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恐龙还活着,那么恐龙"育婴房"里的生活情景,我们就很容易亲眼目睹了.但现在人们要想做到这些,就无异于痴人说梦了.不过考古学家有另外的办法,来帮我们弥补这个缺憾,那就是借助恐龙的化石,来反推恐龙母婴的生活片段. 成群结队去产卵 这个机会来自于加拿大考古学家在南非的一次惊人的考古发现.在南非金门高地国家公园中的早侏罗纪沉积岩层中,考古学家意外发现了1.9亿年前的巨椎龙的巢穴化石,而在这之前发现的恐龙巢穴化石是1亿年前的,而且化石的总体数量也没有像这次这么多.  相似文献   

2.
绝大部分恐龙的化石都只是恐龙的骨骼,但是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恐龙身体上的其他部分也会保存下来,让人们对恐龙有更多的了解。最近,南非科学家在中国辽宁的一具恐龙化石身上,发现了石化了的皮肤。以前,科学家也曾找到过恐龙皮肤的化石,但那些都是皮肤的表层,这次的发现不仅包括了表层皮肤,还包括了真皮组织。于是人们终于对恐龙皮肤的厚度有了了解。  相似文献   

3.
要想知道在遥远古代的地球上曾经有过哪些生物,那就要依靠化石了。正是因为科学家发现了很多恐龙的化石,我们才能了解到恐龙的事情。但是,在众多生物中,能成为化石而保留下来的生物却非常稀少。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苑》2014,(2):25-26
阿拉伯半岛历来鲜有恐龙化石发现,最近,来自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维多利亚博物馆、莫纳什大学和沙特地调局的国际合作团队,首次发现了沙特阿拉伯的恐龙化石记录。无法想象,现今充满沙漠的阿拉伯半岛曾经是一片铺满海洋爬行动物和恐龙化石、牙齿的海滩。一串似雷龙的蜥脚龙巨型尾部脊椎骨和一些食肉兽脚类恐龙的牙齿被发现于沙特阿拉伯王国西北部的红海沿岸。科学家是在一次野外考察过程中发现这些化石的,研究成果在PLOSONEE发布。  相似文献   

5.
《科学中国人》2007,(8):126
在河南省汝阳、栾川一带,地质工作者新发现了两个大型白垩纪恐龙化石群,并发现至少10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恐龙。据介绍,在汝阳县三屯乡-刘店乡一带,共发现恐龙化石点30余处。经对其中5处化石残存点进行抢救性发掘,得到了两个新属种恐龙:汝阳黄河世龙和洛阳中原龙,时代为晚白垩世早期。初步研究表明,该地区至少存在6种不同类型的恐龙。在栾川县的秋扒-潭头一带,地质工作者也发现有恐龙化石出露点20余处。在对栾川秋扒乡1号化石点发掘后,发现了小型驰龙类、窃蛋龙类、伤齿龙类等恐龙化石,还有巨型蜥蜴类和珍贵的早期哺乳类动物化石,以及至少4种不同类型的恐龙蛋化石。经权威部门鉴定,目前可以确认,栾川一带至少存在6种不同类型的恐龙。是我国晚白垩世晚期又一重要的、以小型兽脚类恐龙为主的恐龙动物群。  相似文献   

6.
《大众科技》2010,(5):2-2
近期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了解到,我国科学家在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点发现了一个单爪龙类恐龙的新属种。这个被命名为张氏西峡爪龙的恐龙化石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单爪龙类恐龙,对于研究这一类群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明与革新》2010,(5):26-26
目前,我国科学家在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点发现了一个单爪龙类恐龙的新属种。这个被命名为张氏西峡爪龙的恐龙化石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单爪龙类恐龙,对于研究这一类群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是小行星撞击、气候突然变化或火山爆发灭杀了恐龙吗?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单一的说法都无法完整破解——不同恐恐为何会尸骨扎堆?2006年8月,古生物学家在内蒙古自治区二连盐池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遗迹。在该遗迹的核心区域约80平方米的清理面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恐龙骨骼化石,这些恐龙化石原先被埋在一座七八米高的土丘之下。据初步判断,这里约有10只恐龙化石,体型大的有10多米长,小的只有1米多。令人奇怪的是,在这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10多年中,我国辽西地区发现了大量保存有精美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使科学家们相信羽毛并不是鸟类所特有的结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暴龙类恐龙,命名为华丽羽王龙,其化石上保存了精美的羽毛印痕,这是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大的带羽毛恐龙。  相似文献   

10.
扫视活恐龙     
近年来,随着恐龙化石的大量出土和对它们的深入研究,专家对6 500万年前恐龙的生活习性有了许多新发现。例如在恐龙窝巢里发现了许多植物化石,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恐龙在它们的蛋上堆放植物,是利用植物腐烂时温度升高来温暖它们的小胚胎的。在挖掘窝巢时还发现,老恐龙死亡时前肢伸开趴在恐龙蛋上。研究人员据此认为,恐龙在生命最后的一刹那还试图保护它们即将出世的幼崽。  相似文献   

