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区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导致环境危机日益凸显,出现了环境哲学问题和环境伦理问题。当前我国已提出环境友好型环境观和生态文明型环境观,生态文明型环境观是对环境友好型环境观的更高层次发展。生态文明型环境观已成为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全面发展的灵魂理念,而作为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黄河三角洲开发自始至终都应树立、贯彻和遵循生态文明型环境观。生态文明型环境观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需要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分析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内容及方法,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指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可为生态文明建设下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对当今社会意义重大。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而且也需要环境道德教育层面的精神支撑,因此,大力加强环境道德教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目前需要深入研究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高校开展环境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从在高校开展环境教育重要意义出发,讨论了高校开展环境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以及高校开展环境教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环境伦理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是改变人们的环境行为,从而改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推进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本研究从生态文明产生的背景及中国面对的环境问题的根源出发,探讨了加强环境伦理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下环境伦理教育的对策,有利于加速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社会公德中的环境道德集中体现了生态文明理念,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当代高职大学生应切实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提升环境道德素质,做建设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为了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我国企业应该以基于生态设计的环境经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理念;环境经营活动中的环境成本管理即对环境成本的预测、核算、分析评价、优化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工作成为必不可少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其所含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哈尼族环境习惯法的理念与内容相契合。文章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视角,研究哈尼族环境习惯法的具体内容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促进,主张通过立法、司法、行政等领域进一步挖掘哈尼族习惯法的当代价值,激发区域内成员环境保护的主体意识,积极实践以保护生态环境,助力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文化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文化可以作为一种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生态文化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红河州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从农村环境问题与彝族文化的相关性分析入手,找出影响农村环境问题的文化因素,并提出彝族生态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对构建农村生态文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环境正义着眼于平等地享有和利用环境资源、公平地分担环境责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从人与自然的公正、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公正角度,针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从环境分配正义、制度安排正义和补偿机制正义三个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提出来的,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结果,是比工业文明更进步更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而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的政府治理方略具体包括:加强生态教育,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确立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完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推行循环经济等。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提出来的,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结果,是比工业文明更进步更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而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的政府治理方略具体包括:加强生态教育,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确立政府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完善政府绩效考核制;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推行循环经济等。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中国"五位一体"发展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从生态文明观念和建设路径两个向度上对其进行多方位的认知与定位,有助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进而从政府、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把握与推进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广义的生态文明与狭义的生态文明的划分是基于不同的文明分类标准的,它们指称的对象和涵义不同,不能混淆。一般地说,生态文明指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并列的文明,是人类有意识地、积极地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积极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建设中要注重四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将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统一起来,并保持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适度的张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是实践生态文明的践行者、环境保护的主力军。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决定了要对大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通过教学改革、宣传教育、社团活动等途径使大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和习惯,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生态观、文明观的升华,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主要建设内容之一。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进程中,必须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把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为此,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三个转变”,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和机制,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7.
生态政治文明是人们以政治视角保护环境、维护生态中创造的文明成果,是当下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其本质是民主和公正精神的彰显。注重公众生态意识教育、公众生态参与、完善政府生态责任机制是生态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当代中国"发展为了人民"以及公平正义的制度伦理追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既有对生态危机发生之源的科学批判,也有对生态文明美好世界的伦理建构,体现在以下几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世界观、超越资本主义反生态的制度本性、转化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塑造生态强国的国家形象。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伦理从理念外化为实践,需要党的领导、绿色发展、生态文化、国际合作等各方面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9.
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其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多样,并渗透到人们的宗教信仰、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之中。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在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价值,其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当前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文化内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产业的发展。由于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对其进行现代转换以便与现代生态伦理相契合,从而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式、方法上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