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沫若同志对其所著《孔雀胆》一剧的主题,先后曾有三次不同的解释。本文作者通过对《孔雀胆》这部剧作内容的具体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关于《孔雀胆》中段功这个人物的评价问题,作者与黄侯兴同志持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化视野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化视野下看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史学界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不难发现郭沫若、吕振羽和侯外庐对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化并使之中国化的过程,而"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中国化和中国社会革命实践之间又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中国化使学术界形成了社会历史发展"一元多线"的认识,这是以后打破社会历史发展"一线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3.
自从1959年郭沫若、翦伯赞二同志发表替曹操翻案的文章,引起了学术界先后很多关于曹操评价的讨论。大部分对曹操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给以肯定。1981年第2期《江淮论坛》发表了李则纲的遗作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同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而且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史剧作家。他曾多次说过:“我是很喜欢把历史人物作为题材而从事创作的,或者写成剧本,或者写成小说”。又说他有好些历史研究“是为创作的准备而出发的”①。郭沫若同志一生所创作的历史剧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大,都是无与伦比的。尤其是在敬爱的周恩来同志的直接关怀下写于抗战时期的五幕历史剧《屈原》,是一部在郭沫若创作道路上具有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在1959年先后写了《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替曹操翻案》、《(蔡文姬)序》等文章为曹操翻案,做出了新的历史评价,在当时曾引起了一场各抒己见的热烈讨论,那场讨论从历史的角度澄清了一些有关评价曹操的问题。近读刘知渐先生《评郭沫若同志的〈替曹操翻案〉》,旧话重提,觉得大有商榷之处。想就有关曹操评价的三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周恩来同志《我要说的话》和邓小平同志在郭沫若追悼会上所致的悼词出发,认定郭沫若是一个“球形发展”的革命家和文化人,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只是他全部贡献的一个方面、主张对郭沫若的文学创作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不必一味地近距离赏析,而应作适当的远距离观照。意在补充我《郭沫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质疑》一文的未尽之意,并针对何益明老师《关于郭沫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中的几个具体问题,略述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世界范围内,审视了所谓"哥伦布第一个发现美洲"的问题.文章简介了联合国关于这个问题的一场大辩论,论述了在西方汉学家中两百余年来关于这一问题的论争,解放前我国学术界的讨论以及解放后的论争情况,并提出了"改写世界史,还历史以真面目"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一届年会于1980年10月12日至21日在烟台召开.来自全国二十个省、市、自治区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出版社的五十四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届年会讨论的论文共计四十五篇,内容涉及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到二次大战以后的美国内政与外交,从对某些重要历史人物与史实的进一步研究到就某些理论问题所作的新的探讨.到会同志对这些论文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分四个小组进行.第一个小组讨论独立战争前后美国历史.关于美国历史的开端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印第安人的历史与近代美国历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构成美国历史的一个发展阶段,因而不能看作是美国历史的开端.美利坚民族不是与印第安人融合形成的,而是以英格兰人为主体的欧洲移民融合形成的,这一点与拉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在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里,他一面从事繁重的文化工作,团结鼓舞进步的文化力量投入抗日救国和争取民主的伟大斗争,一面又以旺盛的精力,从事中国古代社会史、思想史、农民战争史、历史人物和史学理论的研究,为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本文主要对抗战时期郭沫若在历史人物研究方面的成果作一番整理,以期揭示抗战时期郭沫若在历史人物研究方面的贡献。一、抗战时期郭沫若对历史人物的广泛研究1、对先秦诸子的批判“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思想文化界一…  相似文献   

10.
关于李秀成及其《自述》的评价,目前史学界正在进行热烈的讨论。这个讨论不仅是如何评价李秀成这个历史人物的问题,也关系到在历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中,应当怎样对待曾经参加过革命斗争的历史人物的叛变行为,怎样通过对正面的和反面的历史人物的讲述来教育青年一代的问题。联系我们自己过去在评价李秀成的问题上的思想实际和教学实际,认真地思考这次讨论中提出的一些思想观点上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对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来说,也将是一次生动的自我教育和自我革命。本刊自本期起举办评价李秀成问题的笔谈,希望大家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1.
全国第二次清史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9月20日至27日在沈阳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有全国科研、高等院校、出版社、报刊等部门的有关人员一百三十余人,提交大会的论文共有七十多篇.代表们着重就清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一些重要人物以及评价标准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有的同志提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是根据其历史业绩及其社会影响来衡量.如果一个历史人物能较好地解决他当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就应该肯定;反之,则应否定.至于具体评价明、清之际的历史人物,则必须充分注意历史的复杂性,比如,不能因为肯定清的统一,对降清者就不分清红皂白一律加以肯定,反而对抗清者随意否定.还有同志提出:评价清代历史人物,首要的是把人物放在清代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范围之内来考察.清代是封建社会的后期,是资本主义萌芽、  相似文献   

