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理想的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一种社会精神现象,是社会的一种精神性存在。理想的主体、理想存在的社会领域、理想存在的时代都具有普遍性。随着人的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历史的发展必然产生理想。  相似文献   

2.
周大新作为一位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始终怀着“为了人类日臻完美”的审美理想投身创作。无论是展示与剖析丑陋的国民灵魂和畸形的人际关系,还是揭露都市社会的被“物化”、精神的边缘化,都表达了作家对国人精神生态的忧思和拷问,对建构理想的精神生态范型的期盼。  相似文献   

3.
李洪连 《考试周刊》2014,(65):11-13
郑珍《巢经巢诗钞》共九百多首,很多诗作极具思想和艺术价值。他的诗歌在社会责任感、关注现实、同情民生、理想社会的描摹方面与杜甫具有相似性。两位诗人的诗歌都体现了中国儒士的传统精神即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情民生的民本主义精神,渴望理想社会的浪漫主义精神,并把个人之感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镕铸在各自诗歌之中,体现人与诗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理想人格具有超越自我、超越世俗、超越物欲的特点,剔除庄子人格理论中的糟粕,我们会发现他具有的超越精神、强烈的自我批判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仍具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袁祖社 《中国德育》2006,1(5):79-79
现代教育的最终使命和核心任务在于塑造和培育民族精神。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实质上是该民族之“公共性”文化精神的理论表达,以及对共同的价值理想、信念的理解和不懈追求。现代“公民社会”需要具备现代性社会精神气质与人格气质的人,国民教育,尤其是民族精神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社会  相似文献   

6.
在其大的哲学构架中,老子与柏拉图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理想社会形态,体现了“和谐”精神。两人哲学观中本体论的不同,决定了其理想社会的组织、运行及所体现的和谐精神都存在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真人是庄子着力描写的理想人物。庄子的理想人格具有超越世俗、超越物欲、超越自我的特点。庄子理想人格的超越精神、追求自由的精神、自我批判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不仅熔铸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而且也是现代中国人格建构的内在规定。庄子人格理论的历史局限性及负面性:崇古意识是形成中华民族保守心理的因素之一;“缘督以历经”的行为准则与明哲保身的民族阴暗性格;顺世哲学与宿命论  相似文献   

