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艺颖 《新闻世界》2014,(7):241-243
作为一款兼具通信、社交功能的手机应用软件,微信凭借其低廉的运营成本,受到了大学生用户的青睐。随着微信用户的飞速增长和新功能的不断发布,其功能特点和传播模式愈发清晰。本文从微信的基本功能出发,通过对安徽大学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从人际传播的视角对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赵亿 《传媒》2014,(10)
正从2011年1月微信上线至今,短短3年,微信用户达到8亿人,每天有1.5亿人同时在线,活跃用户每天在微信上的时间超过2小时。海量的用户数据和高活跃度的用户信息让微信毫无争议地成了网络社交媒体时代的"无冕之王"。面对来势凶猛的新社交媒体,传统媒体纷纷试水微信公众号,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家纸媒认证了微信公众号,并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微信公众平台,借力微信推介自身品牌。《扬子晚报》作为中国发行量最  相似文献   

3.
正微信自2011年1月上线以来,发展迅速,短短3年多时间已成为最受欢迎的移动即时通信工具。微信不仅实现了用户规模的迅速拓展,而且实现了多元功能开发,全面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创造了一种仪式化的媒介使用文化。从"创业"到"守业"的飞跃用户规模趋于"饱和"。根据埃弗雷特·M·罗杰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创新扩散理论,创新事物要想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与接受,首先必须有  相似文献   

4.
王喆 《新闻实践》2014,(3):45-47
核心阅读:自2011年初上线以来,微信这款移动即时通讯软件(IM)已成为目前国内最热门的社交信息移动平台.在2013年11月的微信合作伙伴沟通会上,微信官方公布了一些运营数据:“微信上线3年,已经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发布了20多种语言版本,国内外月活跃用户超过2.7亿.其中,微信公众帐号在15个月内增长到200多万个,每天保持8000个的增长,以及超过亿次的信息交互.”然而,微信也面临着同样巨大的竞争压力,其国际化发展策略并非推出N个海外语言版本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5.
微信(We 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使用。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等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能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朋友圈。其官方网站上的宣传语为"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从诞生以来,微信发展速度惊人。腾讯  相似文献   

6.
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典型应用,早已从一款基于手机的即时通讯应用转变成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营销传播的新平台,即逐渐从单一的人际传播媒介演变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布局O2O闭环的重要手段。微信支付创新地融合社交性与实用性而成为打造这一闭环的微信核心功能。"滴滴红包"依托微信分享平台和微支付进行营销传播,通过用户"抢"的参与行为,获得持续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试从微信"滴滴红包"营销传播特点,探析移动互联网中用户分享行为的实质以及区别传统网络用户分享的内在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7.
自2011年微信上线后,其用户数量持续高速增长.腾讯2016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8.06亿,其已经成为我国第一社交媒体.微信以活跃的社交关系和良好的用户体验成为我国舆情表达的重要平台,构建起我国影响最大的舆情场域,微信舆情对意识形态领域和现实社会的作用力不可小觑.因此,对微信舆情的传播特点和潜在风险进行探讨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利樱 《青年记者》2016,(32):77-78
企鹅智库2016年发布的《微信数据化报告》显示,自2012年8月23日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以来,截至2016年2月,微信公众号总量超过了1000万,用户数也已超过7亿.①其中引人注目的是,2015年3月,微信正式邀请一批公众号参与"赞赏"功能的内测.与符号点赞不同,"赞赏"也被称为"物质性点赞",即用户自愿为公众号的内容付费,金额从1~256元不等.在微信公众号大行其道的当下",赞赏制"是提高用户参与、加强与用户互动,从数量型"涨粉"转变为强调粉丝对内容的认可度的重要手段,无疑属于粉丝经济开发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9.
9月22日晚,一些微信公众号收到了来自微信官方的内测邀请函:开发者可以在微信中快速开发一个小程序。这个从年初酝酿的原名为“应用号”的新功能,推出内测的当晚就在朋友圈刷屏了。在今年1月,“微信之父”张小龙就表示,要开发一个应用号,为用户提供APP功能。对用户而言有两个好处:一是手机里可以少下载APP,平时打开频率不商的软件,可以用微信的“小程序”代替;二是更换手机时,无需重复安装软件。  相似文献   

