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只有帮助学生在读中重建,引导学生在用中重读,学生才会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动口、动手、动脑重建新的理解,学会运用语文,也才能使阅读教学真正走出复制式阅读教学的窠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的过程不仅是理解意义、吸收信息的过程,而且是培养学生语言习惯、积累知识、运用语言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还要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从而使阅读教学成为文章解码——重建意义的过程。如何体现阅读教学的层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不仅是理解意义、吸收信息的过程,而且是培养语言习惯、积累知识、运用语言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又要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从文本中“走一个来回”,从而使阅读教学成为文章解码重建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语境制约着语言单位的选择、意义的表达和理解。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境反应和重建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不仅是理解意义、吸收信息的过程,而且是培养语言习惯、积累知识、运用语言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又要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从文本中“走一个来回”,从而使阅读教学成为文章解码重建意义的过程。在教学中,如何体现阅读教学的层次性,使教学循序渐进拾级而上呢?特级教师孙双金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教学片断带给我们许多思考。[经典片断]孙老师在教学描写玉澜堂里开得特别旺盛的海棠花一段时,是这样引导学生读书的:师:是的,在玉澜堂里他们找到了春天,这一段把海棠树比作…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教学中增强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非常重要,如果阅读教学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这不仅难以让学生领会到文章的深层次含义,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也很难得到培养与提升。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深化理解性阅读教学的渗透,这样才能够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一、诵读——理解的情绪渲染理解性阅读教学可以体现在许多不同的方面,有些教学文本诵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并且能够透过诵读过程中情绪的渲染很好的深化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与认知。很多教学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鉴赏文本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而形成独立阅读与个性表达的能力。理解是基础,表达是关键。在教学中,我们时常发现学生在对文本理解的表达过程中,会出现片言只语、言不及义、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而忽视培养学生个洼表达的做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阅读教学更加有效,让学生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呢?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语文的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重视利用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增强学生对于文本学习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提升学生对于语文文本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正>一、加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情感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字要素。阅读教学主要就是指导学生加强对文字理解的过程,更是对文字的再整合。为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便需要老师多指导学生进行想象,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多元化和动态化,有效提高初中阅读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最大限度的扩展初中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在阅读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  相似文献   

10.
针对阅读教学碎片化浅表化现状,构建基于学习活动观、深度学习、高阶思维理论的"3R"教学模式。该模式由Reading(读解)、Reconstructing(重构)、Relocating(迁移)三要素或三环节构成。读解即阅读理解,重构即内化整合,迁移即模仿创生。研究表明,"3R"模式把思维渗透于阅读教学中能够重建理解,体现知识与思维的有机结合,推动浅读向深读的有序发展,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迁移创新中实现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1.
理解理论阅读教学优化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理解作为核心,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理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优学的目的和实现自我个性的发展。理解理论阅读教学对初中语文教学尤为重要,它既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整体人文素养。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理论的运用:一、诵读理解文本理解理论强调语言文字的重要性,这是深刻理解、领会文章意图的基础。理解理论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的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搞好阅读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领会文章思想。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判断能力。本文探讨了怎样搞好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然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语文阅读教学。那么什么是阅读教学呢?如何定位呢?一、阅读教学理解与感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分量很重,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板块,它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相似文献   

14.
为了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在高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探索高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指导学生开展深度阅读,促使学生充分理解阅读内容,提升阅读效率。“五层”阅读教学模式,即培养学生高效认知内容、理解内涵、探究问题、评价文章、创造思想的五个层次的阅读能力。教师实施“五层”阅读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深度理解阅读内容,有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语文阅读教学由三者构成: 教师、文本和学生。本文所指的文本就是文字作品,即“课文”。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文本并从文本中获得意义的过程。也就是说,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文本却经历了两次失落。  相似文献   

16.
王广敏 《考试周刊》2013,(91):39-39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传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以讲授为主,新课改下的阅读则提倡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有所理解和感悟。阅读是学生的主体行为,在阅读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在阅读的基础上加以理解,效果才会更好。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经验等基础上的,因学生知识、经验有限,教师的指导不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语文学科教育中,阅读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对于每一篇课文的讲解都是阅读教学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标准在于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程度的深浅。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语文阅读学习的深化阶段,这一阶段学生需要的不仅是对于阅读文本表面的理解,学生要学会更深层次地理解、赏析文章。基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这一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这几个方面积极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能力的不同,采用分层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将鉴赏、质疑、创新作为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阅读教学的开展。一、鉴赏,披文入情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  相似文献   

19.
杨曙 《教学月刊》2010,(4):29-30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只是把学生阅读时获得的体会和理解进行重复学习,那么学生最多也就是强化和巩固了原有的理解。如果我们能够在阅读教学中打破学生的原有理解,对史章的意义进行重新建构,这不仅激活学生沉睡的思维,  相似文献   

20.
王霞 《考试周刊》2010,(57):33-3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我就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意见与初步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