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于50年代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科学总结。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十大关系的思想原则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1956年4月25日发表的《论十大关系》,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起步阶段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的经济结构协调发展理论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协调发展思想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时隔39年发表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以下简称《论十二大关系》),集中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关于改革开放中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的经济结构协调发展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协调发展思想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两篇名著的区别在于:第一,《论十大关系》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发…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战略部署,城镇化牵动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中反映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重要规律和重要思想,对我们当今进行城镇化建设仍极具借鉴和指导意义。《论十大关系》所体现出的实事求是精神、以人为本原则和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应该成为我们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关键问题。而《论十大关系》中没有提到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个问题,则更加折射出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以苏为鉴”,走自己的建设道路的宣言书,它对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作出了开拓性的理论贡献,以后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的光辉思想,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本文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沿海和内地关系,促进全国协调发展;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实现资源有效整合3方面出发,简论《论十大关系》中的思想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1956年中共八大前后,随着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面对新的形势,毛泽东开始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5年底,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提出了我国农业长期奋斗的目标。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分析和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同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是全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重要会议,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内容。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以苏联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革命和建设经验,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我国自己的建设路线。其中,毛泽东的宏观调控思想,符合我国的客观实际,反映了我国的客观经济规律。今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重温和学习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搞好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论十大关系》中的宏观调控思想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规律,在《论十大关系件提出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思想。(-)、宏观调控经济结构的思想一九五六年,我国…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是毛泽东经济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他不仅认真研究了苏联的经验和教训,而且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对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方法,也不断进行着总结和探索。 毛泽东同志在这个时期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讲话,不仅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优越牲作了正确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谈谈两点体会北京大学教授胡代光江泽民总书记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是一篇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文献,是对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运用和科学阐述,全篇充...  相似文献   

10.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报告所论述的10个问题(即十大关系),贯穿着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一根本思想。它初步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飞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任务,是党和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代表作。一《论十大关系》内容的形成有一个过程。1956年,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首先,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相似文献   

11.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总结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成果,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第一次初步揭示。这两篇光辉著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创造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是这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诞生后,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在中国取得一定成功的同时,也显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毛泽东在考虑:能否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样,也找到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的《论十大关系》就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邓小平在发展这一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那里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一篇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的重要著作.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提出了一些极为重要的思想,改革思想就是其中一个.本文仅就《论十大关系》体现的社会主义改革思想与邓小平改革思想形成的关系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以苏为鉴,倡导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探索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艰辛的探索过程中,明确地回答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他着眼于我国国情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是建国初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纲领.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思想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探索者和奠基人。建国后他总是从国际国内全局的高度来思考和制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1956年4月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就是他艰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理论成果,他在这一光辉著作中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又好又快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和原则规范,标志着我们党揭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新序幕,为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思想和路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重要的理论启示,二者存在着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经济哲学思想孙金华,杨鸿雁毛泽东在他光辉的一生中,不仅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交叉学科的理论和思想。他的《论十大关系》就是一篇充满了丰富的...  相似文献   

17.
1956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转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初探索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结合"的最初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总体关系的初步研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拓性探索。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探索的首创之作,《论十大关系》所阐释的基本理论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以及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的写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探索和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里程碑式的经典文献;《邓小平文选》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十大经济关系”的精辟阐述,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对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关系学都具有着全局性和纲领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征  张明霞 《培训与研究》2006,23(11):36-37
《论十大关系》充分体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思想的积极探索。具体体现在以社会分层理论为基础,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途径,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价值目标的政治、经济、文化一体的“和谐”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0.
艰难的选择:突破苏联教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艰难的选择:突破苏联教育模式姚启和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毛泽东于1956年首先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来的。《论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是同苏联作比较,“以苏为鉴”,总结自己的经验,试图找到一条比苏联办法更好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道路。①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