11.
科学前沿     
《科学中国人》2012,(11):14-17
Nature最新内容精选新发现:中国早白垩纪长羽毛的大型暴龙类恐龙在过去10多年中,我国辽西地区发现了大量保存有精美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使科学家们相信羽毛并不是鸟类所特有的结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暴龙类恐龙,命名为华丽羽王龙,其化石上保存了精美的羽毛印痕,这是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大的带羽毛恐龙。  相似文献   

12.
科苑集粹     
中生代哺乳动物居然吃恐龙!日前,中科院在我国辽西地区发现两具爬兽化石。在其中一具的胃中,科学家们找到了尚未消化的鹦鹉嘴龙骨骼,这表明一些体格健壮的哺乳动物不仅能和恐龙分庭抗礼,更可以把恐龙当成“盘中餐”。在这两具化石发现之前,专家根本无法想象。此次新发现的化石,  相似文献   

13.
正保留在沉积岩层面上的动物足印化石是一种重要的遗迹化石,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它们来了解远古生物。科研人员在贵州省茅台镇发现了我国最大规模的侏罗纪早期蜥脚类足迹群。作为恐龙的重要分支,蜥脚类恐龙的遗迹在世界各大洲都被发现过,而茅台镇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最大的长约40厘米、宽约30厘米,脚趾处深5~6厘米。这些足迹面上还有一些特殊  相似文献   

14.
恐龙会不会游泳?这是古生物学界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近日,中外古生物学者在我国四川省西南部昭觉县发现中国首例确凿的肉食恐龙游泳足迹化石,为恐龙会游泳提供了证据。这类足迹目前在全球仅发现数例,亚洲尚无记录。来自中国地质大学的研究者邢立达介绍,这批恐龙足迹化石是在当地采矿时被意外发现的。"在对这一区域的考察中,我突然发现一道极其奇怪的足迹,每个足迹都由三道长长的、平行的爪痕组成,沿着岩壁一路往上。这是典型的肉食恐龙游泳足迹。"邢立达说。  相似文献   

15.
《发明与创新》2008,(7):43-43
近日,一个科研小组在中国辽宁省发现了一个带有肌肉组织迹象的恐龙化石。它为恐龙皮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此次发现的恐龙生活在大约1.3亿年前,它只有猪  相似文献   

16.
刘莉 《今日科苑》2012,(16):43-47
8月底,我国山东诸城发现"世界曝露面积最大的恐龙化石群"的消息见诸报端。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看来,由于诸城恐龙化石群形成的时间,正值恐龙走向灭绝的倒计时阶段,它们对揭开恐龙灭绝之谜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人类一直对恐龙的演化和灭绝充满兴趣,并不断进行着科学研究和探讨。关于恐龙集群死亡的原因说法不一,至今难有定论。我国多个地区都曾发现过恐龙化石。其中还包括了四川自贡、云南禄丰等规模较大的化石发现地。在这些地方都曾出现过成百上千的恐龙集群死亡的现象,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一个世纪以来,脚印化石揭开了恐龙生活的很多的秘密。科学家们靠着这些化石更多地复原了2亿年前那个充满活力的恐龙世界的场景。 美国得州的帕鲁西溪谷,是个非常美丽而宁静的地方,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虔诚的基督教徒们宣称在这里发现了人的脚印和恐龙脚印是共存的,因此他们断言,人在恐龙时代就已经出现,而这意味着一直被  相似文献   

18.
河南汝阳发现的大型恐龙化石,是迄今发现的亚洲最高、最重、体腔最大的恐龙,被称为"亚洲龙王"。为争夺所有权,发现者、挖掘者和管辖者三方发生意见分歧。后经多次协调,三方剩下两方:地质专家要把化石带回郑州;当地村民要将化石留下建博物馆,为此成立了"保龙小组"。然而,恐龙没能改变村民的生活,却改变了他们的命运。2007年11月,7位村民因妨害公务罪被判刑。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6月,一副新种恐龙化石在法国巴黎进行拍卖。这副恐龙化石2013年出土于美国怀俄明州,站立高度2.6m,长9m,完整程度达70%,历史可追溯至1.55亿至1.48亿年前,拍卖行工作人员估价达930.8万至1396.2万元人民币。一副恐龙化石贵得令人咋舌并不稀奇,因为在过去一年里发现的一些恐龙化石因其独特、稀有,称得上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20.
过去的一年对古生物学家来说是一个幸运的丰收年,他们发现了一系列新的恐龙物种,体型大小不一,有的长喙,有的则长有锋利的牙齿。这些恐龙化石帮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了恐龙家族的进化方式、饮食结构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