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内容简介】 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窃读记》《走遍天下书为侣》是精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我的"长生果"》是略读课文。这几篇课文的内容都围绕着阅读主题展开。《窃读记》生动地描写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走遍天下书为侣》告诉我们要以书为伴,终身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与季羡林的对话,使我们知道读书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相似文献   

2.
<正>一、解题预测文本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上有个生字,谁来读题?("侣"字下加红点。)生:走遍天下书为侣。师:读得很好!注意这里要有停顿——走遍天下/书为侣。课题是什么意思呢?生:走遍天下,书是我的伴侣。生:不管走到哪里,书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师:由这个题目再猜猜看,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呢?生:是写关于读书的话题的。生:可能会写让我们以书为伴的吧。生:告诉我们读书会有哪些好处的。生:这可能是作者要表达的一个观点,倡导我们以书为侣。  相似文献   

3.
多读的妙处     
置身孤舟,环球旅行,以书为侣,以读为乐.这是英国作家尤安·艾肯在<走遍天下书为侣>中,营造的一幅绝妙的海上乐读图.  相似文献   

4.
读《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很容易被其人文内涵所吸引,而忽略了文本的语言特色。如果从"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来解读这篇课文,将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呢?品析,领悟篇章写法本文由第一人称的"我"来叙述,娓娓道来。那么,全文是如何围绕"走遍天下书为侣"这一中心观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呢?答案就是采用假设的写法,即: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一步步表明观点,说明方法。一开篇,作者就提出如下  相似文献   

5.
那天,我给学生上<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结束讲课前,像以往那样,我微笑着问学生:"大家对这节课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相似文献   

6.
曹琳 《小学语文》2009,(6):48-49
人教版教材中,编者在选编一些经典的课文之后,还编人了相关的“阅读链接”。《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品读课文,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人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在茫茫的大海上以书为侣,享受着阅读的乐趣。面对漫长孤寂的旅程,  相似文献   

7.
那天,我给学生上《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结束讲课前,像以往那样,我微笑着问学生:“大家对这节课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相似文献   

8.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我爱阅读”这一专题,精心选择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窃读记》《走遍天下书为侣》和两篇略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我的“长生果”》,这四篇文章主题鲜明,组合巧妙,文质兼美。《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林海音小时候窃读的心理与乐趣,特殊的时代与生活境遇造就了特殊的窃读经历。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洋溢在文字间;  相似文献   

9.
韩雪屏 《小学语文》2008,(11):12-14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读书”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短小精致,以丰富的句型、细腻的笔法,抒发了自己对读书的热爱,告诉孩子们精细地反复读一本书的意义和方法。课文虽然是一篇译作,但译文语言十分考究,真实而雅致地传达出作者的观点与情感,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与可教性。因此,教师用书明确地规定了除识字教学之外的目的是: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相似文献   

10.
我和学生们上了一篇名为《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课文。结束讲课前,像平日那样,我微笑着问孩子们:"大家对这一课还有什么想问的吗?"彤彤这个平日里的机灵鬼站起来就问:"钟老师,假如你也像作者那样一个人独自去旅行,你会选择什么作为你的伴侣呢?"呵,真没想到第一个问题就直冲我来。思忖片刻,我对他们说:"我还没有达到作者那种对书情有独钟的痴迷程度。旅途中,书固然不可缺少,但我更需要一些我喜欢的音乐来陪伴,还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也许是  相似文献   

11.
读文与推想     
张晓玲 《青海教育》2009,(11):26-26
学习一篇文章,除了用眼看文章内容之外,还离不开自己的推想。所谓推想,也就是揣度,推测,猜测。它是指学生借助有关信息的提示,如标题、上下文、句子间的关系,利用头脑中储存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对所读的内容进行推测、猜想。正如尤安·艾肯在《走遍天下书为侣》中介绍的自己的读书方法:“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相似文献   

12.
名人读书联     
发奋识遇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北宋】苏东坡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 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明】郑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 楚吴 —【清】蒲松龄 家少楼台无地起,案余灯火有天知。 —【清】林则徐名人读书联  相似文献   

13.
【题目】半命题作文:天下最美_____声温馨提示:请在"读书"、"问候"、"吆喝"、"对话"、"流水"、"脚步"、"车轮"等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也可以填写其它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解题】半命题作文《天下最美声》旨在引导考生关注人性人情中最美好的事物和最美好的情感。试题有着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补题的空间也很大。"天下"预示着很宽广的范围。"最美"是限制语,  相似文献   

14.
读书的故事     
从小到大,我们读过许许多多的书,与书发生的故事,或者通过书结识了许许多多的人,这都是很有意思的事!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与书有缘的故事"呢?【思路展示】一、写读书的感受,体会读书的乐与苦你可以描写读书的感受或体会,这其中的每一个片段和感想,或许都能让我们咀嚼出无穷无尽的滋味来。读书能让人坚强,通过读书使人懂得:生活是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5.
李亚洲 《新高考》2009,(Z2):4-5
【作文题】(60分,湖北省孝感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统考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朱熹《观书有感》一诗中的名句,原用来说明"读书穷理"的重要性。今天有人说可理解为人读书后心灵纯美,胸怀  相似文献   

16.
一、巧设疑,促体会1.抓心理,巧设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去设置一些悬念,往往能使学生产生迫切的心理和极为关注的情感。我在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时,就以学生关心的旅行为话题,开篇布疑:同学们,如果有一天我们有机会去周游世界,你打算带什么呢?学生兴致高昂,有的说带一部相机可以拍摄沿途美好的风光,有的说可以带一支画笔把看到的祖国的大好河山都画下来,之后我说:"作者和你们的想法有些不同,他会带什么去  相似文献   

17.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本单元的专题是“我爱读书”,课文以“如果你独立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开篇,阐述作者的读书观点,告诉我们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善于读书,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  相似文献   

18.
正【原题再现】【题目类型】材料作文【题目来源】上海市金山区高二年级期中考试作文题贾平凹在《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中提到"读书要读精品",赫尔曼·黑塞认为阅读经典是获得学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请你联系自己阅读经典的经历,谈谈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19.
作者:《博览群书》杂志选编出版:九州出版社定价:25.00元【内容介绍】这是一本介绍读书方法的书。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书方法,而他们的读书方法,往往会带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书里所叙述的事情变成一片景象,而读者则变成了一个冷眼旁观的人。【读书人语】当我们拿起一本书(当然是值得阅读的书),我们立刻会被吸引进去。在这本书里,我们与那些伟大的灵魂相遇,与他们交谈、争辩,感受着他们和我们共同的有关读书的悲苦和欢喜。【精彩选摘】我想谈的,都是些真正的杰作,这些书一直被公认为了不起的作品,似乎人人都…  相似文献   

20.
手不释卷     
《下一代》2010,(7):37-37
【语出】:《三国志·吴书》 【原文】: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文】:形容勤奋好学和做事入了迷 【故事】: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大将军叫吕蒙,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他没有读过多少书。有一次,孙权劝他多读些书,而吕蒙却说:“军营里时间太紧,根本没机会读书。”孙权听了很不高兴地说:“你这是在找借口,你的事再多,难道比我的事还多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