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雨来从小生活在芦花村,每到夏天,雨来就和他的朋友到河里游泳,雨来的水性很好。秋天,雨来上夜校读书。在夜校里,他懂得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道理。有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了。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为了摆脱敌人的追捕,跑到雨来家。雨来帮助李大叔在墙角的地洞藏好之后,来不及跑远,就被追来的鬼子抓住了。鬼子问雨来,有没有看见有个人进来,雨来说没看见。鬼子又用糖果、金戒指诱骗雨来,雨来还是说没看见。鬼子把雨来捆起来打。雨来被打得眼冒金星,鼻子流血,鲜血还溅在课本中“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些字上。雨来…  相似文献   

2.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河,雨来就住在河边的芦花村里。那天,鬼子进村来扫荡,村里的人们都跑了。雨来刚要出门时,交通员李大叔来了,他躲进地洞里,急促地对雨来说:“把缸搬回原地,不能告诉其  相似文献   

3.
晋察冀边区北部有条还乡河,12岁的雨来住在河边的芦花村。他游泳的本领很高。后来,雨来在夜校里上学,懂得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道理。有一天,雨来一人在家,鬼子又来“扫荡”了,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自己不幸被捕。面对日本鬼子的刺刀威逼、糖块利诱、严刑拷打,雨来牢牢记住女老师讲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始终没有屈服。鬼子气急败坏地要枪毙雨来。  相似文献   

4.
第九册有一篇阅读课文《小英雄雨来》,文中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因为我们五年级学生与雨来年龄相仿,于是学起来特来劲,对文中英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也禁不住认真揣摩、刻意模仿,对鬼子的凶神恶煞,也就自然是恨之入骨,咬牙切齿。在学习本文时,我着重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理解每部分内容,然后再抓重点、析难点,精读第三、四两个部分。当A学生读到“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时,马上有B举起了手,我示意B同学把手放下,让A读完再说。“老师,难道鬼子有三只手?”A刚说完,B就提出了问题。每当课堂上出现这些小插曲,我便异常兴奋:“哦?为什么?”B说“:A是这样读的:‘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鬼子已经用两只手在扭雨来的耳朵,44‘又’抽出一只,不得有三只手吗?”这时C不待老师点名,解释道“:应该是旁边的其他鬼子抽出一只手来。”这一“激石”,可了不得,一场无准备之辩论开始了。我索性让他们“争”个痛快!D说“:对,是旁边...  相似文献   

5.
第九册积累·运用(5)作文要求读了《小英雄雨来》,你一定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抗日小英雄热爱祖国的崇高精神和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来把它改短一些,这就是缩写。缩写,一要减少篇幅,二要做适当的改写。对重点内容,有的可以适当保留。不是重点的,可以一笔带过。这次缩写最好不要超过四百字。晋察冀边区还乡河畔芦花村,有一个12岁的男孩叫雨来。他的游泳本领很高,每到夏天都会到河里去游泳。秋天,雨来的父母把他送进了夜校学习,雨来在那里懂得了“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革命道理。一天,爸爸告诉妈妈:“鬼子又来扫荡了,民兵在…  相似文献   

6.
路新民 《开放教育研究》2005,11(6):F0003-F0003
什么时候国人把外国人称呼“鬼子”的我无意考证,印象中“鬼子”一词是对侵略者的一种贬称。可能是我们现在国务强大的缘故,就如同上海人把所有的外乡人统称为“乡巴佬”一样把所有的异类人种统统贬称“鬼子”,这是要不得的!  相似文献   

7.
张锐 《青年教师》2005,(11):24-25
孩子4岁的时候,有一天看电视时,孩子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爸爸,鬼子是什么?”我当时确实不知道,接着查了查词典,知道鬼子是指入侵的外国人。我跟孩子解释了一下。当时也没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4岁的孩子不知道鬼子是什么很正常,战争毕竟离他们太远了。过了约有一周,我在校园里遇到一个初二的学生,他问了我这样一句话:“老师,如果日本鬼子没有被赶出大连,大连是不是会比现在建设得更好?”  相似文献   

8.
痴人张国生     
人如其名,共和国诞生不久,他出生在华北大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如果用一个字概括他,那就是——痴。他从小就特痴,绝无语言天赋,又没受到过什么早期教育——那时既没这观念,也没这可能——父亲是军人,打日本鬼子和美国鬼子有一堆勋章,却见不到儿子。母亲是农村妇女,没上过学。幼时惟一的游戏是玩泥,用胶泥捏小人,捏小动物,捏得什么也不像。他智力发育比别人晚一步,上学却比别人早两年。同学说:解放军叔叔拿的是步枪。他以为,“布枪”,就是布做的枪。  相似文献   

9.
醉酒     
儿子下了晚自习,时钟已经指向十点。看不见月亮的漆黑的夜空中,只有几颗摇摇欲坠的小星星,发出忽明忽暗的光。终于到了家,可家中却没有儿子企盼的那种温暖。整个屋子死气沉沉的,让人窒息。桌上摆着两瓶“二锅头”,地上,几个空酒瓶横七竖八地躺着。父亲呆坐着,捧着杯子,可杯中的酒却始终送不进口。从他呆滞的目光里,看不出他在想些什么。儿子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他不愿问什么,不敢管,更不想知道,他俨然已经习惯了这一切。父亲天天沉默寡言,借酒消愁,活像个酒缸,他身上永远散发着乙醇的特有芳香。那么晚仍不见母亲的踪影,…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爸爸是一个爱干净、爱整洁的人,而我却是一个邋遢、不爱收拾的人。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我们父子俩之间,常常会发生“战争”,可每次,我总是以失败而告终。没办法,谁让我每次用完东西后,总不知道把它放回原处;谁让我每次吃完东西后,果皮、袋子随处乱丢。你说我能不失败吗?但是,我一点也不甘心,我总在想:“难道爸爸就做得那么好?”我相信他也有出错的时候,只是没被我发现而已。于是,我就“密切监视”爸爸的动向,伺机“报复”。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天中午放学,我刚一进门,就发现茶几上有一堆橘子皮。心想,妈妈和我都不在…  相似文献   

