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杨传昕 《钓鱼》2009,(7):49-49
前几年冬季垂钓时,我“发明”了一种冬钓的双钩系法及调漂法:即坠下一钩拖地,脑线长4—5厘米,坠上钩紧靠坠但不触坠,其脑线长4—5厘米:漂用七星漂三粒(空钩调漂),上边的一粒平卧水面,第二粒漂入水约一厘米,第三粒漂入水里,坠处刚刚触底状态。  相似文献   

2.
王久荣 《中国钓鱼》2006,(10):14-15
1.竿。5米或6米碳素硬调手竿一支。 2.线、钩、漂。4号或5号强力线为主线,备3米、4米、5米主线各2条备用;脑线用2号或3号强力线,脑线长15厘米,拴3号或4号伊势尼单钩,坠距钩5厘米,多拴几副备用,另拴高低双钩脑线2副无水草时用;浮漂用七星散漂,调成水上2目悬坠钩触底状态。  相似文献   

3.
钓友们到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去垂钓,经常遇到生长在水中的丝状藻类植物──水棉或深厚的淤泥。在此水域使用手竿钓底,钩饵往往被茂密的水棉隐没或陷入淤泥腐草之中,鱼儿难以发现钓饵,常常空手而归,垂钓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我有一法可解决此问题,将悬锤底钓略加改变,把底钩去掉,换成小坠,脑线加长。其具体办法是:取一根长30厘米钓线,一头绑钩,另一头穿一粒太空豆,线头挽一小结,防太空豆滑出。在太空豆上方用保险丝缠一能活动小坠,重量约是整个铅坠重量的三分之一。将线对折系在连接环上,带钩的脑线长8厘米,太空豆和…  相似文献   

4.
韩军 《中国钓鱼》2003,(9):12-13
一、钓组 竿,8~10米硬调手竿。线,线长5-6米。因垂钓对象多为1千克以下,故线不需太粗,主线1.5号,脑线0.8号,即使遇2-3千克以上的,竿线组合长度也尽可周旋。脑线需多备几副以防挂草。钩,伊势尼7号钩或大小相当的其他型号钩,单钩。坠比静水底钓用坠略重,在流水或风浪中可使钩稳定在水下。漂,在坠上方30-60厘米段均匀穿上十几粒长度1厘米色彩鲜艳的泡沫漂,漂浮力大于坠重力,垂钓时漂半数浮于水面。  相似文献   

5.
孟东方 《钓鱼》2010,(18):47-47
一、钩的系法。坠下一钩,坠上两钩,七星漂四粒;三枚钩的脑线均为5厘米;坠上两钩的脑线在主线上均能上下活动、各有两粒大号太空豆,能调整两钩在主线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移动悬钩,即在传统钓法的基础上,在主线坠的上方穿两粒太空豆,然后用细于主线的单丝尼龙线,一端拴钩,另一端拴紧在主线太空豆的上方,但用力可以捋动,脑线长7~8厘米,再在主线上穿上漂座。太空豆是防止钓到较大鱼时悬钩下滑。 使用移动悬钩有以下几点好处:①一般情况下将移动悬钩移到坠上5厘米处,配合底钩钓底。②根据鱼情变化,需要钓浮时,不用更换浮漂或调整铅坠,只需将太空豆和悬钩一起向上推到适当位置即可。③由于钓浮时坠和底钩落底,可避免风吹浮漂而钩饵离窝。④在水的底层和中层或上层都有鱼时,可底浮钓兼顾。 在垂…  相似文献   

7.
冬季在网箱附近垂钓,只要钓组合理,饵料对路,钓点选好,钓绩往往很可观。一、钓具的配备及组合软竿。要钓大鲫,钓位要深,通常网箱附近深2—4米左右,选用6米以上的软调、中软调竿。细线。冬钓用线宜用1号以下的强力线,不用脑线,独线拴钩。快钩。冬季鱼儿索饵动作较小,吞钩不深,要保证上钩率,首先要做到钩小而锐利,一旦发现钩尖略钝,应立即更换。小漂轻坠。浮漂可用星漂或小立漂。星漂4粒或配4号小立漂,细保险丝绕坠。钩组组合调灵敏。将控好钩的钓线穿上4粒星漂,每粒之间的距离1.5厘米,在距鱼钩上方3厘米处绕缠上…  相似文献   

