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爷爷教书,教的是私塾;我父母教书,教的是小学;我哥哥教书,教的是大学;我也教书,教的是中学。我的一些朋友跟我开玩笑:“一看那书呆子气,就知道是教书的。不知道打麻将情有可原,连看都不会,真是土得掉渣。”我自己也不知道为啥,看起书来几个小时不觉累,一看打麻将就头晕。一家三代教书,我却到现在才对教书有了不少感悟。  相似文献   

2.
正很早就听说《幸福的种子》这本好书,也对松居直早有耳闻。一日,同年段的一位老师在与我一起聊到如何更好地进行亲子阅读的话题时,推荐了松居直先生的《幸福的种子》,我开心不已。通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该书的后三章内容感触颇深,松居直先生的一些见解和看法也赋予了我不少启发。在书的第三章《怎么教孩子看图画书》的第一节《带孩子进入书的世界》,松居直先生说:"对孩子来说,读书不是‘K书’,他们不希望父母认为读书仅仅是对学业有帮助。我觉得父母应该以更轻松的心情,把书看成有趣的东西,把读书当成快  相似文献   

3.
生死之间     
教陈毅同志《梅岭三章》时,学生很感动,我更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师生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梅岭三章》写在游击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诗的小序说:“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这三首惊天地泣鬼神壮怀激烈的好诗,表现了作者面临生死关头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过程中我浮想联翩,想到历史上为祖国献身的志士仁人,也不由得联想到一些思想家、诗人对待生死的表现。范文澜的《唐代佛教》一书中写到了一些佛门  相似文献   

4.
“教书育人”是《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使命。“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教书是教师育人的基本途径,育人是教师教书的根本宗旨。目前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只教书,不管育人”,教师只教知识、业务,而不去想、不去碰学生的思想问题。“我教书,也就育了人”。笔者认为,教书是有政治方向性的劳动,没有育人的精神,只能说“教了书”,而“教好书”是不可能的,任何知识的教学都必然带有思想倾向,没有无思想性的知识,数理知识的教学能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以及良好的思想品…  相似文献   

5.
谭启德 《广西教育》2012,(14):43-43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叫《静下心来教书》,该文章的大体内容是教书要心静才能思路开阔,静下心来备课,静下心来研究学生,静下心来研究教材,这样才能把书教好。教而不研则浅,文章说得颇有道理。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急功近利、投机倒把的现象,使得整个社会都有点浮躁起来。在此背景下,静下心来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6.
读书与教书     
<正>教书的人不读书怎么教书?但确实有一些教师不读书却在教书。"书"有两种,形而下意义的书是有形的书、有字的书;形而上意义的书则是无形的书、无字的书。对师生而言,有字的书即指教材,也包括一切课外读物;无字的书则是社会现实、宇宙人生。"教书"不仅要教学生读第一种书,更要教学生读第二种书。也就是说,不仅要教会学习的方法、考试做题的技巧,更要让学生有求知热情,能够主动探索未  相似文献   

7.
教一篇课文之前,我们习惯于叫学生预习。某老师教语文七册12课寓言《拔苗助长》却一反常例:不准学生预先看一看。为了保险,竟把课本也收缴上来了。“这是干什么?”“不干什么,教书。”他老老实实地说。教书?哪有教书先缴书的!  相似文献   

8.
在"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应试教育机制中,我熬过了漫长的13年。物极必反,穷则思变,我发誓"再也不能那样活"。于是,从1993年起,对陈腐的语文教学痛下刀斧,开辟了一方"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的素质教育的乐土。突破"死书"的樊篱,把"活书"引进课堂。以应试为宗旨的语文教学,是由课本、教参、练习册构成的"铁三角",师生困于其中,如陷囹圄,不敢越雷池一步。为了"教活书",我开创了当代文学精品课:让学生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倘祥,吸取那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在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中沐浴,儒染那融汇中西的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9.
1984年以前 ,我一直在中学教书。文革后恢复高考 ,我是高中毕业班的把关教师 ,中学的教导主任。在中学教书时 ,我也曾浏览过《江西教育》 ,由于它几乎不提及F=ma ,所以我这个高中物理教师对它留意不多。1984年春 ,组织上一纸调令 ,我被调到小学工作。当时有人说 ,王老师教书“每况愈下” ,教罢高中教初中 ,教罢初中教小学。面对着这种朝下走的调动 ,我也觉得有些委屈。来到小学工作时 ,正值学校提倡每一位教师都要订阅教育杂志 ,只见不少的教师订的都是大城市或沿海各省的教育期刊 ,我抱着一种逆反心理却订了一份《江西教育》。…  相似文献   

10.
故事片《雷锋》,使我重温了这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事迹。看《雷锋》,比自己,找差距,不禁使我想起过去的工作。我是一个人民教师,教书若干年来,总感到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呢?检查起来有两个问题。一是认为教书容易,教人难;一是认为教先进学生容易,教后进学  相似文献   

