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智能出版即以智能化的数字技术对作品进行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发行的新型出版.文章分析了智能出版研究的"产业、治理"二元价值,提出了智能出版研究的"数据、算法、算力"三要素的逻辑,重点评述了增强现实类、虚拟仿真类、出版大数据类、智能知识服务类等智能出版产品服务类型,并对智能出版产品服务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小结.  相似文献   

2.
孙秀翠 《出版科学》2018,26(4):43-46
从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出发,结合实际案例,从产品生产的数字化、平台化和产品营销的差异化、组合化这两个层面探讨和总结了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思路与经验.  相似文献   

3.
吴赟 《出版科学》2010,18(1):37-42
出版产品的经济特质是出版经济学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出版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点。将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及加尔布雷思的"知识资本"学说引入出版经济学研究,对于深度分析出版产品的内容产品与文化商品属性具有重要价值。出版产品的经济属性受到技术、市场、制度、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现代社会需要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共存的出版业。  相似文献   

4.
我国出版经济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赟 《出版科学》2006,2(6):25-31,16
本文从出版经济学基础学理研究、出版产品的经济研究、出版市场供求的经济研究、出版产业的经济研究四个方面总结了近十年来我国出版经济研究的进展;指出了我国出版经济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李彪 《出版发行研究》2016,(4):48-51,58
本文在对六类移动阅读产品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移动阅读市场的产业地图,对内容商、渠道商、产品商、支持商、监管方和用户进行了产业链视角的分析;结合移动阅读产品实际运营,总结了目前移动阅读七种赢利手段.结合集成经济视角,针对目前传统出版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吴赟 《出版科学》2008,16(1):9-14
无论对于行业运作实践还是对于出版经济理论研究来说,分析微观出版组织的供给特征和生产规律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分析了影响出版产品供给的主要因素、出版产品的供给曲线与供给规律、出版产品的供给弹性、出版生产函数与供给决策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数字革命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国内外出版集团纷纷调整运营策略,积极寻求融合发展之路.阿歇特出版集团是法国最大的出版集团和全球第三大大众图书出版商,致力于推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形成了产品融合、市场和渠道融合、产业融合三大进路.在产品层面,阿歇特并不单纯强调内容的数字化,在通过新兴技术增强阅读体验的同时鼓励出版形式多样的产品.在市场和渠道层面,阿歇特全球化经营与融合式发行并存,不仅将经营风险分散到了诸多细分市场,还有效降低了发行成本.在产业层面,阿歇特主要通过资本运作,不断兼并与自身业务类似或互补的相关业务,以增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背景下中国古籍出版模式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背景下,古籍出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土壤、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传统古籍出版模式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本文从古籍出版主体的合作与融合、古籍出版流程再造、古籍产品功能的重新定位等三方面探讨了数字化背景下中国古籍出版模式重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时期,传统出版机构在融合发展方面分别取得了机构设置、人才引进、高新技术应用等成果,也适时地推出了部分融合型产品;在未来的五年,出版企业坐拥政府财政支持的利好政策,纷纷在进行融媒体、数字视听、数字动漫等方面的规划布局。要想真正实现传统出版、新兴出版融合性的发展状态,出版企业应该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的前提下,不断创新生产管理流程,力促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生产流程的一体化;应该努力开创覆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新型数字产品服务体系;应该持之以恒地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以大数据、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催生出数据出版、智慧出版等出版新业态;要以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为出版融合保驾护航,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直至实现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和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的数字出版编辑是媒体融合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复合型出版人才.面对媒体深度融合的新时代,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出版编辑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对于增强工作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分析数字出版编辑的发展历程及其职责、素养入手,就如何以数字产品编辑(产品经理)思维去策划产品、以数字技术编辑(技术经理)思维去设计产品、以数字营销编辑(营销经理)思维去做产品服务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靳帆  杨晓新 《科技与出版》2023,(11):168-176
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实现出版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出版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于高质量的出版产品,产品空间理论能够很好地诠释出版高质量发展这一科学论断。出版产品空间中,内容比较优势、生产能力延伸、科技创新水平三项核心指标能够反映出版高质量发展规律。由此,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操作逻辑是挖掘比较优势、促进多维邻近协同、推动出版产业技术升级。转化比较优势为新生产力、自主化选择技术路径、优先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出版产品成为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关键性操作点。  相似文献   

