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这篇论文主要谈的是<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的性格刘画.论文的主要部分先是通过可展示女主人公性格特征的正反两方面来体现的.紧接着通过两个视角-讽刺和婚姻观使女主人公的性格得到评析.  相似文献   

2.
<豳风·七月>一诗有许多地方尚待进一步研究,"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即为其一.故从文化学角度,依据<礼记·月令>、<大戴礼记·夏小正>、<左传>等典籍的相关记载,以为"公子"当解为"豳公";"女"即为后妃夫人一类人物,"采蘩"与高禖之祭有密切关系,遂为"春日迟迟"四句提供新的理解途径.  相似文献   

3.
霍尔顿是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生活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面对周围污秽不堪的现实,霍尔顿感到厌恶、苦闷、失望.他反叛现代社会的一切,向往舒服、宁静的生活空间,但终因理想破灭,精神全面崩溃被送进精神病院.  相似文献   

4.
<白色旅馆>是英国后现代主义作家托马斯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是以"平庸现实"为经,以"审美幻象"为纬,以后现代主义虚无的哲学观点为骨架,利用反讽和戏仿的文学形式编造而成的一部"反神话"作品.小说的主人公丽莎具有"一分为二"的分裂人格.  相似文献   

5.
<心岸>是一部占据了诗歌品质的制高点,对理想和爱情有着一种执着追求的抒情话语方式的个人化知识写作,它的价值,正在于作者身体力行地融合了生命艺术和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6.
<哥儿>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早期作品.小说用喜剧式的手法,通过主人公哥儿在学校的一段短暂的经历,对日本教育界的腐败现象作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凸现出初期的"愤怒的漱石"的创作个性;在艺术上,作者高扬日本民族文学的传统,使小说洋溢着江户文学的幽默情趣和滑稽诙谐的俳谐精神,显示出早期漱石文学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7.
在<简·爱>中,有先后和男主人公罗切斯特有着婚姻恋爱关系、且思想性格有着内在联系的三个女性形象疯女人伯莎·梅森、英格拉姆小姐和简·爱.疯女人的非礼行动是男权社会里妇女被压抑及反抗情绪的象征;简·爱的形象中既有这种情绪,又摈弃了非礼性成分而表为理性的反抗;英格拉姆小姐反映了传统女性价值观,简·爱既是它的否定者,又表现出和它的联系.简·爱的形象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8.
与表现主义美学的创始人克罗齐的表现说不同的是,法国现象学及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梅洛·庞蒂在他的后期著作<眼与心>中将表现视为身体活动的一种方式,从而使表现和人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使传统的表现说具有了个体的意义.从表现说的内容、表现的原因、表现的方式、表现与风格等方面都可见出它有其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陆衡 《职大学报》2006,19(3):38-40
亚热带动植物、"女鬼"与性这林白作品中凸现的三个共同因子,在她的新作<去往银角>、<红艳见闻录>中呈现出了某种承继延续性.通过亚热带动植物与人的同构、女人像"鬼"一样迷人的展示、当下性生活的描述,林白坚持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地理书写,完成了对女性底层的言说以及对性的更接近生活本原的真实或残酷的揭示.  相似文献   

10.
浅谈《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1721—1764)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具有现实主义思想,而《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Jane Austen 1775—1817)是生活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现实主义作家;两个作者几乎是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的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写世间平凡琐碎之事,并以婚姻为主题,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大道理,但在这些平凡的事后面深刻地揭露了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在作品的人物塑造方面,两个作者各自有一个心爱的人物——《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在这两部作品中,作者几乎把全部心血倾注到她们身上,对她们俩每次出场及心里活动用了大量笔墨着重渲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两个作者把许多场景、情节都通过她们俩人的眼睛和对话表现出来,使读者看了一目了然,增强了作品艺术效果,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这些可以说是两个作者匠心独用之笔.也是对女主人公形象塑造的微妙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