11.
读书与写作     
我在高校教授写作三十多年,创作时间逾四十年,这里就读书与写作问题谈点体会。我从小就欢喜读书,找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也无什么目的与要求。后来长大成人,读书养成了一种习惯。但大部时间用于读中外名著,同时也读一些杂书。有些青年同志问我:“你用什么形式读名著?”采取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以集中为主。我在一个时间,比方说一年或半年,集中时间与精力研读某名家名作。如鲁迅全集,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巴尔扎克小说全集和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一年或半年业余时间读完一部名著。这样读.比无目的无  相似文献   

12.
会读书的人才会教书,这是常理,无论是教文科、理科,或者工科、农科、医科,似平均无例外。我十七岁开始教学的时候,还没有学会读书,所以书总是教不好。直到后来自己又去读书,有了一点读书的本领,教学才算找到了一点门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有三个源泉,一个是科学,一个是技巧,再一个是艺术。从我几十年教书的实践上说,要想当个好老师,这三个方面的确是缺一不可的。科学,从书中得来,从干中得未。它是教书的根柢,是源头,平常所说的本固枝荣、源远流长就是这个道理。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我感觉这还不够…  相似文献   

13.
论及学法指导的精要,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茅盾先生也说过:“学习要有指导。指导者的任务不在讲解一书之如何优美,而在帮助学习者获得方法与究明原理——从个别的名著中获得剪裁、描写、布局、炼句种种技巧。以及阐明创作方法之一般原理。”  相似文献   

14.
老师和书的关系密不可分,源远流长。老师教学生离不开书,所以在很早的时候,人们称老师为教书先生。教书有三种境界,一种是仰视,远远地站在书下,推崇备至,奉若金科玉律;另一种是平视,跳进书中,以书为友,以书为范,教书学文,其意悠悠;还有一种是俯视,跳出书外,与书对话,有借鉴,有审视,有探讨,创造性地去教。我认为教师教书要既能跳进去,又能跳出来。教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时代在前进,认识在发展,囿于书本———不管是教科书也好,参考书也好,专家、学者的权威学说也罢,都只能画地为牢。只有既能跳进去,又能跳出来…  相似文献   

15.
我自幼喜欢读书,但在经济窘困的日子里却买不起书。直到大学毕业后参加了教育工作,有了工资,才圆了我过去的读书梦。有了钱就可以买书,但买什么样的书呢?首当其冲,应先买一些与专业教学有关的名著,像《世界数学史简编》、《数学———它的内容意义和方法》、《直观几何》、《怎样解题》等,很快纳入购书的范围;其次是要满足自己潜伏已久的兴趣———文学梦。文学书籍浩如烟海,究竟选择买哪些书呢?尤其是在当今图书市场良莠俱存的情况下,购书问题着实令我困惑。但经验告诉我,只要是有定评的历史上沉淀下来的中外经典名著均可购买…  相似文献   

16.
较量     
人篇(一)"小欣,妈妈帮你把书买回来了。"妈妈左手一个袋,右手一个兜地回到家,一边往外拿书,一边说:"瞧,这是《新精讲》,这是《金四导》,这是《学王一拖三》,这是新版《尖子生题集》,哦,对了,还有这本《轻松30分》……"我立刻放下手中的作业,向那些书走去。翻翻这本,瞧瞧那本,心想这下考试肯定没问题了!我捧着这些新书进了书房,刚想把它们放进书橱,看见有几本名著"占"了点地方,我把它们  相似文献   

17.
肖德强 《贵州教育》2005,(11):16-17
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不同的班主任有不同的管理经验。近二十年的班主任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教会学生做人,严格纪律管理,施以爱心,是管理好一个班级的三个最主要的因素,也是班主任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一、教书先育人我国古代《礼记·文王世子》中就有“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之说。意思是: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有关具体事物的知识,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育人被视为教书的根本,即使能“教学生学”,还没有尽到他的教之能事。应进一步教学生行,即做人之道。法国十八世纪教育家卢梭指出:“对于一个教师来说,重…  相似文献   

18.
正让孩子亲近经典、阅读名著,已经成为语文界、教育界、文化界乃至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学校课堂是名著阅读的一个主阵地,不少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节选或改编了一些名著文章,如《三顾茅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林冲棒打洪教头》、《三借芭蕉扇》、《草船借箭》等。可以说这类课文(以下统称为"名著类课文")是小学生借以了解名著、阅读名著的窗口。一、我们的思考教学此类课文后,我们一直在反复思考:名著类课文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课文编选的意图是什么?如何教好这样的课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中如何处理选文和原著的关系?……中国自古就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  相似文献   

19.
书讯     
华南师范大学何小亚教授的著作《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三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与《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精选》(科学出版社)已于2011年8月出版.前书的理论比较深入、系统,案例也较丰富、典型.能深入联系教学实际,揭示了数学学习的规律和数学教学的规律,实用性较强,是数学教学新手通向成功的钥匙,也是数学教书匠成为数学教学专家的理论平台.第三版每一章增加了问题与思考和阅读材料两个栏目,以便各个院校作为教材使用(订购使用的院校,授课教师可以获得全套授课课件和教案).  相似文献   

20.
常听专家说,有的教师是在“教教材”,而有的教师却是在“用教材教”。听到这样的话,总觉得意思差不多,从没去思考过。今天,在教学《匆匆》一课时,我忽然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会和感悟:“教教材”,就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教学模式;而“用教材教”,就是把教材当作素材,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调整、挖掘、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