12.
中医类图书出版同质化现象是中医图书市场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同质化竞争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给中医类图书出版带来危机。文章运用差异化出版策略的五条战术,即产品内容差异化、产品定位差异化、产品形式差异化、产品策略差异化和服务差异化,对如何破解中医类图书出版同质化难题进行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当前健身热的同时普遍表现出的缺乏科学专业指导的问题,以及各种政策利好,指出科学健身类图书出版面临的机遇.分析了新技术发展、市场环境的变化对科学健身图书出版的影响,提出了要从图书产品结构方面做好规划、突出专而美的出版定位、不断优化图书产品的阅读体验、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开发图书产品等以全媒体出版理念策划科学健身类图书出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出版市场指体现出版物和出版生产服务供需交换的平台,即出版企业向消费者提供出版物,以及向社会提供出版服务、制作加工服务、物流商流服务的一系列行为.把出版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起来,交换其社会劳动,实现出版物的社会价值和价值,这是出版市场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出版市场的客体有出版物(版权产品和编辑加工服务结果的物化)、出版社的编辑加工服务和发行权的让渡行使、复制企业的定做复制加工、流通企业的销售服务.  相似文献   

15.
质量强国建设和新发展阶段要求加大优质产品的供给。图书出版企业在融合出版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产品质量控制方面还面临一些挑战。文章从图书出版企业的质量理念、融合出版产品实现关键环节质量管理的组织、质量要素控制等方面开展调查,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同时,从构建质量管理新思路、形成质量协同机制、加强产品体验质量和用户服务质量等企业自身角度,以及政策和技术支持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助推我国出版融合实现融合质变。  相似文献   

16.
所谓“出版”,在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人类的精神产品面向社会公开发市的过程,在狭义上可以界定为伴随机械复制技术应用、精神产品进入商品流通而发展起来,与版权相联系的信息传播行为。网络出版是电子出版的高级形态。广义的电子出版包括以电影、广播电视和电脑媒体为依托的出版,狭义的电子出版则专指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以电脑存储器为依托的出版。后者又区分为两种类型,即单行出版与网络出版。网络出版集中地体现了电子出版的特征,即著述队伍扩大化、接受范围全民化、相互交往便捷化、信息存储多维化、选题内容个性化、产品形态网页化…  相似文献   

17.
传统出版运行模式特征 传统出版是指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出版管理条例>规定的出版现实社会基础,建立在模拟生产方式基础上,将精神产品的生产流通打上了物质商品生产流通的烙印.  相似文献   

18.
数字出版的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数字出版的概念与定义 数字出版既是一种全新的出版概念,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出版手段和方式,它涉及到出版属性、出版产品、出版流程及出版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弄清楚数字出版的本质及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演变过程,有助于出版工作者明晰自己的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也有助于管理者对管理过程和方法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定位.  相似文献   

19.
高宁婧 《出版广角》2021,(16):40-42
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形式上并存互补、内容上传承创新、技术上叠加整合.融合出版业态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一些共性特征:产品形态丰富、一体化生产、全媒体运营、服务化营收.但是,目前出版机构的融合出版现状并不乐观,在经营理念、产品创新、运营水平、变现能力、人才结构等方面存在问题.文章通过审视融合出版的新趋势,就出版机构如何调整措施以适应融合出版新要求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影响教育出版商及其读者、学校、地区及高等院校等的商业及科技发展趋势进行论述.科技日益广泛的应用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这就要求出版公司建立新的组织结构,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文章对部分新的产品与服务进行了阐述,其中两款是基于网络的产品.一款应用于基础教育领域中,帮助老师评判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并向老师和校长提供测评报告的工具.另一款则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是基于网络的人工智能数学学习及评估系统,该系统提供了一对一的教学,而且可以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时提供产品和服务.文章简要阐述了两款产品及其他各种网络教科书给教育出版商提出的挑战和提供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