11.
一位小我十来岁的文友,从学校毕业后到一家公司打工,请我当担保人。我看他挺有才华的,人又特别重情谊,也就欣然同意了。没想到几年后,我却因此跟着他坐上了被告席。当然,我是第二被告。 原来,他在那家公司干得不错,三年之后就当上了一个部门的部长。当了部长就有机会跟总经理打交道了,自然,也有机会跟总经理说“不”了。说了几回“不”之后,他竟然跟总经理拍了一回桌子,在帐还没结清楚的情况下玩了一回“拂袖而去”的潇洒。那是一些什么帐呢?是经他签了字的发往各销售点货物的帐。公司几次通知他去把帐结清楚,他都以“我…  相似文献   

12.
陈家兴 《成才之路》2012,(12):99-I0016
许多做过“雷锋”的人,总是在他人需要时伸出援手,当时什么也没想,事后也没觉得自己很高尚,只是认为人总有急难之时,帮他人一把是应该的,不过帮人之后心里感觉都挺热乎。  相似文献   

13.
    
“唉,这个小孩可真是可怜!”妈妈手里握着张报纸对爸爸说道。“什么呀?来,给我看看!”爸爸从妈妈手里接过了那张报纸,继而便是一阵沉默。“这孩子的父母也太粗心大意了,孩子那么小,居然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那入室抢劫犯抢完就走了吧,小孩子又没惹他,干嘛要杀他呢?唉——”爸爸放下报纸也开始大发议论。“现在的社会多复杂,连我们这些大人也常上当受骗!”妈妈也附和着说“我看,要不咱家把防盗门换成三重锁的吧?放寒假了,孩子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如果——”“妈,你想像力也太  相似文献   

14.
晋察冀边区有一条还乡河,雨来就住在河畔的芦花村,雨来水性很好。这年秋天,雨来上夜校了,老师教他:“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雨来明白了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5.
理清文章的思路,对于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而要理清文章思路,就要从弄清文章的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同整篇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如《小英雄雨来》一课,它主要表现小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在鬼子面前英勇不屈以及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这个主题主要是通过第四段雨来不怕鬼子的威胁利诱、宁死不屈这件事表现出来的。那么其他几段对表达中心有什么用呢?开头为什么要写妈妈追打雨来?第二段为什么写他上夜校?第三段前半部分为什么写他半夜听爸爸妈妈谈话?这些问题,如果不去分析文章的内在联系,就只能一事一论,讲…  相似文献   

16.
闯祸快过年了,队员们都半开玩笑地问:“指导员,过年吃什么呀?”说话的虽然并不认真,可听话的倒真当回事了。是啊,出来两个多月了,同志们一点荤腥还没沾过,确实够苦的了。小王又想起往常过年无论怎么困难,司令部里也得改善几顿,可现在山上什么都没有,怎么过这个年呢?他和队长去找毕大爷商量,想到山外不远,鬼子一个木场里有几头拉木头的老黄牛,决定派孙宝祥和于林两个大个子去杀鬼子的牛。天一黑,两个人出发了,按事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老师可认真呢!说到做到,说要什么时候背完课文,就一定要什么时候背完。”“我们老师可凶啦!有个同学作业没写完,老师就罚他把课文抄了两遍,还一直守着他抄完。”“……”一天玩耍时,几个好朋友在谈论自己的老师。我没搭腔,因为我的班主任杜老师年纪轻轻,是个“说话不算  相似文献   

18.
面条巷     
“可不得了了,牛孙子,快去救你爷爷吧,他被卡住了!”我正在写作业呢,张奶奶匆匆忙忙地跑来敲门。“什么卡住了?”我没听明白。“面条巷!他被卡在面条巷里了!”一听面条巷我明白了,连忙跑下楼。这该死的面条巷,害得小区的人好苦呀。它是有了名的窄,像面条一样又细又长,窄得人们需侧身才能过去,稍胖点的人不但侧着身,还得憋气、收腹,硬挤过去。再胖的人就休想过去了,只得绕道走上一个钟头,所以我们小区的人都苗条得不得了。我们班的张晓鹿原来可胖了,可自从搬到我们小区后,体重迅速下降,她可不想每天绕一个小时的路才能回…  相似文献   

19.
阿不拉     
有一个人叫阿不拉,他从城里赚了一百两黄金回村里时,放心不下,先把它埋在土里。他想一想,又在上面插了个告示牌“这底下没黄金”,以为这样安全。  相似文献   

20.
“小馋猫”     
在我的记忆中,有许多难忘的事,但有趣的不多,惟独有一件事令我现在想起来都会禁不住隐隐作笑。我4岁那年的夏天,天气非常闷热。有一天,妈妈带着我上街选购了一个圆圆的大西瓜。到了家,妈妈刚把西瓜放在桌子上,我就着急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吃西瓜呀?”“你这只小馋猫,爸爸在上班,一定很热,等他回来我们再一起吃。”妈妈边笑着回答边走进了厨房。我盯着西瓜,舔了舔嘴唇,又跟妈妈吵着要了一回,可妈妈就是不同意。我撅起嘴转开了脑子,一会儿,我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人矮,还没有桌子高。于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桌子,又小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