8.
教育理想作为人的理想在教育领域的反映,表达着人对自身、社会以及教育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和真诚渴望,既积蕴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崇高的价值追求,也充盈着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真切的理性关爱。教育理想以其特有的精神气质塑造着理想人格,以其非凡的动力特质促进着社会发展,以其深切的人性关爱提供着价值关怀,体现了与众不同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张蕾  张品端 《教育评论》2022,(8):163-168
朱熹是我国近古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在人格观上,他以人为中心,重视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塑造。他的理想人格思想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其理想人格思想的内涵和特征,在本质上是德性的、现实具体的、可学可为的、德业并举的。朱熹理想人格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可供现代道德教育和现代社会生活借鉴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0.
高校党组织应牢牢把握对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引导他们摆正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崇高理想与“三观”的关系;引导他们明确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在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坚定信念,树立为实现理想而勇于献身的精神;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勇于实践和艰苦奋斗。为实现崇高理想奠定诚信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作品总是反映作家的所见、所闻、所感,反映着这个作家独特的生活经历与文化修养,表现着作家的思想倾向。苏轼和辛弃疾的词中都多“梦,”都思慕老庄和陶渊明,都爱在词中提到“剑,”但由于二人生活经历、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的差异,他们梦中的追寻、对老庄和陶渊明的追慕及皈依,以及他们的“剑意,”在他们的词作中呈现出不同的思想和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12.
“蒹葭情怀”就是“企慕情境”,它超出了原有的表现男女间钦慕之情的层面,而是用来表现人们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是理想的象征。李白的诗准确地描述了他的心路历程,展示出了对理想的执著追求。这种追求不果的复杂心态,正是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象征。人类就是在不断追求理想的过程中,经受着各种苦难和欢乐,一步步向着理想的彼岸靠拢。这种审美心理所结晶而成的艺术作品和文化心理,具有特殊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伍大福 《湘南学院学报》2003,24(6):42-45,55
梦境描写在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有着悠久的传统,由于多数梦境描写偏离现实,充满荒诞迷信的色彩,过去人们对它的评价通常不高."三言"、"两拍"中写到梦的故事多达六七十篇,占全部篇数的三分之一强,但少有人对其梦境描写作直接研究.虽然这些梦境描写大多只是散落在许多故事之中,通篇描写梦境的故事不多,但它们的文化价值和叙事功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李佳蔚 《海外英语》2014,(18):290-293
The paper presents an analytical study on the American society through a popular American drama series "the Desperate House Wives". Typical American values can be found everywhere on the show as they have been ingrained in the soul of the American people. As a nation with not very long history but great achievements, its people are the one that should be highlighted. Unlike China, the nation of which have formed since thousands of years ago, so has its culture, America’s history is an immigration history. People started migrating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since the 17 thcentury and gathered at the land of America to build up their new homes and realize their dreams. They influence each other and fuse with each other. America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at plural cultures successfully mix together.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American people’s daily life to explain to the readers the American traits and values prevailing in their society. Except the Foreword which is the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paper, this paper is presented in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to the forth part are the emphasis of the paper which respectively analyze the American traits and values. A series of vivid examples are provided with a wide range of study objects, man and woman, kids to elders, in hope of making the paper understandable and persuasive.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study can offer a general idea to the people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American society and its people.  相似文献   

15.
民俗是扎根于民间的传承文化,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民众基础.文章从民俗学的角度探索《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民俗底蕴,并由此挖掘出作者的创作基础及其动因,即借民俗抒发人文情怀,借民俗以写伦理道德,借鬼狐以写人间百态,在谐谑中嘲讽丑类,劝善惩恶、敦化薄俗、挽救世道.  相似文献   

16.
论庄子之梦的文化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子之梦承袭并突破了前人梦描摹时的梦魂宗教崇拜之神学性思维模式,将虚构的梦纳入作品,借梦象释理抒情,跨越了哲学常规的逻辑说理方式。他以梦为文所开创的梦象艺术。打通了入梦窥视心灵及社会隐秘的艺术渠道,使梦文学成为映射社会文化的特异窗口,从此正式拉开了中国梦文学艺术发展序幕,在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大学发展融入中国梦的路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大学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场域,大学必须自觉融会到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之中,切实提升自己的社会担当意识与服务社会的能力;大学必须以培育年轻人的梦想为己任,大学作为年轻人筑梦的场域,所展现出来的应该是年轻人朝气蓬勃、襟怀开阔的生命气象;大学必须拥有自主发展与自我超越的梦想,主要表现为大学核心价值、实践形态与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的完善,由此而让越来越多的大学体现出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在他的创作中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迅说过他的全部哲学都在《野草》里。蕴含着作家自己深沉凝重的生命体验的《野草》,反映出了鲁迅灵魂的“真”与“深”。运用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的原理,对《野草》中几篇和梦境有关的散文诗进行分析,力图探索作家写作的心路历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丰赡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9.
本从作家萧红的心态以及其所处的环境出发,分析其代表作品《呼兰河传》。章分为两大部分,即悲己哀己的心理映射和恨世恋世的灵魂显现。在此基础上领悟到作家的寂寞哀婉以及其所处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中的梦境描写共有16处,其中李瓶儿、西门庆的梦境完全符合中医梦理论中对梦的成因的分析和阐述。这绝不是作者创作时的一种不经意的巧合,而是深谙中国传统梦文化的一种显现,对梦入文学的精心布置。其反映出的文化信息与文化意蕴之丰富多彩,是任何一部古典小说都不能与之相媲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