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此推论有如下两种基本模型.1.“A”模型(如图1、图2所示)2.“X”模型(如图3所示)两种基本模型在解题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帮助同学们学好这两种基本模型的应用,本文以课本中本单元的典型习题为例,分类介绍如下,供同学们参考.一、直接应用基本模型1.直接应用“A”模型例1如图4,在△ABC中,作直线DN平行于中线AM,设这条直线交边AB于点D,交ABCDE图1ABCDE图2AEDCB图3边CA的延长线于点E,交边BC于点N,求证:ADAB=AEAC.…  相似文献   

2.
“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是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一个平面上的等势线的学生实验 ,它是用恒定电流的电场来模拟静电场的 .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二册第 2 2 7面给出的理想等势线如图 1所示 .但是 ,实验完成后 ,很多细心的学生发现 ,在有限的矩形导电纸上描出的等势线如图 2所示 .而且只有直线AB的中垂线所表示的等势线与图 1对应的一样 ,其它等势线相对图 1都有一定的变异 .图 1            图 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变异呢 ?原来 ,图 1表示等量的异种电荷在无限大空间里的等势线形状 .由于直接描绘静电场的等势线…  相似文献   

3.
商荣斌 《物理教师》2001,(12):23-24
如图 1所示 ,将两个不带电的枕形导体A、B(形状、结构、材料相同 )靠在一起 ,再将带电体E靠近枕形导体A的一端 ,支柱都为绝缘体 .这时 ,在枕形导体A的左端和B的右端分别感应出了正负电荷 .保持带电体E不动 ,移开枕形导体B .这样枕形导体A、B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的电荷 .图 1为了验证“等量异种”这一点 ,设计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 1〕先将带了电的枕形导体中一个带正电的A与验电器相接触 ,验电器张开一个角度 ,如图 2 (a)所示 .移开这个枕形导体 ,验电器保持张角不变 ,如图 2 (b)所示 ;再将另一个带负电的枕形导体B与验电器接…  相似文献   

4.
作力的图示是中考物理作图题要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但由于种种原因 ,学生在作力的图示时往往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为此 ,提醒同学们作力的图示时要做到“六忌” .一、忌没有弄清对象例 1 如图 1所示 ,物体A重 40牛 ,拉力F1 为 30牛 ,请用力的图示法将重物对地面的压力F表示出来 .错误作法 如图 2所示 .评析 作力的图示时 ,一定要弄清楚作哪个物体的受力的图示 .正确作法 如图 3所示 .图 1图 2图 3  二、忌作用点画错位置例 2 木块A对斜面的压力为 4牛 ,在图 4中作出木块A对斜面压力的图示 .错误作法 如图 5所示 .图 4图 5图…  相似文献   

5.
《百句警喻经》中刊载一小故事,说是一财主到另一个财主家做客,见该财主造得“三重楼”格外气派,就将营建此楼的工匠请至自己家中,令其再建造一座一模一样的三层楼房。当工匠开始打地基并准备建造第一层时,蠢财主也开始发话了,说工匠现今建造的与那家财主的楼不一样...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叫做“八仙过海”,想一想,其中的“诀 图1 窍”是什么? 玩法 取8张卡片,分别写上0,1,3,4, 5,6,7,放置如图1.请你的同伴默记其 中的某一个数字,然后只把这个数字所 在的位置是“上排”或“下排”告诉你. 你按图2所示的顺序把卡片收迭起来,再按图3所示的顺序摊 放开,于是就成了图4.还请你的同伴讲在“上”排还是在“下”排. 再按图2的顺序收,按图3的顺序放,成图5.再请同伴讲一次, 你就可以猜出他心中默记的是什么数字了. 请想想看是怎样猜到的? “诀窍” (1)凡是上一排都算“0”,下一…  相似文献   

7.
栽桑养蚕是我们家乡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我们对桑田里桑树的栽种情况进行了观察,发现大部分农民都采用如图1所示的栽种方法.这种方法有浪费土地的缺陷.如果采用如图2所示的栽种方法,将桑树按行错开,既不会影响桑树的生长,还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下面用数学知识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的所有形状如图1所示的矩形窗框中,怎样的矩形窗框,在透光面积确定时,用料最省,在用料确定时,透光面积最大?在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双最”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峰 《中学理科》2006,(7):33-33
盛水的桶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运动)时,如果忽略液体的表面张力影响,可以认为桶中的水面是水平的,如图1所示,那么,当桶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液面的“形状”将会是怎样的呢?下面对两种常见的现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益智游戏,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被称为“东方魔板”,激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如下图所示,“七巧板”是由7块形状和大小不完全相同的木板构成的。  相似文献   

