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10年来,某部的报道员先后有4名被破格提为干部,5名考入军队院校。他们还向上级机关和地方新闻单位输送了20余名报道骨干,有的成为新闻单位的优秀通讯员、县广播站的编辑,有的成为专业记者这个部队驻地偏僻,远离上级机关。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何以能培养出这样一些思想好、业务强的报道人才呢?选人——突出看志向这个部队10年来培养的30余名报道骨干,一条重要原因是部队在选人时突出看其志向。每次挑选新闻报道员,部队领导首先把是否热爱新闻事业放在第一位。一次,政治处主任到基层检查工作,发现高机炮连战土陶旭文字基础好,笔记…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难,驻地记者要搞好舆论监督更难。 难在何处?驻地记者不同于报社总部派出来的记者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的甚至可以与被批评对象“老死不相往来”。驻地记者长期生活在地方上,搞批评报道下但会遇到来自各种关系的说情,而且在批评报道见报后,一些被批评者由此翻脸不认人,甚至断绝来往。驻地记者的  相似文献   

3.
严建明到沈阳军区某防化器材仓库任政委时 ,由于该仓库多次转隶和其他各种原因 ,该单位的新闻报道人才和骨干已全部流失。怎么办 ?  在本单位没有报道骨干和人才 ,自己培养又“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情况下 ,严政委没有消极等待。他借鉴地方在经济建设中“借鸡生蛋”的经验 ,采取了“一请、二报、三上门”的方法 ,来解决因新闻报道骨干力量不足的“燃眉之急”。“请” ,就是请上级机关的宣传报道人员和报社的记者到本单位采写稿件。一次 ,严政委到部队征求意见 ,他发现仓库沿袭了多年为部队细致、周到服务的吃、住、行一条龙做法 ,不再被部队…  相似文献   

4.
通讯动态     
新疆军区某守备团组建6年来,通过新闻报道实践,先后培养出80余名报道骨干,其中24人退伍后被地方聘用为编辑、记者。该团连续6年被新疆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这个部队驻守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缘,点多线长,交通不便。为了培养一支新闻报道队伍,部队成立新闻报道组。由写稿经验丰富的政委赵武继和政治处主任王俊明分别任组长  相似文献   

5.
驻地记者是新闻单位派驻各地的新闻采集者。就省级党报而言,驻地记者担负着及时充分宣传报道好驻地大事的重任,担负着驻地党委和报社的双重重托。驻地记者是报社的本报记者。对地方的报道是省级党报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省级党报是省委机关报,如果没有或者很少有对各市的报道,就会失去覆盖力,失去省级报纸的意义,指导性当然也无从谈起。事实上,许多省级党报的本省事件,来自各市的报道都占据半壁江山。从这个意义上讲,驻地记者和跑线记者一样,都是新闻报道一线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6.
某军械仓库政治处主任叶健,对报道人员精心培养,热情关心,使仓库的报道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职4年,该仓库连续4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4年前,叶健从繁华的都市来到这沂山深处的某军械仓库。上任伊始,他发现该库连续6年没被电台报刊用过一篇稿的落后状态后,当即建议举办新闻写作培训班,并请来驻地报社的编辑、记者,为报道员们讲授新闻采写技巧等知识。他还订购了《新闻与成才》等近10余种写作刊物,组织大家边写作边学习,不到半年,就培养了5名能够独立见稿的报道骨干,在省市级电台报刊见稿30多篇,为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报道:新疆军区某药材仓库党委近年先后投资近20万元,为新闻报道骨干建立学习场所,购买学习书籍,加强仓库“文化工程”建设,并在通联工作中和电话、车辆使用上大开“绿灯”,激发了报道骨干的积极性。截至11月底,该仓库已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稿件85篇(幅),连续3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某仓库狠抓新闻工作见成效@徐常根  相似文献   

8.
自1993年以来,新疆博尔塔拉军分区每年在各级新闻单位用稿800余篇,连续6年被新疆军区评为新闻Xi作先进单位,3人10多次被兰州军区、人民军队报社、新疆军区评为‘优秀报道员”、“优秀报道骨干”。“最佳报道骨干”、“新闻十佳”。人们不禁要问,博尔塔拉军分区是一个边防军分区,在驻地偏远、交通不便、通信落后的情况下,新闻工作如何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呢?分区的同志说,这一成绩主要应归功于分区政治部主任于崇福的“人才@”。十步之内有芳草——于崇福的识才之眼于崇福走马上任博尔塔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是1993年。当时,分区的新闻…  相似文献   

9.
为了扩大报社的影响力,把报社的发展触角向基层延伸,近几年来,一些地市级报纸开始向下面所属的县市区派遣驻地记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驻地记者一般都是年轻记者,有的干脆是刚进报社的外地新记者,把他们放到一个陌生的小城开展工作,难度不言而喻。面对这些难题,一些驻地记者失去信心选择了离开。本文就年轻记者如何快速适应地方报道形势,快速度过成长期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人才信息     
4月7日,从某仓库传来一条喜讯:报道员张汝生诗歌作品《泰山情思》获泰山杯诗歌大赛一等奖。张汝生1994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入伍后从事报道工作。两年来,他已在报刊电台用稿250余篇,这次是他第三次获奖。(中锋宪锋)某高炮旅专业军上报道员郝赫,在积极写稿的同时,努力对新报道骨干进行传帮带,近年来,经他带出的报道员,有2名考入了院校,2名转为志愿兵,3名战士退伍后被地方报社聘为记者。(杨炳义徐国强)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化工作系战士学员吴广入伍近五年来,先后在中央、省级刊物发表诗、书、画、印、小说等各类作品近20…  相似文献   

