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弱势群体界定及其保护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首次提到“弱势群体”这一概念以来,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对弱势群体的法律界定和保护更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设性地提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界定,并对弱势群体保护之法理依据进行认真的分析,以利更好地维护我国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结构性分层使弱势群体问题日益突显。弱势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权利明显弱化。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构成范围不断扩大,而相关权利保护却相对薄弱,尤其在法律救济上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农民工的讨薪难、就业歧视、贫困儿童缀学等等,这已经成为困扰和阻碍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社会问题。因此保护弱势群体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我国当前弱势群体的认识,对弱势群体法律救济概念加以界定,在此基础上指出弱势群体法律救济所应遵循的原则。然后分析我国弱势群体法律救济的现状及存在的司法问题。进而从司法层面对我国弱势群体法律救济体系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3.
以美国为典型的“法制化”国家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立法体系较为完善且管理部门职责明确,以德国为典型的“补助化”国家实施减免税收的政策并对弱势群体展开全方面的社会救济,以瑞典为典型的“福利型”国家在全国统一推行各项针对弱势群体的就业保护计划.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之特色,我国在关于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律规定还存在缺失且急需补足,应尽快地适用新的法律环境和运用新法武器,通过加强立法、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以及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功能,维护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特别是重点破解各类特殊群林的就业安置难题,从而全面促进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弱势群体予以特殊保护的法理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是有其深刻的法理依据的。在发生学的意义上,社会契约的订立,法律的产生,正是基于对社会弱的保护;从法本体论来看,保护弱势群体是对正义价值的体现,也体现了法律人主义的关怀;从法社会学上看,对弱势群体以特殊的保护,是实现社会秩序的要求,是社会道义的体现;从法经济学来看,是促进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因而,法律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5.
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开放推动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弱势群体悄然形成,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隐患。本文拟从对弱势群体的界定入手,分析了对弱势群体实行法律保护的法理依据,并针对我国现阶段弱势群体保障制度中的不足与缺陷,探求如何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表明了必须把弱势群体问题纳入法学研究的视野,对法治化视野中的弱势群体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弱势群体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进而提出必须对弱势群体问题进行制度和法律构建。文章运用罗尔斯的正义论和德沃金的权利理论以及哈贝马斯的合法性和沟通行为理论等分析工具,并对应对弱势群体和社会稳定问题提出了制度和法律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弱势群体解决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现实需要。弱势群体主要包括自然、社会和其他三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政府职能转变期,弱势群体问题凸显,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问题错综复杂,涉及面广,解决难度大。依法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但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已成关键性的制约因素。因此,亟需实现立法、司法和执法的三方联动,建立机会均等和分配公正的法律机制,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8.
公益法律服务是指一些法律工作者,为了社会公共利益,为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无偿地为其提供法律服务,帮助他们维护自身权益,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共文明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我国现行的环保法律法规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明显不足,环境污染受害者在权益保护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平等现象.弱势群体的利益得不到保护,社会就不可能和谐,不论从环保立法方面,还是从环保执法方面来看,都应对弱势群体的环保法律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基于特殊的生理心理原因而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犯罪未成年人因其犯罪使得未成型的人格体系最终建立不起来,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弱势。整个社会对犯罪未成年人具有不可推卸的保护责任。我国现行的某些法律虽然对犯罪未成年人的保护有不少规定,然而存在的缺漏很多。树立保护犯罪未成年人的观念,制定系统完善、切实可行的法律是对犯罪未成年人保护的最为妥当最为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