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活,多姿多彩;生活,有滋有味.张开我们纯真的双眼,用那探究的目光扫视,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美妙,生活中又有许多奇妙.从同学们的来稿中,我们看到了大家对生活所做的探索和发现,为此我们特开辟这个栏目,把同学们的探索和发现集中在这里,从而展示给我们更多的读者小朋友们.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你们好,欢迎进入物理学这样一个多彩的世界。通过在小学我们对"自然科学"的学习以及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多姿多彩的。  相似文献   

3.
大家知道,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具有高度抽象、严密准确、应用广泛特征的学科.数学知识的逻辑和精确在同学们从小到大的数学学习中日趋深刻,所以很多同学见了这个题目不免有点惊奇:数学和"模糊"似乎风马牛不相及,这"模糊"现象和模糊数学又是从何谈起呢?好,我们就从生活中的几个例子开始谈起.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时评”栏目从本期起与同学们见面了。从“大学生话题”到“大学生时评”共经历了6年时间。6年来,通过这个栏目,我们感受到了大学生对时局的关心,对改革的关注,对发展的企盼,感受到了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同时,许多同学也从这个栏目中获得了启发和教益。这一切,都体现在大量的来稿中,并感染着我们每一位编辑,促使我们思考怎样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新开辟的“大学生时评”栏目,为读者从更宽的视野谈感想、发议论提供了方便,时评可以是国家大事、世界大事,也可以是学校里和你身边的具体事,可以谈宏观,也可谈微观。有感而发,各抒已见,互有所得正是这个栏目的宗旨。在这里,我们殷切期望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投稿,共同把这个新栏目办出特色来。  相似文献   

5.
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让数学不再是理论上的知识,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数学,让同学们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基于这个教育导向,近几年的中考命题者,在生活中取材,呈现了渗透于生活各个方面的数学知识。现选取以下试题,供同学们练习。  相似文献   

6.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绝美的诗句不禁让人对“更青处”的意境产生莫名的联想和向往……诗人徐志摩的心境无需考证,但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在课改涌动如潮的今天,“青草更青处”的境界一定不是单纯的就“教材”而“教”,也绝非是让学生“陶醉”在看似有趣的“数学世界”,而游离于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世界”之外。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漫溯”应该是链接生活与数学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感受到的是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只有将课堂与生活很好地“链接”在一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那么在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一个乡下孩子出现在我们班里,突然出现在这个与之格格不入的世界里,一下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他来自乡下,这就造成了他对生活不适应甚至略带恐惧。同学们聊得最新的网络游戏,他插不上嘴;同学们谈时尚,他沾不上边。同学们笑话他老土,他也只会憨厚地笑一笑。他被同学们完全孤立了  相似文献   

8.
"在人生长河中,学校生活是一个十分短暂而又对学生一生有着深刻影响的时期.当同学们带着期望踏入校园的时候,已经面临着许多思考:我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意味着什么?生命怎样承载如此之多的梦想、情感与困苦?同学们将一次次地追思:我是怎么生活的?我希望什么样的生活?这一切将汇成学习实践活动."三生教育"以学生为本,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的系统教育.要让同学们认知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9.
初三(5)班是充满温馨的集体。生活在这个集体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一教室外,同学们都在看风景、聊天,  相似文献   

10.
一场由美国引发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以铁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样一个理论预言: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当时代的列车驶入21世纪之后,大家明显地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世界各国之间交往越来越频繁,文化的隔阂和语言的差距已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求同存异已成为我们这个世界一致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小说<萧萧>中,沈从文同主人公萧萧一起感受着生活的常态与变动,感受着这种"常"与"变"中的悲哀与欢乐.而在作品中,我们也感受到作者对乡下淳朴生活的喜爱以及对这种生活下的人与事的感慨.究其原因是沈从文徘徊于现实与理想两个世界.  相似文献   

12.
正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有语文。在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语文,感受到语文的存在,这种感受无处不在。大到世界宣言,小到窃窃细语。生活中有活生生的语文,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解:学语文是学生的事,老师的事,学校的事,只有在语文课上才是学语文,只有打开语文书才是学语文。当我们由呱呱啼哭到牙牙学语到能够说出流利的语言,在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中考试题更加密切联系实际,从生活走向化学,许多试题都是从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熟知的自然现象中选择素材,生活气息浓郁,拉近了生活与化学知识间的距离,使同学们在答题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面从近年中考题中选几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中,充斥着作者对女人的理解和怜悯。在这个悲剧的"生死场"上,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一些女人在这个男权世界里卑微而无助的生活和死亡。从女性学角度理解和阐释小说中众多的女性形象,我们感受到了女性作为他者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李静 《四川教育》2009,(6):40-41
一、谈话引入 1.了解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前不久,我们通过学习,感受到信息技术带给人类的巨大影响。信息技术的魔力使得我们这个广阔无垠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在这里,不仅有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更有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异域风情。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八单元,尽情地感受吧:请打开课本,迅速浏览本单元的导读提示,说说这个单元学习的主要目标有哪些。(生读、说:略)  相似文献   

16.
对于职校生来说,职校是一个世界,社会又是另一个世界,从职业学校迈入社会,无疑是人生重要的一步,它关系着整个人生的成败.在进入社会的这个过程中,青涩腼腆的同学们将经过不断的阵痛,不停地寻找着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经历了一系列酸甜苦辣之后,逐渐积累生存的智慧和经验,从而化茧成蝶,迅速成长.  相似文献   

17.
《小读者》2003,(8)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通过《小读者》这座爱心之桥,将一份爱心,一份温暖,一份精神力量送给了我们。读着你们那一句句深情的来信,我们看到了你们那一颗颗火热的心,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温馨;使我们看到了无限的希望,产生了无穷的力量。大家收到这份厚礼,谁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吃饭的速度更匆匆,走路的脚步更匆匆……因为,只有这样加倍努力学习,才能报答这份深深的情意。  相似文献   

18.
校园,是我们快乐的天堂;校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这里有老师盈盈的笑脸,有同学纯洁的友谊;有学业成功时的喜悦,也有竞赛失败时的泪水。漫步于这个精彩的世界,喜怒哀乐样样皆有,苦辣酸甜味味俱全。同学们若将目光锁定在以下三方面,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会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9.
<正>高尔基曾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劳动创造了这个多彩世界,也创造了我们美好的生活。5月的第一天是劳动节。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跟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罗沙小学的同学们一起体验劳动的快乐吧!  相似文献   

20.
编外"同学"     
下午第一节课调课,将本来在早晨上的数学课放在下午上。虽然我们都喜欢上数学课,但是还是觉得很疲劳,眼皮总是跳来跳去。吴老师尽量提高声调,用幽默的语言来激发我们的兴趣,可是同学们还是无精打采,像一只只死沉沉的“睡鸡”。突然间,我们班的编外“同学”来了,那就是小飞虫“先生”。它唱着苍老的歌曲,在我们头上乱叫。同学们像从睡梦里惊醒,精神多了,都偷偷地盯着那位可爱的小飞虫“先生”。老师为了不影响同学们上课,就当没事发生,继续讲课。这个编外“同学”好像是故意来破坏我们这节课的,它越飞越低,几乎要靠近同学们的头上、脸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