12.
1983年8月20日至24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邀请十三所院校二十多位同志讨论该校为函授生编印的《史学概论》教学大纲和教材.会上除对大纲、教材进行了细致认真的讨论外,还广泛涉及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有关问题.现将讨论情况作一综合介绍.一"史学概论"课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呢?《教学大纲》提出:是"必修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它的主要任务是讲授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知识,是历史专业学生学习、研究历史的入门课".与会的同志同意这个提法,但认为这门课程只是入门课,要完成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的任务,还应该开设一系列的史学理论课,如史学思想史或历史哲学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社会发展史论、史学方法论、名著选读等.会上对"史学概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是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史学概论是讲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问题方面的具体运用,使理论密切联系客观历史和历史研究的实际,形成史学概论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文明的历史,历史上有无数光彩照人的人物,可歌可泣的壮举,治国富民的经验,为今天的史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何以艺术形象去再现历史的真实?怎样使无产阶级的史剧文学繁荣起来?郭沫若以大无畏的精神在史剧创作和理论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并成为中国现代史剧文学的巨匠.本文拟结合郭沫若的创作实践,对其史剧观作初步探讨.郭沫若的史剧理论,大体上围绕着史剧、历史、现实三者关系这个问题展开论述的,这也可以说是史剧理论与创作的中心问题,我们探讨他的史剧观也就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14.
读了谢介民同志"历史教学的三结合"一文,给我们的启发很大.但对于历史教学"三结合"问题的精神实质和怎样达到"三结合"的目的,我们的意见却与谢同志的意见不完全一致.也许我们的意见是片面的或错误的.但,为了历史教学的大跃进,我们抱着学习的态度,大胆地提出意见,参加讨论,希同志们指正.我们认为"三结合"是历史教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道路,实质上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是贯彻"厚今薄古"的具体途径.教师必须在党和学校行政领导下,在教学工作中展开两条道路的斗争,充分发挥群众(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哲学党性原则问题,哲学界作了一些讨论.黄枬森同志在《哲学研究》(1981年第10期)和《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第2期)上发表的两篇文章,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使讨论前进了一步,读后深受启发。但是,我觉得黄枬森同志关于哲学党性原则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特提出来就教黄枬森同志及其他持有相同观点的同志.  相似文献   

16.
史学研究乃一时代的缩影,与其时的社会变迁关联甚深。自"九一八事变"至"皖南事变",郭沫若以"求真"为原则研究少量历史人物;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及国民政府的专制统治,郭沫若以"致用"为原则,借历史剧本和史学论著书写民族英雄,宣扬坚守气节、勇于斗争、爱国爱民的民族精神。郭沫若以抗战救国为己任,以史学为依托书写的民族英雄是宣传抗战和动员社会的重要力量,有利于抗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我国奴隶社会史中最大的奴隶主之一——殷紂王,历来被看作暴君的典型,他的荒淫残虐,几乎是尽人皆知的。自从今年四月郭老在新建设第四期上提出应该替殷紂王翻案以后,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史学家們发表了不少的文章,展开了对这一历史人物的讨论。目前,对这个問題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的意見。茲摘要介绍于下: 第一种意見:認为殷紂王是一个应该肯定的人物,过去一直受到歪曲,应当替他翻案。主張这一种意見的有郭沫若同志和朱人瑞同志等。郭老认为,据现有的一些史料来分析,殷紂王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他对中国民族的发展,做了一些好事,对古代中国的統一,有不小的功劳。殷  相似文献   

18.
1981年8月20日,正值"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和"全国党史资料征集工作会议"同时举行之际,我们有幸拜访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谭震林同志.谭老热情接待了我们.他说话和气,精神矍铄,声音响亮.侃侃谈话竟达三个小时之久.我们向谭震林同志介绍,这次会议是以《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指导思想,一个中心议题是如何进一步认识和确立毛泽东同志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谭老听了认真地说:"这确实是一个十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学院和北京教育学院等四院校的历史教学法教师,从去年秋季开始着手合编《中学历史教学法讲义》,现已写出初稿.今年6月16日至26日,四院校在北京师范学院召开了定稿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除上述四院校的有关同志外,还有上海师大、华南师院、河南开封师院、北京师院教育研究所等单位的历史教学教师和研究人员,以及《历史教学》编辑部的同志.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对四院校合编的《中学历史教学法讲义》(初稿)提修改意见,并联系讨论了历史教学法学科本身和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关于历史教学法学科的性质,会上有两种意见,大多数同志认为,它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科学,属于分科教学法的范畴.但也有同志提出,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在国内国际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被党的十六大写入政治报告和党章,这就必然产生了一个历史定位的问题.江泽民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从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角度,可以提出"邓小平江泽民理论思想"范畴对其进行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