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民族文化、民族认同对民族凝聚力作用很大,从而使民族凝聚力的相关研究前景极为广阔。民族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思想源泉,民族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进而促进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团结。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民族文化及民族认同与民族凝聚力关系的研究情况,并且针对民族文化及民族认同的作用,提出了民族凝聚力的优越性,进而为民族凝聚力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快捷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从民族社会学理论的视角发现,民族社会学可以给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带来很多新观点、新方法.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是各民族的不同生产劳动方式,对民族群体体质提出不同的要求而决定的.从功能的角度上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得以传承和发扬,主要在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不仅与民族的心理、政治、经济、文娱生活和社会发展有关,也与民族的生存环境、民风民俗、宗教祭祀、传统节日结合在一起.因此,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民族教育、健身娱乐、竞技与表演、促进民族区域与旅游发展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3.
王海燕 《教师》2023,(24):3-5
龙狮舞蹈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更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可以增强粤港澳地区少年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其身份认同感。因此,文章作者研究了以龙狮精神引领民族文化复兴,提升粤港澳少年民族凝聚力的具体策略。首先,概述了龙狮精神与少年民族凝聚力;其次,对提升粤港澳地区少年民族凝聚力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深度探讨了融合龙狮文化,提升粤港澳地区少年民族凝聚力的具体策略,以期推动龙狮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强粤港澳地区少年民族凝聚力,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它能够产生和增强民族凝聚力。追问民族精神凝聚功能的产生缘由,阐明民族精神产生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表现,探寻在实践中有效发挥民族精神凝聚作用的途径,对于增进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信心和力量的源泉,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它能够产生和增强民族凝聚力,而民族凝聚力对于促进民族团结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探讨民族凝聚力问题,既有利于城市化进程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与提升。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凝聚力提升需要分层次推进,宏观层面侧重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微观层面侧重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二者统一于民族凝聚力提升的主体建设。政府应在民族凝聚力提升中起到核心主体作用,并为公众、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其他主体参与民族凝聚力建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维护祖国统一的强大力量,维护新疆长治久安,关键是不断提升民族凝聚力。新疆民族、宗教的多样性决定了新疆文化的多元性。在新疆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在构建和谐新疆的进程中,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维护和推动新疆民族文化多元和谐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私营企业家对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这要求我们大力增强私营企业家的民族凝聚力。为此,需要充分认识增强私营企业家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意义,全面贯彻措施增强私营企业家民族凝聚力的工作方针,积极实践增强私营企业家民族凝聚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民族凝聚力已经成为日趋激烈的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内容。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民族凝聚力被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从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中分析民族凝聚力,能使我们对其现状和问题有一个更为客观的把握,从而增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切实提高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对国家政权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学者大都从民族学的视角并根据民族类别属性并以大区域为研究地域来研究民族关系,本文试图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结合实地田野调研的资料,将浦市小地域作为研究范畴,并以历史发展为线索来探讨当地的土著民族及民族关系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不竭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应自觉弘扬民族精神,把个人的奋斗志向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我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不竭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应自觉弘扬民族精神,把个人的奋斗志向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我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是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今天,我们对此认真研讨,对于当代的建设和改革,对于祖国的和平统一,无疑会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运用社会共生理论来分析中国的民族关系,认为从古至今,中国各民族就是一种共生态关系,并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共生态关系表现出来。主张在全体国民人文教育中,要倡导和树立民族共生理念,这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凝聚力的一项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5.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意志的提出,是一个时代的创举。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承担着刻不容缓的历史责任,是今天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注重建设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6.
论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海 《西北师大学报》2003,40(5):119-122
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抽象、升华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支撑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独立与发展,使中华民族居于世界大国之林。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成为56个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使中国成为一个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伟大国家。  相似文献   

17.
《史记》的生命之树为何长盛不衰?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是无与伦比的“百科全书”,具有独特的民族凝聚力,是中国人的根柢书,此外,它还体现出四大特点:第一,是民族文化的浓缩;第二,是反映民族共同心理的历史哲学;第三,其历史与文学的成就遣泽后世;第四,司马迁崇高的人格、创新的精神激励人生奋发有为。《史记》研究总成果的统计与分析表明,二千多年来《史记》研究始终受到重视,80年代以来更是达到高峰,且具有研究方法多样化的新特点。当代《史记》研究的趋势是提高与普及双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 ,塑造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复杂的民族观。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认同感 ,明显的民族价值取向的学习动机 ,传统的中华民族凝聚力等特点。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观的局限性 ,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来指导正确的民族观教育。  相似文献   

19.
论地区竞争力的本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区竞争力本质界定是研究地区竞争力的前提。本通过深入分析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地区竞争力本质研究存在的差异,认为地区竞争本质上是区域间产业发展能力的竞争,地区竞争力的本质是地区产业发展能力,是比较生产力。并分析了国家竞争力、地区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转型期乡村社会的"治理性危机"为大背景,以一起历时九年多的水事官司为个案,运用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借鉴"过程—事件分析"的研究策略,对遭遇冲突的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复杂关系作一动态考察和富有启发性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