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初中历史课历来为学生所轻视,什么样的历史课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到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呢?我们认为,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为此,我们在历史课教学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岁~16岁的青少年。历史课堂上,他们  相似文献   

2.
由于历史课内容过去性的特点,很多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历史课的教学效果不佳。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变学生厌学为乐学,是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怎样让学生感受曾经发生的历史的真实性、历史的时代性,成为历史学科教学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体验教学的角度,从"讲历史——做历史——演历史——还原历史——调查历史——论从史出"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单叙述。  相似文献   

3.
在很多学生的眼中历史课是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历史课缺乏生动性,让学生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但是事实上历史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人类的智慧: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这一切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因此历史是活生生的,历史课也应该是生动的,历史老师应让已逝的历史"活"起来,让历史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历史的激情被激发。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科由于分值低,在很多学校被学生认为是副科,而且很多学生认为上历史课枯燥无味,导致不喜欢上历史课和历史成绩差。面对此情况,历史教师应该认识到问题症结所在,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  相似文献   

5.
我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从事历史教育工作五年,这一现实一直让我揪心,让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究竞该如何让历史课堂的魅力无限!在工作的第一年,我就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的问题进行思考,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历史课堂上,历史就是年代、地点、人物、事迹,枯燥乏味:历史就是死记硬背、杂乱、难考。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历史课上学习的东西往往不切实际,距离现实生活太远,没  相似文献   

6.
冯贵德 《天津教育》2022,(22):122-124
<正>初中历史课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唯物主义历史观陈述历史的发展,内容从古代史、近代史到现代史,时间跨度大。历史课的基本任务是给学生普及历史常识,让学生掌握历史事实,从而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化。现在通用的历史教材不包含乡土历史,但是新课改要求历史课要融入乡土历史文化,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能。教师应顺应新要求,提高自身对乡土历史文化的认识,利用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积极优化课程设计,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现实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学会将历史和现实相联系,  相似文献   

7.
历史课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太多的学生对历史课抱有浓厚的兴趣。可是,真正乐意、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去学习历史课的学生人数廖廖数几。追溯原因,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历史要记忆的知识点实在是太多,而且记不住。的确,要学好历史,你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及高考、中考的影响,长期以来,历史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初中历史课,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课,有些学校没有历史教师就让其他专业的教师代替,有些学校则不开设历史课;有些教师也认为历史课是一门讲故事、哄学生开心的课,只要学生爱上就行,学到没学到知识无所谓;大多数学生则认为历史课不是必考课,学不学无所谓,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烦历史”的现象。如何使“厌烦历史”的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如何使学生在历史课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师“要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  相似文献   

9.
黄德永 《考试周刊》2011,(29):178-178
历史课内容庞杂,学生不易掌握,缺乏学习兴致,长期以来,历史课被看作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尤其是初中历史课程,许多学生、家长更加不重视。如何改变人们对历史课的偏见,真正让学生喜欢历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摆在每个历史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让学生爱上历史课的妙招。  相似文献   

10.
初中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被束之高阁,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工作中,笔者有着深切的体会。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所开设历史课往往是走过场的形式,又或是历史课的教学课时大量缩减。平时一遇课程紧张,历史课可以随意被停课、占用,这种现象极为普遍。而更让历史教师更无奈的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是可有可无,学生家长一听是历史老师反映学生情况,态度也不够热情。在教师的业绩考勤中也让历史教师感到无限失落。  相似文献   

11.
正"欲知大道,必先治史"。历史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借鉴历史,明理启智。作为人文学科,历史课应该有自己的独特学科特色,笔者认为有两点必须坚持:第一,应该利用历史课让学生掌握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形成历史探究意识。第二,历史课应该让学生学会感悟历史,反思历史,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历史课,不该是死  相似文献   

12.
桂花 《湖南教育》2002,(1):25-25
历史课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外历史,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形成开放意识、国际意识,自觉继承人类的优良道德传统。历史课的功能不可忽视。然而,据调查,有部分初中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甚至讨厌上历史课。为什么会有一部分学生出现厌学历史的现象呢?第一,历史现象、历史史实纷繁复杂是部分初中学生厌学历史的一个客观原因。历史史实发生在过去,历史现象不能重现,师生在教学中只能创设历史情境,进行想象。历史年代的久远、历史知识的浩繁、历史现象的复杂,对一部分初中学生…  相似文献   

13.
浅谈情境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理波 《教师》2012,(6):47-47
在初中历史课中,巧设问题情境、表演情境、语言情境,化历史课堂为历史舞台,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突破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历史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初三历史课难教,不是因为内容难,而是因为初三历史大都不参加升学考试,学校不重视历史教学,学生不重视历史课。有些学校初三不开设历史课,有些学校即使开设历史课,也是让学生自学,这样学生对世界历史认识不够全面,将来升到高一级学校就会出现知识脱节现象。如何引...  相似文献   

15.
由于现阶段初中历史是开卷考试,学生、家长和学校对历史教学不太重视,大多数历史教师都是由非专业的教师来代课,导致历史教学就是画画重点。学生对历史课也不怎么感兴趣,历史课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学生历史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6.
马晓军 《课外阅读》2011,(1):144-144
据悉,国家教育部在1997年对北京的2107位学生做的调查显示:在学生最不喜欢的15门课程中,历史课排第2位。历史课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枯燥”、“无味”、“没有生机”等。由此可见,历史课在教学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究其原因,可能会有很多,但是,历史课堂没有生动性是导致学生对历史课失去学习兴趣的罪魁祸首。因此,怎样加强历史教学生动性是摆在历史教学中的首要难题。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生动性是历史教学的生命。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希望对加强历史教学生动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历史课的一个基本要求 ,是令学生掌握教课书中的重要人物、年代、地点、事件、事物等历史基础知识。所以说 ,历史课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门记忆性很强的课程。这是历史课的一大特点 ,也是有些学生对历史课感到头疼的原因 (当然 ,这并不是说学习历史就不需要理解、分析、综合 )。鉴于历史课需要大量记忆的特点 ,如何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使他们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动脑筋想办法。在这方面 ,我的做法是把历史教材内容编成歌谣 ,搬上课堂 ,让学生欣赏咏记。下面举例说明。《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二课讲述“祖国境内最早的人…  相似文献   

18.
高中历史课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很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要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率,首先应该进行教学方式的设计,如再现历史情境、进行辩论比赛、用现实生活导课、利用图片和多媒体等,使历史课生动活泼、形象鲜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历史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中学历史课,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是普通中学应该保质保量完成的基本教学科目。任何中学历史课的教学活动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事件,但也同样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学历史课的教学方法,必须作出相应的变化,中学历史教师应关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使之有利于历史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一直以来,历史课似乎就是死记硬背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仿佛枯燥无味是历史课的常态,学生不感兴趣,课堂了无生气。如何让历史课不再枯燥?如何充分展示历史学科的魅力呢?一、巧妙导入增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课堂开始的两三分钟是学生思想最集中的时候,课堂的起始语对稳定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吸引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有人说最高级的历史课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教师"导"出来的。我在教学导入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