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主导和主体,整体和个体等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对高校学生素质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主导和主体,整体和个体等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对高校学生素质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的校本化发展: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书明 《教育探索》2002,(12):42-43
课程改革的校本化发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和重要发展趋势。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反映了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因为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体发展观”和“主体发展观”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必然要求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校本化的课程。  相似文献   

4.
课程观是人们对课程的基本看法,具体来说,课程观需要回答课程的本质、课程的价值、课程的要素与结构、课程中人的地位等基本问题。课程观支配着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影响着学生发展。要构建符合时代精神、融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课程体制,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封闭的旧课程观,树立新型的、开放的大课  相似文献   

5.
孙杰远 《教育学报》2006,2(4):31-35,57
人的本质认识是哲学研究的根本目标,也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本文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即人的本质的认识出发,解读了卡西尔符号哲学的深刻内涵,继而对现代教育的本质观、目标观、课程观、教学观和教育技术观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6.
关于科学学生观的体系构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观是教师教育观的重要构成,它直接制约着教师教育手段的选择、教育过程的效率和教育的最终结果。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教育教学氛围的形成也都取决于教师的学生观。学生观问题不容忽视,教育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可或多或少地归因于教师学生观的不当和缺失。在广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认真研究学生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的学生观,必须建立在对人的科学认识基础之上。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观点,是我们确立科学学生观的根本依据。以此为出发点,遵从时代的要求以及社会和人发展的需要,理想学生观的科学体系构成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而素质教育观的树立则是把握素质教育的本质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基础。通过对知识经济双重意蕴的分析,阐释了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三大核心观念——人文观念、创新观念和主体性观念。  相似文献   

8.
从不同思想家关于人的本质观与其思想体系关系的角度,梳理人的本质观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人的本质观的根源,科学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伴随着马克思世界观、历史观的转变而不断发展成熟。马克思“人的本质”观是其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理论活动首先是从研究“人的本质”开始的,然后才深入到其他领域。由于马克思在不同的时期对“人的本质”观有不同的阐述,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理解存在较大的争论;而且,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探讨,也经历了从“解读经典”向研究内容丰富、视角多元化及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作用。高校素质教育要立足于从人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主导和主体、整体与个体的辩证关系出发,既要重视社会因素在人们形成发展中的作用又要重视自然因素的重要作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要作用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要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促进人们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学观是人们对数学的本质和作用以及数学在科学、社会中的地位的认识与看法.数学观与数学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关于数学观的研讨,则为如何开展数学素质教育和数学学习的分析提供了直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产生和形成人及其特性的内在根据和原因。作为类的人,其本质是劳动。由于劳动是一个价值性概念,因而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观是一个价值判断,它表达了马克思对理想人的规定。作为个人,其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一个事实判断,它表达了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认识。马克思这两种人本质观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马克思希望人们能不断地从现实出发走向理想的人。马克思的人本质观对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和谐教育与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因为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真正的全面发展必然是和谐的。而且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和谐教育与个性发展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因此,和谐教育与个性教育始终是相互伴随、共同实施的。一、和谐教育应确立的基本观念和谐教育的本质是指学生主体及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当确立如下和谐教育观念:一是德才兼备观。德才兼备是古今中外的教育者对人的发展的共同要求。和谐教育在德才关系上强调德与才的平衡发展,既不重德轻才也不重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产生和形成人及其特性的内在根据和原因.作为类的人,其本质是劳动.由于劳动是一个价值性概念,因而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观是一个价值判断,它表达了马克思对理想人的规定.作为个人,其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一个事实判断,它表达了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认识.马克思这两种人本质观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马克思希望人们能不断地从现实出发走向理想的人.马克思的人本质观对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数学观是人们对数学的本质和作用以及数学在科学、社会中的地位的认识与看法.数学观与数学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关于数学观的研讨,则为如何开展数学素质教育和数学学习的分析提供了直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教育观之我见北京教育学院钟祖荣【编者按】推进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制订学校工作计划、总结学校工作,也要在正确的教育观指导下进行一、教育本质观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通过对经验和知识的传递,来引导和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教育并非单纯地传递知识和经...  相似文献   

17.
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在人性的问题上,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重点从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社会关系本质的统一来阐述马克思的人性观,并对马克思的人性观的特点进行了探讨,进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来阐述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在人性的问题上,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重点从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社会关系本质的统一来阐述马克思的人性观,并对马克思的人性观的特点进行了探讨,进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来阐述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 ,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属性 ,是思想政工作的理论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 ,探讨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对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由于实践观的缺失,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都未能正确、全面地揭示出人的本质,只有马克思在分析和批判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实现了人的本质观的真正变革,指出实践是人的最深刻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