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董健 《内江科技》2010,31(2):45-45,34
本文论述了大学体育教学中隐性体育课程的概念,以及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中隐性体育课程的作用和意义,旨在通过对隐性体育课程的探讨,有效地指导体育教学工作,继而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课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陈学东 《科教文汇》2013,(3):123+128
体育教学是中职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树立"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而体育课堂又是体育教学的具体体现,只有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才能培养中职生良好的体育课堂,才能保证体育教学有良好的秩序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相似文献   

3.
李丹 《中国科技信息》2011,(22):175-175
本文在明确社会体育与高校体育关系的基础上,分析社会体育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类型以及高校体育的主要特征,阐明社会体育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展望其发展趋势,为我国社会体育和高校体育的宏观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体育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模式是以健康教育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学生体育学习中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应用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自我体育能力,代表着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趋势。实践结果显示,体育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有利于保持体育教学和课余锻炼的连贯性和统一性等优势。并提出了高校实践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资料查询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就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找出差距,同时结合学校体育的教学改革思路,使学校体育成为指导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科学发展的主要环节,同时也使社区体育、家庭体育成为学校体育的再发展和促进检验其效果的窗口,目的是为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体育健身中来。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影响体质的因素,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教育和大学体育科学开展。方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结果:“减轻压力、调节情绪;提高运动能力;防病、治病;专业需要”是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惰性;学习忙、缺少时间;缺乏指导、缺乏场地设施”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结论: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学校应在改善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窦卫中 《中国科技信息》2011,(9):221+227-221,227
体育游戏是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体育教学辅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体育游戏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对体育的兴趣,是高校体育向健康体育、快乐体育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重点阐述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体育游戏,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终身体育作为新世纪一种全新的体育思想和理论,它源于终身教育的理论,是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精神需要及要求而提出的。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当前,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成为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学校体育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时代,还要为终身体育奠定可靠基础,发挥终身效益,具有超越学生时代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树立终身体育观是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与“快乐体育”的实现和“终身体育”观念的推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逐渐被广大体育教师所接受并运用与体育教学实践中。要实现“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就必须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
冯子禄 《科教文汇》2009,(12):187-188
在体育教学研究中发现,影响学生体育成绩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根据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特点,探讨了新形式下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的习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简忠梁  尤惠惠 《内江科技》2011,32(7):70-70,98
体育礼仪主要是指人们在体育交往中所应该具有的相互表示敬重、亲善和友好的行规范。通过对延安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礼仪情况的调查,对当前延安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礼仪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为提高非体育专业体育课堂中师生体育参与与交流的氛围,使校园体育赛事顺利进行,减少在比赛中发生的冲突,为体育礼仪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周建明  徐建荣 《内江科技》2009,30(3):149-150
本文通过分析竞技体育的定义、内涵、特征和功能,以及高校校园体育的定义、内涵,指出竞技体育仍然是高校体育的主流之一。高校竞技体育应根据高校体育和学生的特点,适当减少竞技体育的“竞技”性,提高其娱乐性,使尽可能多的师生参与进来,丰富广大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在高校推广非正规性竞技体育是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为高校深入实施素质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依托网络技术来发展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将成为高校校园体育活动开展模式的趋势;依托网络技术来运行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能丰富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和课余体育学习的内容与形式,能推进高校体育教材的改革和发展,能推进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能加强大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人文知识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刘剑  孙克诚 《科教文汇》2013,(36):105-105,107
体育差生在体育教学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但同时也是体育教学必须正视的群体。在“健康第一”理念下,中学体育课需要直面和重视体育差生,而只有探究体育差生体育学习心理和行为改进措施,才能提升体育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教学研究中发现,影响学生体育成绩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根据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特点,探讨了新形式下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的习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略论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 《内江科技》2009,30(9):44-44
本文针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体育教学目标、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以探索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寻求能使大学生终身受益,终身锻炼的体育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在资金、场地、设施、人员参与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为了满足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居民对体育健身的需要,有必要在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建立协调发展的机制,从社会体育的场地器材设施、运动项目状况及组织形式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了学校体育如何与社会体育协调发展。寻求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更好地相衔接的方法,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体育能力是指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是体育知识、技术、体能和智力的有机结合。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体育教学改革,首先是体育教育思想上的变革,即要着重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既学到全面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又能有一两项突出的、热爱的可以坚持终身的体育项目,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释了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的客观性和重要意义。提出了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资源共享策略,将职高学校体育资源对社区开放,加强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组织机构,社区体育为职高学校的体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应建立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原则。因此,本文的研究有利于职高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绍杰 《科教文汇》2009,(18):198-198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故而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已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