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陶颉愈 《广西教育》2009,(22):43-43
黄亢美老师在《小学语文新理念教例评析》一书中指出:评价一节语文课的标准,从识字教学角度来说,最主要的是要适当地渗透字理。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字理据及规律。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可以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小学语文教学,切实掌握字理识字、字理析词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一些辅助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字词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小学字词教学几个问题之管见北京立新学校任绍昌语文课本中的识字部分,不少人称它为“识字教学”,并非称其为“字词教学”。我却赞同后一种提法。在汉文中,相当数量的字,其本身就是独立使用的最小语言单位。学习汉字,字离不开词,词离不开字的现象极为普遍。小学常以...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试教了通用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八课《翠鸟》。现将试教的肤浅体会简述如下。关于字词教学三年级的字词教学应与低年级的“以识字为主”的识字教学有不同,也应与高年级的“以阅读和写作为重点”的识字教学有区别。我采用“集中提出,分类指导,运用字  相似文献   

4.
<正>1956年8月,斯霞应《江苏教育》编辑部之请,参与了低年级语文字词教学座谈会,首次系统回顾和论述了低年级字词教学中的三个环节——字词的出现、讲解和巩固。《字词教学的方法要多样化》发表并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是斯霞后来进一步总结和倡导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识字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5.
1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教一年级小学生识字,从字义来说就是教他们学词,而把词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能理解正确,运用得当。因而字词教学中提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是语文教学客观规律的经验总结。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实践中,笔者注意结合儿童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应落实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领略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字词是小学教学的重点,而字理是识字析词的根本。语文教学要把“根”留住,必须加强字理教学。  相似文献   

7.
重视语言文字教学,忽视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比较普遍.识字教学孤立地教字词,阅读教学孤立地讲解课文,这种弃图而教,轻直观、重抽象,忽视儿童认知心理的教学“方式”,影响学生对字、词、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从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每周十个课时下降到每周五个课时,而且在原来的2500个字的教学任务变成了现在的3000个,也就是说在实际的教学中识字效率的要求提高了一倍多。这样的教学要求给小学语文教师以更大的压力,一直沿用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如此高的效率需求,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有所改变。古老的"六书"识字法在这样的条件下重新登上教学舞台,本文将研究传统的"六书"说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讨论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1-2年级)的最大难点是识字教学,而识字教学又是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难以攻克的堡垒。鉴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汉字的性质和特点,传统语文学中的“六书”说——关于汉字构字的理论——不失为识字教学达到佳效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0.
字词教学一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说到字词教学就不得不提斯霞老师的“分散识字”。分散识字是由著名儿童教育家斯霞老师在1958年创立的.斯老师长期扎根教育实践的第一线,从事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她的识字教学理论.堪称一面旗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她常这样说:“讲解每一个字都不能离开...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学习语文是从识字开始的,语文教学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一、根据汉字特点,增强识字过程的探索性我国古代的学者根据音、形、义将汉字的构字方式分为象形、形声、会意、指事、转注、假借六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六书”。小学识字教学中,前四种基本的构字方式较为常见。教师可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字形入手,通过分析形状,探索生字的义和音,增强识字过程的探索性和趣味性。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3》就是依据象形字的构字特点而编排的集中识字课。某位教师在教…  相似文献   

12.
“六书”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字学中相当重要的理论,从汉代以来就有许多人著书立说,从不同角度对“六书”理论进行研究,但往往仅拘泥于“造字之本”展开,莫衷一是.易国杰、姜宝琦二位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中有关“六书”问题也沿用旧说,认为“六书”古文字的“造字之本”,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说法,不妨将其解释为“识字之本”.  相似文献   

13.
“字族文识字教学法”在扫盲教学中的运用王惠生“字族文识字教学法”,是四川省井研县教师经过32年教学改革、的实验,首创成功的一种新的识字教学体系。它以汉字“六书”为参考,以当代汉字为依托,对《新华字典》所收11000多个汉字和《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形体不...  相似文献   

14.
杨清澄先生的《六书新论》一书 ,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对传统的六书理论有所继承 ,又有新的发展 ,是一部有创新特色的研究“六书”的通论性专著。自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具体阐述六书理论以来 ,不论是旧小学、新文字学 ,还是古文字学 ,乃至现代汉语教学中的文字部分 ,关于“六书”问题的讨论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这是因为许慎对“六书”的界说过于简单 ,举例也不详细 ,导致后人对此的解释人各一词。故有“传统六书说”、“四体二用说”及“三书说”等理论观点。杨清澄先生在总结前人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以扎实的小学功底和严谨的治…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南京师范附小语文教师斯霞在教低年级儿童识字时,长期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方法,即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通过一篇篇具体的课文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她归纳了几种不同的字词出现的方式:按照课文内容顺次出现生字词;结合讲读时提出生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以后再出现生字词。这就是说,分散识字注重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地位,也充分考虑了学生是否便于学,是否学有兴趣。斯霞老师认为:“小学语文以语体文为主,采用边识字、边阅读,寓识字于阅读之中”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提出来的教学理论。所谓“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是把单字放在词里,句里,段里、篇里去理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主要是指在阅读中识字,即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大纲说“阅读是识字的基本途径”就是这个意思。传统的识字教学,总是安排在阅读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集中解决。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企图一举达到“四会”,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识字写字是学生热爱知识的基础,也是低年级学习的重中之重。那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有效地记住所学生字,提高识字效率呢?一、巧妙设计随文识字儿童的认识规律离不开具体环境,离不开反复接触,反复实践。"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就是强调字词的教学要和具体语言环境相结合。有些生字更适合随文识字,因为随文识字有利于理解字义。如二年级《母亲的恩情》一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小学识字教学要善于发现挖掘儿童身边“熟识”的语言物质材料,采用多种教学措施指导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浓厚兴趣。透过教材,走进生活,在需要中识字,培养学生见字识字的好习惯。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象意”与“会意”辨韩伟传统的文字学理沦有"六书说"。"六书"名称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六书"细回,汉代记述的有三家:一为班同,一为郑众,一为许慎。许慎不仅有细目,有定义与字例.还用"六书"理论具体分析了九千三百余字,结集为《说文解宇》。《说...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一至四册,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大纲”),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试用本)》的基础上编写的。其中识字教学的内容,按照大纲“识字教学要体现汉字的特点,做到音形义相结合。要改进识字方法,注重培养识字能力和查字典的习惯”的要求,集中编排了“看图读拼音识字”(第一册)和“识字学词学句”识字(第二至四册)。其中,要求学会345个字,占要求学会1150个字的30%;会认104个字,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