8.
马建华  郭红明 《钓鱼》2007,(10S):26-27
传统的坠钩卧底钓组由于反应的信号主要是鱼吞钩游走时的动作,当信号出现时,无论是七星漂还是立漂,其信号无非是顶漂或拉黑漂。鱼漂的信号相对简单标准,掌握起来难度不大,但悬坠钓组则不同,悬坠钓组由于其较高的灵敏性使得浮标表现出的信号更加丰富多彩。下顿、下滑、上顶、抖动、加速、站立又倒下、该翻身时没有翻身、突然翻身等各种信号在垂钓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这对于我们正确判断鱼讯、[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手竿底钓鲢鱼,一般来说是比较难的。究其主要原因是没掌握住看漂的要领。以七星漂为例(水上浮3粒水下沉4粒),鲢鱼咬钩时,只水面上的第3粒浮漂表现为轻微颤动或连续轻微颤动,就是很小幅度范围内的上下浮动。如果颤动很轻微时,说明鲢鱼在试探咬钩,这时提竿无鱼;如果颤动较大时,一下送上几粒漂立刻又迅速下沉,这时提竿也无鱼。只有当第3粒漂下沉一半(0.5厘米长)或一粒(1厘米长)手竿底钓鲢鱼,一般来说是比较难的。究其主要原因是没掌握住看漂的要领。以七星漂为例(水上浮3粒水下沉4粒),鲢鱼咬钩时,只水面上的第3粒浮漂表现为轻微颤动或连续轻微颤动,就是很小幅度范围内的上下浮动。如果颤动很轻微时,说明鲢鱼在试探咬钩,这时提竿无鱼;如果颤动较大时,一下送上几粒漂立刻又迅速下沉,这时提竿也无鱼。只有当第3粒漂下沉一半(0.5厘米长)或一粒(1厘米长)  相似文献   

10.
我的拴钩法     
拴法;用20~24毫米长的软线做脑线,两头各拴一钩,然后折叠拴扣,两钩距离为:下钩把头位于上钩底部(如图),铅坠卡于上钩2~4厘米处。漂用漂。在水桶里对漂时达到上钩立下钩卧(如图),漂位于水平线下。然后提高1~2目,调整达到上钩立下钩卧的标准。垂钓时套在主线上即可。  相似文献   

11.
任志新 《钓鱼》2014,(8):24-26
一根钓线穿上一组红绿泡沫浮子(星形漂),下系一坠一钩,这是目前野钓场最常见的钓组。  相似文献   

12.
1.钓组重力大于漂的浮力.在钓组的重力大于漂浮力时.漂(包括线)随水流方向顺流而下.漂坠之间的水线随漂的走动方向倾斜。由于漂的浮力小于钩坠重量,漂的浮力不能带动沉入水底的钩坠,相反被钩坠重量向下斜牵拉走动的漂,漂被水流的横向拉力和钩坠的下沉压力,逐渐下斜沉没于水里,是不能看漂钓鱼的。  相似文献   

13.
任志新 《钓鱼》2004,(4):15-15
把标准悬坠钓组的长子线钩换成虫饵钩,并在这根子线上系上一小坠,两钩相距5~7厘米,小坠距钩同样3~5厘米就成为一钩装粉饵、~钩装蚯蚓的新钓组。这个结构与《风催标移的信号把握》(详见《钓鱼周刊》百期精选79页)一文接近,只不过该文是全用粉饵,所以双钩距离小。本文一钩用虫饵,为保证鱼儿安心吃食,小坠离钩3~5厘米,所以双钩距离拉大了。  相似文献   