10.
李树文 《现代传播》2016,(4):165-167
微信营销是以微信用户为依托,以微信用户数据为背景的新型企业营销模式,是一种基于微信用户群落和微信平台的网络营销方式。吴荆棘、王朝阳(2013)主要从微信的功能与营销创新角度来分析出版业微信营销的可行性和发展战略。程小永(2013)强调微信是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后企业营销的必争之地,也是企业成功的必要工具。叶静(2013)围绕企业微博营销与微信营销的对比展开讨论,在两种营销平台异同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两个营销平台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其工作、学习、生活的时间呈现出"碎片化"趋势,娱乐也不例外。随着手机智能终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受众选择使用手机在其碎片化时间进行娱乐活动。本文选取微信"跳一跳"小游戏作为研究对象,从传播游戏理论的视角探析用户在"碎片化"娱乐中的行为动因、"跳一跳"小游戏的传播过程及效应。  相似文献   

12.
微信作为突出的社会化媒体,其突出特征在于用户广泛的使用性以及互动性,只有培养具有高粘度的用户使用习惯才能维持产品的长久发展。本文以经典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基础,从微信提供服务以及功能的多样性、意外惊喜、影响关系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用户持续使用微信的原因,同时为微信提高用户的参与度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雪梅 《传媒》2013,(6):18-19
微信是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由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比其国内竞争对手——诞生于2010年12月的米聊,还晚了1个月的时间。2011年9月,微信使用者达到1000万,到2012年3月,用户规模突破1亿。到2012年底,米聊用户大概是1700万,另一款类似产品陌陌的用户约1000万,而据腾讯的官方数据,微  相似文献   

14.
正不到4年时间,微信已积累了8亿用户,其中月活跃账户达3.96亿。一个人时、聚会时,在车上、在路上,在睡前、在醒来后,人们争分夺秒地刷着"朋友圈",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在中国,"微信依赖症"正在形成。这种依赖症背后,是一种孤独的症候。微信有让你变得越来越孤独吗?被微信"绑架"了科技宅男爱上了手机里的人工智能系统OS1,跟"她"(由性感女神斯嘉丽·约翰逊配音,相当于iPhone里的Siri)发生了一段人机畸恋,最后发现"她"同时爱上了461人,遂罢用手机,回到不美好但真实的现实生活。以上是最近受热捧电影  相似文献   

15.
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8月23日正式上线,其独有的优势及庞大的用户群使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成为高校学生组织广泛开发和应用的新媒体,创新了学生会的工作模式。本文从"黑大新闻传播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首发、完善、纳新来谈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学生会宣传工作产生的效能、以及这种创新模式给高校学生会工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手机用户的数量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日新月异,手机微信软件在其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微信作为手机客户端的重要的交流工具,拥有很强大的保密功能和大数据功能,再加上其成本制作低廉等多方面的优势,受到了开发商的青睐.企业绞尽脑汁来投放广告和宣传业务,所以微信团队和企业合作共同推出了以信息流为载体出现的微信朋友圈广告.而微信用户对这种做法争执不下,这种广告的出现形式引起了大部分人的反感.基于此,本文利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式,对于用户微信朋友圈广告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从微信与广告商的角度给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初,腾讯率先推出一款能快速发送文字和图片、支撑网民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那就是微信.自2012年4月正式上线至今,微信因其包月包年打电话玩微信价格便宜,加之手机又是随行必备的通信工具,深受广大网民的青睐,空余时间刷刷朋友圈、指尖点赞、浏览阅读、听音乐等,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新常态.面对微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尝试在免费大餐中试行设置付费阅读以净化微信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18.
截至2014年5月,南京大学图书馆官方微信的用户数已达8200余人,在校园中获得了良好口碑。总结经营微信的经验,其成功要素在于:一是通过传统宣传渠道大力宣传;二是运用微信OpenAPI接口与OPAC衔接实现馆藏查询、续借书刊等功能,突出实用性以加强用户黏性;三是运用网络语言和流行元素,展现亲和力以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四是适当以有奖形式加强双方的沟通和合作。文章根据微信图文信息统计数据和用户反馈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展现"致用"、"亲和"、"有奖"在微信经营中的效果,旨在与同行分享经验,为高校图书馆更好地把握新媒体营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白丽敬 《新闻世界》2013,(8):142-143
随着微信的问世与发展,微信用户总量已超出3亿。作为一款手机即时通讯软件,它的出现与蓬勃发展体现了诸多的传播学原理,本文主要从微信的传播特性、传播模式、传播的正负效应几个方面解读其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超 《传媒》2015,(18):56-57
2011年1月,腾汛公司推出微信,这是一款基于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社交软件,至今已有6亿用户.2012年8月,腾讯研发团队开发出微信公众号,这是一款组织及个人面向公众推送信息的平台,主要有群发群送、一对一交流和自动回复等功能.正是基于对微信精准化传播模式和良好互动功能的认同,众多企业、组织或个人纷纷开通公众账号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