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一般来说,凡符合、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往往会使人产生满意、愉快、喜爱等情绪体验;反之,凡不符合、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则会使人产生不满意、不愉快、憎恨、忧愁等情绪体验,因此说情绪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基础。初中学生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都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情绪基础比较薄弱,波动较大,所以情绪的调节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2.
赵传攀 《广西教育》2006,(3B):27-27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的关系的反映,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它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根据人的需要或体验。情绪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能满足人的需要会引起肯定的情绪——满意、愉快、喜欢、赞叹等;相反,如果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相抵触的,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不满意、苦闷、哀伤、憎恨等。  相似文献   

3.
需要,是指人们缺乏某东西而产生的一种"想得到""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通常以对某种客体的欲望、意愿、兴趣等形式表现出来。当客体满足个体需要,产生正情绪;不满足个体需要,则产生负情绪。同时,对客体需要的迫切性,会影响情绪发生的强度:越迫切,其满足与否所产生的情绪越强烈;反之,则越微弱。由此可以推知,只有当讲课内容、讲课方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时,才会引起学生快乐的情绪,激起学生强劲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乐教与乐学     
快乐是一种愉快舒适的情绪体验,快乐的直接原因是某种心理需要获得了满足,学生应当快乐地学习,校园应学是精神的乐园,但是,由于学生烦重和厌学情绪的种种原因,许多学生不喜欢校园生活,更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总觉得学习是一种苦差。作为  相似文献   

5.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倾向性主观心理体验与相应的行为反应。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基础和源泉,如果需要得以满足,人就产生肯定性质的情绪体验,如喜爱、愉快、满意、振奋等积极的情绪;反之就产生否定性质的体验,如忧虑、悲伤、惊恐、愤怒、痛苦等消极的情绪。  相似文献   

6.
王凤 《安徽教育》2012,(3):47-47
<正>幼儿争抢玩具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方式:攻击、告状、哭闹、破坏别人的游戏、耍赖。究其原因,综述如下:一是自我需要的满足。新奇的玩具作为诱因存在吸引幼儿想占有更多这样的玩具,让内心的渴望得到满足,从而达到生理与心理的平衡。此时幼儿的情绪体验是快乐,因为年龄太小,他并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职场人最关注的是工作的心态。有职场抽样调查表明。在工作中感到幸福的人约有10%左右。现在处于季节变换时期。炎热的夏季马上就要来临,很多在工作中较少体验快乐情绪的人,会在这个时候爆发抑郁状态。这应该引起职场人的高度警觉。  相似文献   

8.
车俊伟 《课外阅读》2010,(12):102-102
情绪是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如喜、怒、哀、乐,易随情境变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凡是不符合人的需要或违背人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快乐是需要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显然,它的产生与人的需要密切相关。心理学有关需要的理论表明,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这些处于不同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都会产生某种程度的愉快的情绪体验。既然需要是分层次的,那么,愉快作为需要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必然是有层次性的;进而言之,旨在追求教学活动本身的愉快氛围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乐学品质的快乐教育,也就有不同层次的境界。本文试从快乐情绪的不同来源,谈谈快乐教育的不同境界。  相似文献   

10.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一般来说,当客观事物符合并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使人产生满意、愉快、喜爱、振奋等情绪体验;当客观事物不符合、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悲哀、忧虑、厌恶、愤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一、中小学生的情绪效能心理学家指出,情绪可以影响和调节人的认知过程,可以协调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这就是下面要探讨的中小学生的情绪效能。 (一)影响自身行为的发生从小学阶段起,情绪对学习生活和人际沟通的影响日见增大。学生的情绪会极大地参与认识的加工过程并影响自身行为。积极的情绪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推动力、调节机制的巨大潜能和动员代偿机能,以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消极的情绪则相反。学校教育实践表明:中小学生在愉悦状态和兴趣状态交替出现和互相补  相似文献   

11.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2,(15):48-49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动力源泉,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愉快、振奋等;当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痛苦、失望等,如果人的合理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受挫感、忧郁感和压抑感,进而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的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心理行为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幼儿的心理需要,并要努力满足他们合理的心理需要。一、热爱幼儿,关注幼儿,满足幼儿被关注和被爱的心理需要在我们的一项相…  相似文献   