14.
冬钓七招     
第一招 钓具要小巧灵活 钓谚云:“冬钓三大巧:竿长、线细、鱼钩小。”手竿宜长,以5.4~6.3米为好,因寒冬钓点离岸边较远,竿长才能钓远处、水深处。渔线宜细,以直径0.1~0.15毫米为宜。鱼钩宜小,以进口的4~6号钩为佳。此外,铅坠宜小而重,将粗保险丝锤平、锤薄,剪成小长方形裹在渔线上。浮漂宜用细小漂,以“七星浮漂”的3粒为好,一粒在水中、一粒在水表、一粒平躺于水面。这样小巧灵活的钓具,  相似文献   

15.
野塘夏钓鳗     
一、钓具。手竿较好,用长4,50米左右的竹制竿也可,但要结实有弹性。主线7号,齐竿;脑线6号,长10厘米上下。钩为7~9号长把钩或伊势尼,系双钩,上下钩距6厘米。鳗鱼吃食较快,常把钩吞入肚,取钩麻烦,只好先剪断线,故钩要多备几副。坠用10~15克的。漂用廉价小筒漂或七星漂均可,夜钓用夜光漂。海竿用1,8~2米长的,硬调。渔轮贮线70~80米,线8号,坠40~50克的,钩采用串钩,9号左右即可。  相似文献   

16.
一、小坠是大王 用渔线将鱼钩、坠子、浮漂组合起来的钓组,结构简单,却是一个充满对立的矛盾王国。“三口之家”就有坠漂之间、坠钩之间两对矛盾。坠与漂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坠与钩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相似文献   

17.
竿长4.5~5.4米,硬调。主线3号,较竿长35厘米,脑线细一号,长13厘米上下。钩4号,用关东、伊豆、海夕等都行,系双钩,钩距3厘米。因开放鱼塘每日都有人钓,鱼较精滑,漂宜用反应灵敏些的1号台钓高脚瘦身细长尾漂,坠卷铅皮,便于调目加减。  相似文献   

18.
用朝天钩、七星漂、长竿短线钓鲫,具有很强实用性、技艺性和浓厚趣味性,深受广大钓友所喜爱。此钓法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其奥妙绝不比台湾钓法少。朝天钩,钩坠一体无脑线,钩动漂即反应信号,这是朝天钩突出优点,反之若钩漂坠匹配不当,鱼索饵会有累赘感,这在经常有人垂钓鱼被钓猾水域,明显影响垂钓效果。因此钩、坠、线、漂匹配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钩宜小,坠宜轻,用伊势尼3~5号钩就可,最好用散钩自焊坠,买成品朝天钩坠要锉小到绿豆般大小,穿线孔两端要倒角去毛刺。  相似文献   

19.
张炎冰 《钓鱼》2004,(17):28-29
悬坠钓法与传统钓法有哪些不同?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坠和浮标。从坠钩平卧水底.鱼咬钩移动铅坠到坠悬离水底,是因为浮标平衡了坠钩重量。钓组结构变了,信号也跟着改变。如果我们的认识继续停留在鱼漂概念上,用抬漂和黑漂去解释浮标反应的咬钩动作,必然会放弃许多有效鱼讯。  相似文献   

20.
王志远 《中国钓鱼》2003,(10):12-12
一、常用的钓法 1.“人找鱼”钓法。就是不打窝,没有固定的钓位,这里甩两竿,那里甩两竿,它只适宜于初开钓的鱼塘。 此钓法,坠离钩约20厘米,漂离坠约30厘米。若鱼浮头,坠要紧靠鱼钩,漂离坠20厘米左右。若遇深水鱼塘,气温低,水中有大中小三种鱼。根据水的深浅,可钓0.5~2米深,这样深度钓上来的大多是大草鱼。 2.浮草引鱼钓法。在经常有人垂钓的鱼塘垂钓,鱼被钓滑了,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