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经近十年的沉寂,格非以"江南三部曲"复出文坛并成功转型,叙事上与以往追新逐异的先锋叙事有明显转变。格非运用叙事圈套创造时间之谜,而"时间"是中国叙事学的重要部分,从时间角度分析"江南三部曲"之《人面桃花》的传统叙事特征,将能破解格非小说转型后的时间之谜。  相似文献   

2.
集体与个体的概念在近代中国的"转型时期"(1895-1925),前后出现着戏剧性的变化。在前期里,集体意识曾经以"群"的概念为主流知识分子所讴歌,而相对于"群"的、强调个体意识的"独"的概念,则受到相当的贬抑。但是到了转型时期的后期阶段,即是进入"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5),集体意识受到了主流知识分子猛烈的攻击,其中作为"群"核心观念的国家与家族,尤其受到严厉批判。而以强调个体意识的"独"的思想的出现——个人主义观念,则受到主流知识分子广泛的回响。近代中国的转型时代由"群性"探索到"个性"追求的价值转换,对后来的思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主要将透过新文化运动时期主流知识分子对家庭与家族制度的反思与批判,探讨近代中国从集体意识走向个体意识之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型文化"讨论的思想空间,是一个缘起于"唐宋转型"和"华夏文明造极"之双重问题意识的思想空间,而其间的核心问题,则是宋型文化人格和唐宋转型艺境的一体化生成问题。宋代文艺思想体系之建构的核心原理,也正是这种宋型文化人格和唐宋转型艺境的一体生成原理。如此文艺思想体系建构的士大夫精神风貌,典型表现为"迭为宾主"的政治文明意识、"以道自贵"的道德文章自信、"光风霁月"的君子人格气象。与此相应,则有"不问于主人"的艺术生活观、"晋宋间人"的名士风流意态和"景色可想"的诗歌美学追求。深入探询这种同时涵涉政治与艺术、道德与风流、人格与诗艺的学术问题,将大有益于通过宋型文化典型来重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1)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治理的现实推展中,国家治理结构决定了国家治理的实现方向,其转型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意义重大。依据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定位,传统的"国家一元"治理结构已无法适应现代国家治理的要求,必须实现转型。国家治理结构转型即从"国家一元"转变为国家与社会的"多元"共存互补,国家成为"社会中的国家",与社会呈现出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为适应我国当前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而做出的战略选择.当前农村公路部门同样也面临着职能转型、政策转型、服务转型的迫切要求,如何构建"和谐农村公路"以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失业问题是当代世界性的难题,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更具有明显"转轨失业"的色彩.这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继而可能导致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将对中国的就业问题再次提出考验.文章对金融危机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全速驶入高铁时代,高铁日渐成为中国21世纪城市标签。高铁线将各个现代城市连为一体,城市之间的经济、信息交流、互动更加频繁。高铁站点的设置为其周边地区的飞速发展带了新的机遇,开发区如何因势利导地享受高铁带来的优势,科学可持续地进行转型升级,是我国规划界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高铁站点圈层式辐射的研究,提出了"借力+创新"的对策,运用于徐州高铁商务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选择创新"重在构建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开发模式创新"重在吸纳空港圈层经验,"空间格局创新"重在组织绿色生态单元。通过以上3个层面的创新探索,促进徐州经济开发区跨越式的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社会结构大转型的时代,我们需要周有光先生这样的灵魂人物。周老不仅是语言文字学家,更是一位思想启蒙家。他的"三分法"的提出,他的"民族思维方法大转变"的历史任务的提出,他的"双文化"概念的提出等等,都将其推上新启蒙时代的代表之位。本文旨在更准确地反映周老的贡献,正确地估价他的文化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9.
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主要有再分配和市场两种模式,再分配模式是将实现住有所居的全部责任交给国家,而市场模式则将住房建造责任交给私人开发商,实现住有所居主要依靠住户自身市场能力。在中国制度转型大背景下,研究城市住房问题意义深刻。目前,实现我国全体人民住有所居需要市场与再分配力量的共同参与,且要着重解决好保障"错位"、保障"缺位"及保障"过度"等现象,以推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不但完成了中国文学纪实传统的现代转型,而且对中国现当代纪实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纪实文学创作,一方面将爱国主义、经世致用等传统过渡到现代并将其发扬光大,并更加重视政治功利性;另一方面,围绕"人"的现代化,他又将传统的以"资治"、教化为主转为以宣传、启蒙为主。其创作不但能启发我们重新思考与认识"文学与政治"、"作家与时代"等问题,尤其是在"主体虔敬"与"守真求实"等纪实文学本体论建构方面给我们以深刻启示。总之,梁启超以爱国、"新民"与思想启蒙为内涵的主体精神,和以责任担当、经世致用与历史使命感为核心的价值取向等,至今仍是我们要继承的宝贵遗产和必须发扬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1.
