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在一次学科课例研讨活动中,我执教了初中物理沪科版教材《阿基米德原理》第一课时(浮力)的内容,进行了三点有益的尝试。尝试之一:利用课程资源,渗透价值观教育本节课的课题是《阿基米德原理》,而本节课的内容只是浮力的定义与影响因素,以往的经验是通过实验、视频或图片,或者直接引入,当我通读教材之后,特别是看到课后对阿基米德的介绍,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设  相似文献   

2.
物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方法。下面就我们在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涉及到的初中物理《浮力》一节的教学尝试谈谈自己的体会。初中学生对浮力知识已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但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等概念对于他们来说仍是新知识。此外,学习本节内容要用到前面所学的有关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液体压强等诸多知识,这就给他  相似文献   

3.
李国友 《西宁教研》2000,(1):34-34,33
一、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二章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是在学过力、,力的合成、液体内部压强等内容的基础上来研究浮力的,学好本节内容就为下一节掌握阿基米德原理作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浮力"一章是学生在学过力、二力平衡、二力合成、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再来研究有关浮力现象的,它是前几章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5.
第五章分子热运动热能一、教材分析和教学要求这部分教材编排在物态变化之后,热能和热机之前,是要用分子运动理论来解释热现象,从而导出热运动与能量的关系,以便从能量角度来认识热现象的规律。这是教材的一条主要线索。教材的另一条线索是讨论了热和功的概念,为初步建立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以及下一章学习热机打下基础。教材同时采用了统计方法和热力学方法来研究热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热现象的本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作好必要的准备。本章教材在初中热学知识中有重要的地位。全章教材七节,可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1—2节)介绍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从物质分子结构的观点来解释固体、液  相似文献   

6.
课题:单项式(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材初中代数第一册(上)第三章第一节(第138页到141页)1 教材分析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整式》这一节是本章的起始课,且整式是代数式中最基础的式子,而单项式又是整式中最基础的知识,它既是前两章知识的深化,又是学习后继部分知识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浮力”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二章的内容,是在学过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来研究浮力问题的.这也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和深化.本章内容共分四课时.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和第四节选学课,教材既有演示实验和理论推导,又有原理和应用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推理和想像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章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2.学生分析学生虽然对浮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的认识往往受生活经验的干扰, 由于浮力与液体内部压强有关,学生知道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实验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六节内容,探究的主题是: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本节教材是建立在前一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由学生探究得到物体浮沉条件,知道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是如何改变浮力或重力来实现浮沉的。学生亲历探究使其体会物理就在身边,初步学会用浮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广 《物理教师》2004,25(4):9-10
【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十一章的第六节.( 1 )全章教材综合分析这章的前三节先完整地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础知识:①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②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第四节讲了物体的内能,是承上启下的知识.承上是指这节是前三节的应用,启下是指为下两节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做好了铺垫,是下两节的准备知识.本章后四节为一大单元,是研究以能量、内能为核心的问题.所以全章内容环环相扣,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2 )本节教材分析这节教材引言部分指出:利用海水降温来…  相似文献   

10.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科书《物理》第1册第10章第1节.)教材分析:"压力"和"压强"是初中物理两个重要的概念,而且也是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等知识的基础要理解压强的概念关键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科书《物理》第1册第10章第1节.) 教材分析: "压力"和"压强"是初中物理两个重要的概念,而且也是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等知识的基础.要理解压强的概念关键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浮力》(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六章)时,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1.抓好认识过程提出思考问题物理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而又主动积极的认知过程。在物理放学中,根据教材不同特点,提出思考问题。比如“浮力”一节,教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浮力  相似文献   

13.
初二物理第六章《浮力》,多年来一直存在着难教难学的现状。为降低难度,提高教学质量,现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一、重新安排知识结构。教材中把浸在液体中的两种情况(全浸没和部分浸没)是并行提出来的,容易造成学生对排开液体的体积在理解上的混淆和掌握上的困难。可以采取先讲全浸没的情况,后讲部分浸没的情况,最后对上述两种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在教学中,全章内容可做如下安排: 第一节,讲全浸没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浮力测量的方法(用弹簧秤);阿基米德定律(用弹簧秤和溢液量筒演示)。第二节,讲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大  相似文献   

14.
一、材料分析1 .教材地位、作用本课题是在学过力、二力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来研究浮力的问题 :认识浮力的存在 ,探索浮力的规律 .这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和深化 .而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 ,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因此教学中可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 ,激发学习兴趣 ;并在探索浮力规律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发展思维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使以前学习的知识得到复习、应用和巩固 .本节内容是本章甚至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点问题 .2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浮力是有感性认识的 ,但他们的认识是肤浅的 ,而且往往有些认识是错误的 .例如 ,有的学生看到木块能浮在水面 ,而铁块会沉到水底 ,就认为木块受到的浮力大 ,铁块受到的浮力小 ,或者认为水对木块有浮力 ,对铁块没有浮力 .另外 ,由于浮力与液体内部压强有关 ,学生知道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变化 ,就错误地认为浮力也与物体在液体内的深度有关等 .这些错误的认识由于先入为主 ,所以往往相当顽固 ,会抗拒正确的认识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 ,成为学习的思维障碍 .另一方面 ,这部分知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所以...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果树的嫁接》这节内容选自义务教材《劳技》农村版第六章第四节,是劳技课教学大纲要求的必选课之一。也是我们学校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探索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确立的实验课题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果树嫁接的目的,掌握果树嫁接的知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提高劳动素质。(3)德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浮力的应用》是在上节学习了浮力的产生及其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从而研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本节的学习,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认真钻研教学大纲.通读物理教材 要认真研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通读物理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目的和任务.以及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对全书的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开列出来,做到心中有数。哪些章节地位特殊,前后联系紧密,应用广泛。这些地方应是教学的重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物》(人教版 )教材围绕新陈代谢内容安排“体内物质的运输”、“消化和吸收”、“呼吸”、“排泄”、“新陈代谢”五章内容。这五章内容以新陈代谢为主线 ,以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变为线索相互联系在一起。“呼吸”一章在教材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1 教材分析“呼吸”一章 ,共分三节内容 :肺的通气 ,体内的气体交换和运输 ,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教师在对全章进行复习时 ,有必要打乱课本上知识的前后顺序 ,抓住本章的主线 ,贯穿全章的知识点 ,使学生对全章的知识能够系统化、整体化。本章的中心问题 :一是人体怎样呼吸的 ?…  相似文献   

19.
在苏科版物理教材中,"浮力"这一节的教学设计添加了新的内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改变了部分内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教材内容的改变更加符合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认知程序,也使得教师必须浮力的教学设计加以改变.新的教材使得浮力教学的重点、难点有所偏移,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成为本节的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成为本节的重点.现就如何在教学中处理浮力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我说课的题目为《简谐振动》,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印的高级中学《物理》课本第一册(必修本)第五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第一节,本节课为一课时。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程序5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简谐振动,需要用前几章的知识去研究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