的新见解。在会后由中国档案学会编辑的《全国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辑》中设了“档案学基础理论”、“中国档案史、  相似文献   

14.
祝贺《上海档案》杂志出版百期网罗天下档案事情, 倡扬海上人文精神。面向社会,办出特色 中国档案报社 贺《上海档案》出版100期2001年7月10日 《档案学研究》编辑部 2001年7月10日《中国档案》杂志社贺 2001年7月10日保持学术敏感, 不忘社会市场, 再创事业辉煌。《档案学通讯》编辑部 2001年7月10日《上海档案》编辑部全体同仁: 《上海档案》杂志向以立足档案,面向社会,贴近生活而著称。在《上海档案》出版第100期之际,我们在此致以热烈的祝贺,祝贵刊越办越好,为中国兰台作出更大贡献。《浙江档案》杂志敬贺 2001年6月15日贺《上海档案》出…  相似文献   

15.
我市组织征订《档案学研究》的作法和体会攀枝花市档案学会为了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进档案事业向前发展,我们抓住宣传发行中国档案学会会刊《档案学研究》杂志之机,开展了组织档案人员阅读《档案学研究》的活动和征订工作。我们通过广泛...  相似文献   

16.
《档案学研究》创刊了.这是广大的档案学会会员和档案工作者盼望已久的.她的创刊,标志着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水平.在我国社会主义档案事业迅速发展的新时期,该刊将肩负着推动群众性学术研究,提高档案学的水平,繁荣和发展我国档案事业的光荣使命.1981年中国档案学会成立后,《档案学通讯》承担了中国档案学会会刊的任务.几年来该刊对交流档案学术思想,探讨和论证档案学术问题,提高档案学术水平,促进档案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值得回顾和肯定的.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学研究的任务加重了,中国档案学会单独创办《档案学研究》是非常适时的和必要的.在新的建设时期,档案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很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去论证.盼望档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国家档案局关于在档案工作中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意见》中有关“加强对档案学研究正确引导”的精神,并为中国档案学会基础理论与历史学术委员会召开的基础理论学术讨论会作准备,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于1989年12月6~13日举行了第15次科学讨论会。中心议题是总结档案学研究的经验,对我国40年来档案学发展进行回顾和展望。讨论会由档案系副主任曹喜琛主持。有13位同志向讨论会提交了11篇论文。它们是:吴宝康的《评〈回顾与展望——对我国档案学发展的历史考察〉》,和宝荣的《从几个热点谈谈档案学研究的方向、方法》,丁永奎的《当代中国档案学的理论升华——兼评贬低或否定当代中国档案学的几种观点》,沈永年的《从科技档案管理学的建设看发展档案学研究》,王  相似文献   

18.
2005-2006年《档案与建设》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与建设》由江苏省档案局、江苏省档案学会联合主办,从1984年创刊至今已有24个春秋。《档案与建设》在构建我国档案学理论体系,活跃我国广大档案学者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的交流,凸现我国档案学实践和事业前进的轨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档案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档案与建设》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是档案事业类的核心期刊。它为全国高校档案专业教师、档案工作者、  相似文献   

19.
小鱼 《中国档案》2005,(6):69-69
2005年开始以来,包括《中国档案》杂志在内的档案刊物接连刊发了关于研究“档案学研究”方面的文章,例如,2005年第2期的《中国档案》即刊发了署名管先海的《走出档案学研究的误区》的文章。综观这些文章,对当前档案学研究比较多的指责是:档案学研究脱离实际,既没有涉及当前档案工作的实际,又缺乏实际工作者的参与认同,处于自说自话的境地。  相似文献   

20.
投稿需知     
正自2012年1月1日起,《档案学研究》杂志的在线编辑系统正式启用,接受作者直接从网上或从电子信箱上投稿。从2012年7月1日起,《档案学研究》杂志只接受网上投稿,原接受投稿的电子信箱正式停止使用。有向本刊投稿者请登录中国档案学术网(www.idangan.cn),进入"《档案学研究》在线编辑系统",在"作者登录"板块内进行投稿。"《档案学研究》编辑在线系统"启用后,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