11.
基层信息     
《军事记者》2001,(10):30-30
△空军西安某基地注重对基层新闻骨干队伍的培养。他们在以前举办新闻培训班的基础上,又加大了投入的力度,采用到地方报社学习、集中授课、部队采写实习的分步式培训方法,使学员们能在短时间内尽快熟悉和掌握军事新闻的采写技巧。(曹晓雷、魏光敬)△今年以来,山东省平度市人武部把新报道的成绩与机关干部的年终考评挂钩,充分调动了机干部的写稿积极性。截止8月底,他们在省级发上报刊见稿100余篇。(初德斌、李玉强)△69214部队民族三连成立了“双语(维、汉)报道组”,请来驻地编辑、记者给懂“双语”的官兵,讲授新闻报…  相似文献   

12.
驻河南省焦作市第160医院是济南军区编制最小的一家医院,然而该院的新闻报道工作却连年上台阶,去年被军区联勤部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今年上半年又在军地各类报刊、电台上稿126篇。谈到这方面的成绩,官兵们总会夸奖说:“这是政治处主任魏天戈的成绩。” 魏天戈是济南军区新闻界的名人。近几年来,他结合工作搞报道,不但有600多篇新闻稿和文学作品见诸军地报刊、电台,而且还为部队和驻地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从医院政治处统计的数字表明,从1999年以来,魏天戈先后为地方报社培养了6名编辑、记者.向上级机关输送…  相似文献   

13.
某车船仓库政委王和彬是报道员公认的“后勤部长”。他到该仓库任职以来,仓库连续3年因报道成绩突出受到上级的表彰,有一名报道员提干,有两名报道员回地方后进报社和电台当了记者。提起这些,仓库官兵们纷纷向笔者介绍王政委和报道员之间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故事一:执著红娘政治处干事小候干报道有一股钻劲,但在处女朋友上老“卡壳”。二十六七了还没有对上象。照他自己的话说,找女朋友是上帝安排的,碰到就谈,碰不到就打光棍。这话传到了王政委耳朵里,他把小候找来,向他讲述恋爱和工作的关系,说只有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才…  相似文献   

14.
在我的新闻职业生涯中,先后有两次赴安吉县当驻站记者的经历,至今当驻站记者已有6年多了。我认为驻站记者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关健是如何扬长避短。优势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贴近基层;劣势是远离报社总部,长期呆在一个地方,往往站得不高,视野不够开阔。如何把驻地新闻转化为全局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新闻,需要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和全局意识。要善于跳出驻地看全局我认为,要做一名合格的驻站记者,必  相似文献   

15.
地方性是驻地记者进行新闻报道的基础,把握全局性是记者进行新闻报道的根本。报道失去地方性,就会使新闻失去特色;报道不合全局性,就会使新闻失去灵魂。做到新闻的地方性与全局性的统一,是驻地记者时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如何做到报道既具有地方性,突出地方特色,又使报道具有全局性,符合时代大背景?这就需要记者在充分把握全局性的同时,唱好本地新闻戏。要唱好本地新闻戏,记者首先要了解地方特色。什么是特色?特色就是市情县情,特色就是与众不同。俗话说:“十里不同川,百里不同路”。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面。有的…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孙向晖报道:烟台警备区针对过去报道骨干复转到驻地报社、电台等新闻单位多的特点,经常邀请他们来部队传授经验,研究报道线索。每逢部队有重大活动和举行报道会战,警备区都主动向老报道骨干汇报新闻线索,请他们参与工作。原警备区新闻摄影干事武前才转业到驻地《烟台日报》后,警备区新闻摄影报道陷入低谷。为改变这一局面,警备区主动与他加强联系,邀请他来部队帮助工作,仅去年一年,他给部队在中央级报刊见稿30多篇,从而使部队新闻报道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烟台警备区发挥地方新闻单位复转军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讯员园地     
《军事记者》2008,(7):70-70
某团18名营连主官进新闻报道培训班,武警红河州支队利用网络培训报道员,某基地报道骨干培训效果好,某预备役步兵师分头抓新闻素材,某部确保新闻报道工作的连续性,某仓库坚持开展新闻报道“五个一”活动,武警8692部队多措并举抓新闻报道,退伍兵李连平被报社聘为记者,武警锦州市支队以《军事记者》为教材。  相似文献   

18.
简讯     
空军一航院政治部高度重视新闻报 道人才的培养,他们坚持开展“周组稿会 稿,月讲评讲座”的活动,每周召集各学 员队的报道骨干共谈体会、交流经验、互换线索,每月聘请报社编辑、记者和新闻干事对基层通讯员的稿件现场讲评,举办新闻知识讲座、并为通讯员提供多种方便.激发了通讯员的报道热情,一大批报道骨干脱颖而出。简讯@梁艳生  相似文献   

19.
翟新群 《新闻战线》2013,(2):113-114
曾经有一位报社领导给驻地记者讲话时说:"你们与报社编辑部的记者相比,只能算是‘偏师’。"言外之意,驻地记者不是报社的主力部队。他何以有这样的认识?应该来自于驻地记者平素的业务能力表现。平心而论,  相似文献   

20.
党报驻站记者是媒体从业人员中一个特殊群体,有着“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的编制在各自的报社,是名副其实的“本报记者”,是报社派驻外地的,接受报社的管理;另一方面,又长期远离报社,驻扎地方,在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与当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游离于报社之外,不同于编辑部的记者。可以说,驻站记者是介于“本报记者”与“当地记者”间的一个特殊群体,既有“本报记者”的属性,也有“当地记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