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宾市一中谢苏友同志的“音乐综合教学”实验,为期三年,分三个阶段进行。这项实验包括器乐、节奏、唱歌、欣赏四者并重的一种教学体系。宗旨是以训练听觉为先导,培养音乐思维为基础,提高能力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听觉、视唱(奏)、记谱、欣赏、创作”五个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和“音高、音值、节奏、旋律、曲式”五个方面素质的综合训练,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和提高音乐素质。第一阶段主要是打好基础,对学生进行了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的探索。第一、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有固定音高的口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两首《月光》的创作动机、主题、结构及和声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归纳,以使演奏者在演奏这些乐曲时比较符合曲作者创作时的多声部音乐思维,使欣赏者在欣赏这些乐曲时比较接近作品所具有的音乐听觉,从而使我们的音乐创作、音乐听觉和音乐理论尽可能的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3.
陈竹 《考试周刊》2014,(81):181-181
<正>音乐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是一种听觉艺术。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听觉无疑是不可忽视的要素。音乐艺术的特征之一就是聆听,音乐和时间艺术同为一体,且在时间里以艺术形式呈现。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听觉体验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审美体验也极为重要。因此,初中音乐教学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精细化、敏锐度的感知反应能力从而让学生爱上音乐,并且学会欣赏音乐。一、围绕音乐要素的基本点倾听  相似文献   

4.
音乐原本是一种用听觉欣赏的艺术。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把音乐和色彩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彩色音乐得以迅速发展,从而使欣赏音乐成为听觉和视觉共同产生作用的一种新型美的享受。 美国音乐家迈克逊研究的一种被称做“眼机”的视觉装置,外形很像炼钢工人戴的防护镜。人们戴上  相似文献   

5.
何心 《考试周刊》2012,(2):187-187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小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会对节奏、高度、力度、音色等方面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这就会在听觉方面有很好的提高和加强。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主题教学,总结出以下三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欣赏者欣赏音乐的过程是对音乐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在这一过程中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而通过力度、音色、曲式等听觉训练,能提高良好的内心听觉思维能力和音乐听觉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1.利用信息技术1.1信息技术符合音乐欣赏的直观性、情感体验性的特点。音乐首先是听觉艺术,欣赏过程必须诉诸听觉形式完成。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再美得音乐也没有意义。"培养音乐的耳朵最重要的就是倾听音乐,如果学生对所要欣赏的音乐作品很陌生,那么很难引起他们的审美注意,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让学生直观性地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化、历史背景等,使音乐欣赏教学寓情于景,欣赏者的注意力得以集  相似文献   

8.
音乐的“非空间造型性、非语义性”特征,决定了它是一门纯粹的听觉艺术。从音乐欣赏的角度看,人们对任何一部音乐作品的把握都离不开听觉,没有听觉的体验就没有音乐欣赏。可以说,音乐是为了人的听觉而存在的。那么,是不是具有听觉的耳朵都能欣赏音乐呢?也就是说,音乐欣赏究竟是被动地接受呢还是主动地参与?一般人或许认为,欣赏音乐也就是听音乐,而“听”这一活动本身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是对某一存在物的感知,是对某种刺激物的反应。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表面上看,音乐欣赏只不过是用耳朵去听,通过听觉感知某一对象,但是…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一种听赏艺术 ,在任何一种音乐活动中 ,都不可能没有听觉的参与 ,可以说听觉是音乐艺术的专利 ,这是其他任何艺术门类无法比拟的。小学音乐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在倾听音乐作品时 ,固然需要运用听觉 ,其他如唱歌、律动、音乐游戏等各项活动也都离不开倾听 ,“听”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前提 ,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听觉最敏锐的时期 ,这一时期学生的听觉发展快 ,可塑性大 ,对他们进行音乐听觉训练 ,可以培养其对各种声音具有敏锐的感觉、细微的辨别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这将会为他们欣赏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我们应在小学低…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作品的创作、演唱、演奏最终都是为了"欣赏"。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最能强烈的打动人的感情,极大地调动和发挥欣赏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欣赏者情感上得到陶冶,思想上得到启迪,精神上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1.
欣赏课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欣赏音乐也是学习音乐的一个重要目的。如何上好欣赏课,怎样进行欣赏音乐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尽快学习欣赏音乐的基本知识,提高音乐欣赏水平,是值得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进行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人类对音乐的感受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它不同于对其它艺术形式的感觉。人们对音乐的接受和理解,主要是通过音乐的听觉和音乐的思维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作曲家们通过美妙的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欣赏者则是通过倾听优美的音乐来感受作曲家所要表现的内心感受,所以听觉和内心无论在创作还是在欣赏音乐方面是都是至关重要的两个要素。培养儿童的内心听觉能力即培养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音乐才能。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在《巴赫初级钢琴曲集》教学中,如何培养儿童的内心听觉能力。  相似文献   

13.
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听赏是经过听觉由听者经丰富想象而实现的一种审美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的音乐欣赏应贯穿于欣赏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人的精神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 ,只有通过情感体验训练进行教学 ,学生才能从内心体验音乐的美感。一、听觉情感训练听觉情感训练是通过听觉来培养学生的内心感受。在音乐教学中 ,我们可选取不同情感的歌曲或乐曲让学生欣赏 ,让学生体验不同旋律的情感色彩。例如 :欣赏轻快活泼的轻音乐曲《喜洋洋》和如泣如诉的二胡独奏曲《江河水》 ,通过两种情感的鲜明对比 ,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一种是欢乐无比 ,兴高采烈的情感 ;另一种则是悲愤欲绝 ,压抑苦闷的情感。再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标提出:"音乐欣赏是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题,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照,通过这种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欣赏。"训练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发展优异的音乐思维,对音乐欣赏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现实生活中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是"听而不闻",客观上养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甚至会延续到课堂上: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具有很强的弥漫性。在歌唱活动中,让幼儿反复欣赏音乐,可以增强幼儿对歌曲的感知、记忆,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演唱,所以有效地欣赏是幼儿有效学习歌唱的基础,对歌唱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就如何更有效地欣赏进行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7.
闫平 《考试》2009,(5):89-89,86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活动。欣赏音乐,就得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夏琴 《安徽教育》2012,(5):53-53
<正>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必须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综合起来的通感联觉,才能更好地创作或欣赏艺术作品。音乐除了可以在听觉上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外,同时在视觉、触觉、情绪、联想等方面都会有反映。  相似文献   

19.
音乐艺术以音响为存在形式,如果离开了音响,音乐也就彻底失去了其存在意义。音乐无疑为一种听觉艺术,其独特性决定了对其欣赏的直接环节就是聆听。只有在反复聆听中不断积累经验、养成良好必要的听觉习惯,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提升音乐理解力。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并不是单纯知识理论传授。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都必须以掌握一定技能为基础。音乐教学就足为欣赏音乐、演唱演奏创作表现音乐而进行技术方面一系列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离开了技术训练就很难完成美育任务.也无法完成音乐教学任务。音乐是听觉艺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就是要让他们接受美的熏陶.让他们大量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