面对企业转型过程中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徐矿集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江苏省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加强党建工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大力推动实施"讲大局讲责任讲规矩,增强忠诚心、事业心、进取心、感恩心、敬畏心"教育活动,推进企业党建工作更加紧密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切实将党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对...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有机生命体。"长尾理论"为新时期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图书馆结合自身"长尾"现象,从资源建设(上游)、管理服务(中游)、用户行为导向(下游)等三方面实行转型发展与探索,以期构建完整的信息服务生态体系,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效应,文章选用2004—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工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其成本加成的影响呈现出U型关系。如果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不高,企业转型的成本压力将会降低企业成本加成;如果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达到较高水平或者超过某个临界值,企业继续开展的数字化转型将会显著增加企业成本。不同地区、行业和特征的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对其成本加成的影响是较为显著的。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国有企业、较大规模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其成本加成影响表现得并不显著。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作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赵孟頫和"四王"是中国绘画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赵孟頫"古意论"的提出是宋代绘画向元代绘画的转型,并一改南宋以来画坛萎靡不振之弊,其崇尚"古意",托古改制,借古以开今。与赵孟頫相比,"四王"注重师习古人,但因他们的作品中又常常带有"摹""仿""拟"和"法"等题跋,而招致泥古、保守的非议。而"四王"提倡的"师古"本意是为了追寻画道的正统血脉,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5.
赵明昊 《对外大传播》2013,(10):25-27,1
环顾当今世界,地缘板块之变、国家转型之痛、发展方式之争、力量重组之显、有效治理之难无不表明全球政治再平衡时代的到来。中国外交要实现从安全外交、发展外交向立体的大国外交转变,进取精神殊为必要,但这种"进取"若缺乏相应的"转型"跟进配合,则注定行之不远。因此,中国外交要尽快实现兼具进取意识和必要转型的"战略转进"。从观念、手段和人才而言,中国施展全球性大国外交的"战略储备"仍显不足。智库汇聚各方精英,是联结智力、财力、权力、影响力的重要纽带。中国应充分利用世界知名智库的人才资源、专业优势和研究成果,深化智库交往。智库交往既要重视"面"和"线",也要着眼于"点",对有潜力的"新生代"力量要进行量体裁衣式的交往。通过智库传播和交往苦练内功,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智库外交的深度、广度、精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6.
当今,以文化发展推动城市转型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城市文化品牌作为城市文化的基因,是推动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将从城市文化品牌的概念及其理论逻辑入手,以成都市为例,总结成都市塑造"三城三都"城市文化品牌的基础与不足,提出强化城市文化品牌塑造与传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技术和现代社交网络转型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悠久历史文脉的著名大学已成为所在名城的文化遗产和景观资源。新时代的教育模式正转型为文化教育社区。提炼了国内外高等教育新的理论实践,以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为研究对象,探讨文化教育综合体设计实践思路,即新型社交生态系统的文教社区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微传播"这一个新兴名词迅速成为国内外热门。图书,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播形式,一直在适应着时代的发展。外宣图书,承载着将中国故事源源不断推向世界的使命,在微传播时代也在进行着转型和调整。"一带一路"主题,是近年来外宣图书出版的重点之一,我们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探索"一带一路"外宣图书出版,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一、微传播时代的传播特点及受众阅读特点"微媒体"。"微媒体"是基于数字、网络、信息、通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因而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中国的应用技术大学时代正悄然来临"。面对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课题,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对技术型有科学的理解,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有客观的认识,对自身资源和条件有准确的评估,以实事求是和循序渐进的态度逐步进行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导向的一系列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中国梦"已经成为中国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下进行大国传播、与世界对话的关键话语之一。"中国梦"提出的大背景是中国崛起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转型,但近些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经济实力的增长并未给中国形象带来大的改观。正如学者赵汀阳指出的:"如果中国的知识体系不能参与世界的知识体系的建构,那么,即使有了巨大的经济规模,即使是个物质生产大国,还将仍然是个小国。"因此,"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