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3年,罗丹的雕塑作品第一次从巴黎来到中国。时隔21年,2014年11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艺术回顾展》开展,《思想者》再度来到北京,与它一起来到中国的还有《青铜时代》《加莱义民》《地狱之门》和《巴尔扎克》等几乎全部罗丹经典作品。观众有幸欣赏到来自罗丹博物馆的140件罗丹雕塑和部分...  相似文献   

2.
1907年,有许多名流和巨富请67岁的奥古斯特·罗丹为自己塑像,萧伯纳便是其中之一。萧伯纳甚至故作谦虚地写道,将来有一天他可能仅以“罗丹的塑像作品而留名后世,否则将默默无闻”。四年以后,罗丹居住的牟峒村为当地一项慈善事业募捐。罗丹问镇上的议员们:“你们是要我的一座小塑像呢,还是要钱?”“罗丹先生,我们愿意收钱。”大器晚成的罗丹此时名声已逝。 40年前,罗丹在一家国营瓷器厂为一个收入微薄的雕塑家当助手,他是一个近视、矮胖、满脸胡须的商业陶器设计师,干活时穿一件针织背心,一条不成样子的蓝色长裤和一双其大无比的破鞋。在他的作品中(正如他会如此描述别的雕塑家),他“犯了在当时是不可饶恕的罪孽,通过表现肌肉的颤动给石头塑像赋予生命。他创作时轻快柔和、热  相似文献   

3.
法国里昂青年安德烈·索内(AndreSornay)因其父的过早去世,不得不在17岁时继承父亲的家具制造业。但不安于守旧的索内突破传统,在现代世界家具业上留下了醒目的一页。1925年,他在极具影响的巴黎现代装饰博览会上,展示一套用乌檀木制作的卧室套具,表现出大胆创意的风格。自那以后,他成了公认的家具大师。装潢派艺术风格正是因这次博览会而得名,但这次巴黎博览会并未让小索内出名,而是取消了他的参展资格。巴黎新闻界因此贬低他,认为他太“土气”。从那以后,索内一直住在里昂,直到2000年他98岁去世时,人们才发现,他是世界上首位使用金属管和…  相似文献   

4.
1980年格雷厄姆·萨瑟兰去世时,世人都为失去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而哀悼。但是萨瑟兰在他将近50岁才饮誉全球。直到1952年他的作品在威尼斯的比恩纳尔美术馆展出,接着又移至巴黎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继续展出,才使他出众的才华闻名国外。最近格雷厄姆·萨瑟兰过去一个时期的作品在伦敦的塔特美术馆展出,人们才发现他早就应该获得国际声望,然而却长期默默无闻。自从威尼斯的展览以后,他的作品在其它各地  相似文献   

5.
莫扎特在巴黎傅荣编译从莫扎特的《书文集》中可知,莫扎特曾两度去巴黎。第一次是在他7岁时,第二次是22岁时。1763年11月18日,莫扎特一家来到巴黎。他的父亲莱奥波德曾预先在圣·奥诺雷街的公证人勒努瓦尔先生处订了一套房间,但他们并没有在那里居住。因为...  相似文献   

6.
罗丹博物馆位于巴黎7区的瓦莱纳街,是一座享有盛名的雕塑博物馆,馆内收藏着法国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的许多雕塑精品。这座建筑于1728年至1731年间由一位叫德莫拉的贵族兴建,但建成后不久他便去世了。路易十四的儿媳曼纳公爵夫人是这里的第二位主人。比龙元帅是该府邸的第三位房东。因住期较长,因而此地被称为比龙公馆。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一个13岁的男孩把他的老师为学校演出而创作的戏剧手稿藏了起来。他无意中保存的这部手稿竟是作家乔治·奥威尔写的一部著名的戏剧原稿。这出历史短剧名为《国王查理二世》,讲的是国王在他父亲被处决后逃亡法国的故事。这部手稿已于1988年12月15日在伦敦索思比拍卖。奥威尔的这出戏剧是1932年他在伦敦市区外海斯镇私立霍桑中学教书时创作的。后来在他的第一部作品《巴黎伦敦落魄记》出版时,作者将名字由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19世纪法国文学巨匠的司汤达(Stend-协权、1783-1842),曾在17岁时与他朋友的恋人产生感情,但以失败告终。这是他的初恋。此后,在19岁、24岁、28岁、35岁、50岁的时候,他又数次结识了新的恋人,有的甚至同居,但结局仍然是分手或是失恋。最后他悄悄地在巴黎街头停止了呼吸。  相似文献   

9.
若水 《世界文化》2005,(1):21-21
1694年11月21日,伏尔泰出生在巴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幼年时,他性格内向,弱不禁风,但头脑却十分敏捷。父亲发现,这个很小就开始写诗的孩子并不安分,于是先后将他送入耶稣会和法律学校,并托人在海牙的法国使馆里给他谋了个秘书的职位。然而与当地女孩的一段恋情,却遭到对方父母的坚决反对,伏尔泰因此丢了工作,不得不重新回到巴黎,并最终走上了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魏勒夫人     
世上有两种画家,命运截然相反,一种像梵高、莫第里安尼和朱耷,生前尝尽人间的冷漠与穷困,全然不知身后的辉煌;还有一种像罗丹和张大千,有生之年便已坐上宝座。然在幸运儿中,奥地利绘画大师马克斯·魏勒可说是达到了极致。2000年在维也纳举办其个人作品回顾展时,参加开幕式者如同人海,多达5000人;此前(1998年),他作品在其心仪已久的中国展出时,由于他年事已高,难以远行;但奥地利的总理沃尔夫冈·须斯竟乘专机来到北京,为他的画展剪彩。当今画家谁能享受如此殊荣?一位奥国朋友说,除非奥地利的第一国宝——维伦道夫那尊“丰乳肥臀”的维纳斯像…  相似文献   

