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好看的线条     
《好看的线条》是人美版小学美术试验教材第二册中的第三课。本课是一节想象创造课,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线条,并且表现它,从而使他们较容易地运用线条去进行画面的创作活动,体验线条造型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好看的线条     
一、教材分析《好看的线条》是人美版小学美术试验教材第二册中的第三课。本课是一节想象创造课,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线条,并且表现它,从而使他们较容易地运用线条去进行画面的创作活动,体验线条造型的乐趣。二、教学目标显性内容与目标: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各种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教材第三册第15课的教学内容,是继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内容之后的线条系列课,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相似文献   

4.
尤新 《湖北教育》2007,(6):54-54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教材第六册《画中的线条》一课,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线条的作用力和表现力,学习运用对比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充分地感受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无穷魅力。对此,作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苏教版第十册第15课《线条的魅力》。这是一堂造型表现课,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受线条的魅力。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笔画出不同形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变化与工具材料的关系,充分体验线条丰富的表现力和节奏感,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用线条表达情感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适用范围: 小学低年级美术课中"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并适合在两节美术连堂课中适用。 选择课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第二册《漂亮的瓶子》、《童话城堡》,二年级第三册《大树的故事》。 内容分析: 小学低年级美术教材的"造型·表现"课是儿童学习美术的最基础的学习活动,所接触的  相似文献   

7.
<正>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第三课。二、教材分析绘画时勾勒轮廓的线称为线条,线条有直线、曲线、折线、粗线、细线、实线、虚线。韩北屏在《古城废墟·帝王坟》中写道:"侥幸保留下来的片段彩绘,色彩鲜艳、构图美妙,线条熟练。"历史上对于线条的描绘远不止这些,在几何概念上,线有长度,有方面和位置,不同方位的线所代表的意义不同。把几何学上的线条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就可以描绘出一个形状  相似文献   

8.
钟维斌 《湖北教育》2005,(11):54-55
《猜猜我是谁》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中的第六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它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对人的认识,发现人物背面的美;在观察、分析出人物发型、头饰、服装的特征后,运用线描的技法进行绘画表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及动手能力等。  相似文献   

9.
<正>教材分析:"会动的线条"是本单元的第二个内容,是上一节课"画中的线条"的一个延伸的学习内容,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因此,我的教学策略定位为:激发学习兴趣,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0.
本节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美术》教材第十三册。造型与表现”部分的内容。本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手绘线条图像”是指直接通过手绘(像用钢笔写字一样地用笔来画图形)的方式描绘物像,被称为除了语言、文字之外,人类的“第三语言”。  相似文献   

11.
《会变的线条》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的内容,是继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内容之后的线条系列课之一。通过对一年级下学期《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对各种线条已  相似文献   

12.
赵琼 《考试周刊》2010,(36):60-61
手绘线条图像是人们最为常见、最通俗的绘画表达方式,在中西方绘画中,它是一切造型的基础。但要对初中生讲述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并让他们能够形象的理解且熟练地运用,教师是要动一番脑筋的。本文作者以《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这节课的教学实例,阐明线条在美术中是最浅显最易掌握的"白话文"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任务: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造型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 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要想画出一幅漂亮的画是离不开变化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的.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直线和波浪线,让学生说出不同的两条线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感觉.(波浪线比直线更具有动感.)  相似文献   

14.
许国堂 《小学生》2010,(10):18-18
绘画是直观性的视觉艺术,它运用点、线、面等造型元素和不同的绘画技法来塑造事物的形象。其中在儿童绘画中又以线造型运用的方式居多,他具有技法简单灵活。造型简洁、明快生动等特点。因而,线条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布翠翠 《考试周刊》2014,(47):182-182
线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元素,线条不仅可以勾画物体的轮廓,描绘物体的明暗和质感,还可以表现不同风格,传达作者微妙的情感。线条渗透在孩子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他们用线条造型,用线条表现,线条是孩子非常熟悉的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生活经验的积累,孩子运用线条表现的能力日趋加强,而且生活中的各类事物,如书法、建筑、工艺品等都在向孩子昭显着线条无穷无尽的魅力,都为学习线条的各种形状、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打下了扎实的绘画表现基础和生活基础,但孩子对生活中美丽的线条艺术却熟视无睹,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相似文献   

16.
王荣 《小学教学研究》2010,(2):57-57,64
课型:设计应用与造型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变幻无穷的形象》(人教版小学美术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4课) 教学目标:1.能辨识和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状.并能想象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美术第三册中的《风来了》,是一堂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它在立足于本学科的基础上,牵手自然、科学学科,通过观察、思考、认识,表现、欣赏风的千姿百态,最终展开有效的作品评价,使每位学生的艺术创作在评价中得以提升。 建议之一[关键词:综合科学性] 在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中,像《风来了》、《淅沥的  相似文献   

18.
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绘画中的线条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说的线条只不过是形体与形体,色块与色块会合的地方,是我们想象力在他们之间创造出来的可视语言.在长期的美术发展中,"线条"作为美术家创作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造型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并有"线条是绘画的灵魂"之称.  相似文献   

19.
<正>一位著名画家曾经说过,"用一根线条去散步",这句话表明线条对于绘画来说至关重要。美术课就是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初中美术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欣赏和技法两大部分,学生通过欣赏名师画作,感受线条的魅力,技法课通过自己动手运用线条进行绘画创作。美术课的教学离不开线条,因为线条对于形体、空间、疏密组合、明暗色彩等众多绘画造型语言的表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技法课中  相似文献   

20.
正线描是人类文明最原始的表达方式,以其工具简单、造型简洁而广受欢迎。作为绘画形式中最简便、最直接用于表现形象的绘画手段,它运用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形成不同的疏密变化和不同的画面效果,给人不同于一般绘画的特殊视觉美感。线描的黑白关系,具有清秀、含蓄、夸张等特点,儿童线描画更是以其低难度、游戏性、装饰性、象征性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道出了线条的本质在于它的情感意味、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