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文献计量、主题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构建一种文献综述分析框架,针对技术预见中的定量方法作系统、客观的综述性分析,尝试识别定量预见方法与技术预见研究问题及其演进趋势。研究发现:定量方法中基于现有路径预测未来发展的探索性方法仍然是主流,多局限于路径依赖的渐进式创新预见;同时,也逐渐出现了基于数据挖掘的组合型技术预见方法能更好地识别针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颠覆性技术及其路径跃迁,这也成为技术预见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技术预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红  孙绍荣  刘继云 《科学学研究》2005,23(Z1):101-105
为了把握上海科技未来发展形势,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开展了技术预见。针对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未来发展趋势设计了调查问卷。本文以信息技术的技术预见为例,运用德尔菲法,相关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通过对上海市技术预见整个过程的实证研究,拓展了技术预见的方法体系,对我国的技术预见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信息解释与行为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华 《情报杂志》2004,23(6):39-40
论述了信息解释过程中人的行为特征以及行为控制的类型 ,分别介绍了行为控制中的归因控制、意义控制、预见控制、选择控制、回顾控制、适应控制的含义与特点  相似文献   

4.
刘继云  李红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6):31-33,30
为了把握上海科技未来发展形势,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开展了技术预见。针对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未来发展趋势设计了调查问卷。本文以新材料领域的技术预见为例,运用德尔菲法、相关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未来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通过对上海市技术预见整个过程的实证研究,拓展了技术预见的方法体系,以对我国的技术预见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德尔菲调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技术预见在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制定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受到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德尔菲调查是技术预见最常用的方法。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德尔菲调查问卷设计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需要的德尔菲调查问卷问题设计、技术课题产生和德尔菲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方法。最后,作者提出了未来德尔菲调查方法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远程互联急救自动报警服装的普及成为了一种可以预见的未来。在进行远程互联急救自动报警服装相关设计中,设计者需要根据服装的特点做好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传递这三个方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预测是竞争情报领域需求越来越强的业务,竞争情报从业者怎样在风靡全球的技术预见活动中发挥作用是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问题。本文采用技术预见案例研究与实践佐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竞争情报从业者在技术预见活动中的作用问题。认为竞争情报从业者可以在收集本底情报、挑选专家、信息收集、环境变化监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果能胜任跨领域、全谱带层次技术预见项目之信息分析与政策建议环节的工作,则可以在技术预见活动中起到主角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调研法对国内技术预见方法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对单一型技术预见方法及组合型技术预见方法分别进行了分析,指出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组合型技术预见方法.最后从4个角度对技术预见方法未来的研究走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现有的技术预见方法基础上进行拓展研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技术预见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为科研管理决策提供更深层次的主动化信息服务.拓展后的技术预见方法突出了语义分析、文本挖掘和技术路线图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综合运用语义分析、文本挖掘和技术路线图等方法,有助于技术预见过程中的任务界定、关键技术选择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0.
技术预见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技术预见是对科学、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远期未来所进行的有步骤的探索过程,旨在选择战略研究领域和通用新技术。通常采用德尔菲调查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预见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潮流,被各国用来确定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中国科学院于2003年启动了“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运用德尔菲调查、情景分析等方法识别和选择未来关键技术课题,构建官产学研沟通、协商与协调机制。目前项目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1.
技术预见可选定能产生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战略研究领域和通用新技术,其作用已得到认可。但技术预见不仅是一个预测方法的运用,而且是由技术预见管理与维护子系统、技术预见专家子系统、方法子系统、信息子系统和关键技术子系统等组成的系统。建立技术预见系统观、加强技术预见系统构建,才能让技术预见活动更富有生命力和作用力。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承担的“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实践中,发现我国专家的技术预见能力普遍比较薄弱。分析了我国技术预见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高我国技术专家预见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回顾英国三轮技术预见活动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英国面向2030年的技术预见情况,探讨了其背景和方法、预见结果和预见结论,并结合英国技术预见活动的组织实施、研究方法、推广应用等提出了对中国今后开展技术预见活动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伴随着飞速发展的信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从业人员渐渐发现了物联网技术的潜质,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体与物体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现阶段及可预见的未来,物联网系统都会有广泛的应用,例如交通系统的智能控制、环境监测、社会安全的管理、工业工程控制、国防监控等等诸多领域。本文所阐述的油田油气生产过程中的物联网应用即为此大背  相似文献   

15.
技术预见对于把握科技发展趋势,识别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发展机遇,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与技术预见主要国家相比,中国在技术预见导向、技术预见领域划分、技术预见信息技术应用、技术预见参与群体和创新政策研究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差距。通过梳理技术预见的起源与演进,分析全球技术预见实践的历程,揭示了技术预见成为世界潮流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逻辑。结合技术预见的方法组合、指导思想、组织与操作和成果应用等分析了日本、韩国、英国、德国和俄罗斯近年来的典型实践案例,总结并提出了国外技术预见发展趋势。未来一段时间内,技术预见将围绕提高技术预见质量,提高技术预见效率,构建社会愿景和系统性预见4个方向发展。最后,结合中国技术预见现状,提出中国技术预见能力建设的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国内外的技术预测(预见)研究和实践现状及趋势进行概括和述评,并对产业技术预测(预见)研究和实践情况进行简要概括;根据这些论述及判断,基于多源信息融合分析、技术预测模型构建、技术预测机制建立3个递进模块,设计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预测机制,并对设计思路、设计框架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材料技术预见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材料技术预见的背景和方法,随后对德尔菲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国际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材料技术预见的政策含义,并提出了若干应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使用过未来学这个词,但他们在许多著作中对预测未来的意义、依据、方法、要求等问题都作过经典性的阐述,他们在革命的实践过程中还多次对各类事物的未来作出了成功的预测。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就是预见未来的学说。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未来研究会顾问、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钱学森同志,就“公元二○○○年的中国”的研究等有关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他特别强调未来研究要有中国特色,要联系中国的实际。一马克思主义未来学,首先是一门科学的未来学。于光远同志在《未来与发展》创刊号上的一篇文章中说,要科学地预见未来,我很赞成。这句话很概括,其实科学的未来学和科学地预见未来中之所谓科学,核心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论坛》2006,(2):42-42
本书根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的研究成果写成,介绍了信息、通信与电子,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和生物技术与药物等四个领域的研发前沿和热点,展望了各个领域(包括子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并对中国未来20年各个领域最重要的技术课题进行了详细的述评。它对于我国技术预见研究、产业政策制定、关键技术选择和重大科技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