11.
一、分析电路发生变化的原因初中级段所涉及的电路变化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引起的变化,如图1所示;(2)由开关开闭引起的变化,如图2所示;(3)特殊电阻引起的变化,如图3所示;(4)用电器的组合方式改变或用电器的增减引起的变化,如图4所示.  相似文献   

12.
一、正确画出力臂图1 图2 图3 图4 同学们在画力臂时常见的错误有: 1.把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当作力臂,如图1所示. 2.过力的作用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平行线的垂线,如图2所示. 3.把支点与箭头的连线作为力臂,如图3所示.  相似文献   

13.
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连入电路通常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如图1所示的电流表外接电路(简称“外接法”);一种是如图2所示的电流表内接电路(简称“内接法”).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的影响,不论采用“外接法”还是“内接法”都将会引起测量误差.为了减小因电表的内阻而引起的测量误差,常根据被测电阻的估计阻值的大小(“低阻”或“高阻”)来选择不同连接方式的测量电路. “外接法”的测量误差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2003年6月第1版)中有一个学生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其装置(如图1所示)与原版教科书中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有着细微差异.可见是编者经过修改以后得到的,那么这种修改是否科学、合理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5.
一、总结结论例 1 如图 1 ,两根相互平行且通以相同方向电流的导线间相互作用表现为 (   ) ;如图 2所示 ,两根相互平行通以相反方向电流的导线间相互作用表现为 (   )A.相互吸引B.相互排斥C.无相互作用D.有相互作用 ,但性质不定图 1图 2图 3分析 图 1中 ,I2 处于 I1产生的垂直纸面向外的磁场中 ,其所受的安培力 F12 由左手定则判断可知方向向左 .同理可得 I1所受的安培力 F2 1方向向右 ,如图 3所示 .故 I1和 I2 间表现为相互吸引 ,选项 A正确 .分析图 2同理可得选项 B正确 .例 2 如图 4甲所示 ,两根距离很近的相互垂直的导线 ,…  相似文献   

16.
李一新 《物理教师》2008,29(10):46-47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很多教师都利用Office来制作课件和写论文。而余弦或正弦函数曲线是物理教师写论文和制作课件时,经常要绘制的图像。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使用wbrd时,绘制正弦或余弦函数曲线通常都是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自选图形”选择“线条”中的“曲线”,如图1所示,利用数学中的五个关键点作图的方法来绘制,绘制的曲线形状如图2所示;或选择“基本形状”中的“弧形”,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说的“全”是对文章的结构来说的.和建造房屋、缝制衣服一样,写文章也要讲究结构,一间房子的结构一般说要有屋顶、四壁、门窗和地基,如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一直沿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将该实验装置改装为如图2所示。贵刊2005年第4期登载了张钊老师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改装值得商榷”一文,作者认为实验改装值得商榷。果真值得商榷吗?笔者认为首先要弄清对实验装置改装的必要性,即沿用已久的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什么要改装?  相似文献   

19.
【试一试】 1、用两条宽度和长度相同的纸带做两个圆圈。把这两个圆圈在P处相互粘在一起,然后沿虚线剪下来(如图一所示),请问剪下来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答案:形状是一个正方形,如图二)。  相似文献   

20.
化学是一门极具创造的、蓬勃发展的、魅力四射的学科,“化学创造了第二个大自然(R.B.Woodward语)”.单就有机合成的蓬勃发展来说,同样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最“体育”的合成———奥林匹克烃、杯芳烃1993年出版的(《新化学杂志》)发表了一组关于“索烃(carenane)”的文章,其中刊载N.VanGulick教授的《五索烃》格外引人注目,其结构式如图1甲所示.作者在文中建议将该化合物俗称为“奥林匹克烃(Olympiadane)”,是因为其轮廓结构酷似奥运会的五环图徽标,如图1乙所示.图1甲图1乙图2无独有偶,对特丁基苯酚与甲醛缩合形成环状,如图2所示,因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