12.
快乐每一天     
情绪是人对于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根据情绪对人的影响,可分为正性情绪(如愉快、欢乐、满意、幸福等)和负性情绪(如愤怒、忧愁、恐惧、痛苦、憎恨等)两类。一般而言,正性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而负性情绪则不利于身心健康,中小学生由于其心理的发展不成熟,在情绪特征上表现出好冲动、不稳定、极端化等特点,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表现缺乏深刻的认识,也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通过本课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拥有快乐。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对成功完成某件事情的渴望和需求。它反映在人们头脑中,便体现为成功需要。满足成功的需要,不仅会产生快乐情绪,而且会增强自信心和胜任感。促进个体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努力。因为每一次成功需要的满足,其实都是对其成功行为的正强化。在学校教学中,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成功体验所产生的快乐情绪,更有助于增强其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相似文献   

14.
审美的需要和求知需要一样,都属于学生需要结构中的高级社会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手段,也能使学生审美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快乐情绪。这种快乐情绪不仅有助于理智感的发展,而且本身也有利于审美感的培养。因而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审美需要,具有双重的积极意义,是寓教于乐的又一不可忽视的途径。这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5.
情绪对个人的身心健康、生活效率、人格发展及人际关系等均有重大的影响。情绪表现得当,不仅个人更加快乐,而且成为造福社会的动力:反之,则会害人害己。故教育上须及早实施情绪上的指导,避免消极不当情绪的危害。积极地加强情绪的良好表现,如同情心、求知欲、与人和睦相处、爱及赞赏、愉快地工作、保持快乐的心情等。从情绪人手,培养个人高尚的人格,可以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16.
运动员总是希望自己在比赛的时候能兴奋些,但是兴奋到什么程度最有利于发挥呢?看台上的观众也许会认为运动员越兴奋表现就越好,但事实未必如此。过于兴奋会让运动员不能流畅地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对面临考试的学生而言,这点同样适用。在一定范围内,越是兴奋,学习越积极,考试时回忆复习内容的效果也就越好。但是一旦超过某个兴奋点,兴奋就会产生焦虑,这也会使考试成绩下降。由此可见适宜的情绪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作为人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形式,是人的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适应功能,动机作用,信号作用以及组织作用。我们重点来看情绪对思维活动的影响,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为例,思维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其产生和有效运作,依赖于个体快乐的情绪状态。斯宾  相似文献   

17.
积极情绪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绪是人对外界事物产生的一种基本情感体验。凡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人就会产生积极情绪,凡不能满足或不符合人的需要,人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就学生而言,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学习效率就高;消极的情绪可使人感到枯燥无味、想象贫乏、思维迟钝、心灰意冷、学习效率就低。……  相似文献   

18.
学前儿童对愿望与情绪之间关系的认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种不同性质的需要(心理和生理需要)出发,考察了90名3-5岁幼儿对愿望是否满足引发的情绪认知,结果表明:(1)90%以上的幼儿都能理解愿望满足将引起积极的情绪反应;(2)他们对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时引起的消极情绪反应的认知要显著差一些,表现出明显的年龄发展趋势,并且这一理解依赖于需要的性质;(3)在心理需要与生理需要相冲突的情况下,多数的3、4、5岁幼儿作出符合主人公心理需要的情绪判断.这些结果从愿望产生的根源上揭示出幼儿对基于愿望的情绪的认知发展,探测到其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需要优先效应",扩展了当前对幼儿朴素情绪理论发展的认识,对父母的育儿实践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所产生的体验.情绪和其他心理活动一样,它们的本质都是一种反映.但是情绪的特殊性在于它们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并且表现为喜、怒、哀、乐等形式的内心体验.情绪对幼儿行为动机、心理活动组织、个性形成及生长发育都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影响幼儿情绪的因素对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健康和谐发展是非常必要的."物"作为幼儿的一种独特的交往对象,对幼儿的情绪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一般来说,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高兴、快乐、喜悦、愉快等积极情绪,会使人思维活跃、活动效率提高;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如紧张、焦虑、沮丧、愤怒等,会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幼儿教师的消极情绪无益于自身的健康与发展,也会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