11.
法国歌剧和教堂乐作曲家古诺1818年6月17日出生于巴黎,他的父亲是画家,母亲是个优秀的钢琴家,使古诺幼年就受到音乐的薰陶。古诺在圣路易公立中学完成学业后,进巴黎音乐学院,由导师阿莱维教对位;又在费尔迪南多·帕埃和让·弗朗索瓦·勒絮尔两位导师的指导下学作曲。1839年,古诺荣获罗马大奖。他在罗马期间,研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辉煌的教堂音乐,同时也谱写了两首弥  相似文献   

12.
张西平 《寻根》2010,(6):39-47
<正>一、基歇尔和他的《中国图说》阿塔纳修斯·基歇尔(Athanasius Kircher,1602-1680)是欧洲17世纪著名的学者、耶稣会士。他1602年5月2日出生于德国的富尔达(Fulda),1618年16岁时加入了耶稣会,以后在德国维尔茨堡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作家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布宁生于1870年10月10日,比他的朋友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小十岁.去年(1985年)1月是契诃夫诞生125周年,而10月是布宁诞生115周年。两位作家是1895年12月12日结识的,即90年以前。在这四年之前,两人开始通信,布宁请求安东·巴甫洛维奇看看他的作品,并且谈谈自己的意见.契诃夫回信说,他“是一个差劲的评论者,评论初出茅庐的作者时,总免不了失误”。他请求布宁寄些新创作的短篇小说给他,“只是不要寄那些已经发表过的”.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版了《布宁文集》  相似文献   

14.
一罗贝尔·拉封1916年11月30日出生于法国马赛市,父亲是位海军军官,母亲是<奥兰回声报>创始人的小女儿.1918年他的母亲不幸患病去世,拉封由严厉的继母抚养长大.中学毕业后,拉封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法国著名大学巴黎高等商业学院学习,并获得法律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15.
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二十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在创作上他以清新的文体及技巧而闻名于世。萨默塞特·毛姆于1874年1月25日出生于巴黎,父亲是英国使馆的法务官。他因两岁丧母,八  相似文献   

16.
他先做律师,后因作画惹恼了父亲。1913年,亨利·马蒂斯的绘画作品向世人展出时,并非所有的人都为之倾倒。在芝加哥,非艺术学院的学生焚烧了他的一幅模拟画。一位美国作家考虑读者想对这位在大街小巷中引起争议的人物有所了解,便来到巴黎郊区马蒂斯家中为  相似文献   

17.
1888年2月20日,一个春寒料峭的巴黎早春迎来了呱呱坠地的贝尔纳诺斯。他在大西洋畔那树木森森牧场绵绵的农村度过了最美好的童年。后在巴黎沃吉拉尔中学度过了青少年部分求学生活,而正是在这所中学,他结识了后来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一任总统的夏尔·戴高乐将军,并成为终生好友。1906至1913年,贝尔纳诺斯在巴黎大学法律系和天主教学院学习,获得法学和文学双学士学位。他是一个很不安分的青年。1909年,年仅21岁的他就投身于政治活动,经常使警察大伤脑筋,被关过禁闭,并在囚室中发表了他第一篇文章。1913年,年仅25岁的他便在鲁昂…  相似文献   

18.
那是1673年2月17日夜晚,巴黎皇家剧院里观众爆满,人们正在兴致勃勃地观看一部名为《无病呻吟》的新喜剧.剧中的主角阿尔冈总是怀疑自己有病,剧情就围绕着他如何防治这种似有似无的病情展开了.扮演这个角色的是法国著名喜剧大师莫里哀.随着剧情的发展,只见他剧烈地咳嗽起来,大口吐血,随之倒在舞台一角的扶手椅中,就像他往常扮演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是美国著名的幽默作家,他的《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和《王子与贫儿》(1880)等以少年为主人公的作品至今仍然脍炙人口,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他的真名叫塞缪尔·朗荷恩·克菜门斯。吐温于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镇,4岁时,全家迁到密苏里州南部的汉尼巴尔居住,在那里他度过了少年时代。汉尼巴尔位于密西西比河岸边,因地处南部交通要道而热闹繁盛。1867年,吐温32岁时,他以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时报记者的身分与去欧洲和巴勒斯坦的旅游团同行,乘的是“桂格城”号轮船,历时半年。他从所到的各个地方,向报社发回许多非常有趣的报道。这次旅行是他人生的一个大转机,因为在这次旅行中,他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美貌姑娘奥莉薇娅·兰登的弟弟查尔斯·兰登。  相似文献   

20.
雷诺阿(1841—1919)出生于法国利摩尔的一个裁缝家庭,4岁时全家迁居巴黎。因家中生活贫困,他13岁当徒工,以绘制陶瓷制品谋生,以后又改画扇面和窗帘。1862年,他进入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师从格莱尔。到了70年代雷诺阿成为法国印象派重要画家。后来,他对自己的作品越来越不满意,于是放弃了位于巴黎市内的画室,搬到郊外,其绘画风格也随之发生变化。雷诺阿生命最后几年受风湿病的困扰,卧病在床,手也变得扭曲,但在家人和护士的帮助下坚持创作,那时的绘画作品依然件件优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