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有的、科学的,并处于不断发展和更新中的教育方法,是提升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效度的现实依托和主要的途径。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竭力克服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矛盾,走出困境,不失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一项切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是我国重要的精神财富,依托传统文化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依托传统文化,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培育大学生具有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的道德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团队素质。  相似文献   

3.
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维系中华民族团结自强的民族精神,培养具有民族凝聚力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对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民族地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对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在社会转型时期,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形势的需要,在系统性上加强和改进.本文就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的系统路径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王妍  王亭 《上海教育》2013,(19):58-59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报告突出强调"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针对大学生"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这些重要论述,为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求我们在新时期必须把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全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大学生,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大学生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  相似文献   

7.
对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实现"以德治国"方略,怎么开展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各类高校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然而民族高校较其它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多,民族习惯差异大,开展此项教育活动更是困难。结合从事民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践的实际,现就民族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杨文富 《高教论坛》2010,(3):14-16,2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进一步弄清教育什么、谁来教育、怎样教育的问题,本文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贯彻科学发展观三个方面来进行阐释,并就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的路径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民族精神的内涵出发,深入分析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工作的现实状况,简要概括了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存在状态。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出发,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等方式探索出了加强和改进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用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引导教育学生,用什么样的理想和信念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课题,同时也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刘禹锡与柳宗元是中唐时期的两位重要诗人,他们在生活经历和文学创作的情感表达上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禽鸟意象”的运用就是他们在贬谪的艺术表达上的一个共同点,他们把被贬谪的痛苦、对自由的向往 、对小人的机刺,以及强烈的怀乡思归之情,都含蕴在禽鸟意象之中,而成其贬谪创作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2.
行业特色型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和发展困境。深厚的行业背景、独特的学科群优势、出色的行业影响力、共同的行业文化情怀,决定了行业特色型高校在推进协同创新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协同创新要加强与行业企业联动,在创新项目发现机制、组织管理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利益共享机制和成果的转移转化机制等方面狠下工夫。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体育教学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和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学具有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功效,对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增强学生自信心,尤其是对抑郁、焦虑、强迫等倾向有明显改善作用,从而提升了的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4.
This research examined children's 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s as manifest in their seeing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parents as self-defining. Four times over early adolescence, 825 children (mean age = 12.73 yea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reported on their inclusion of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parents in their self-construals as well as other dimensions of their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Although there was continuity in children's inclusion of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parents in their self-construals, American, but not Chinese, children decreased their inclusion over time. In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he more children defined themselves in terms of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parents, the more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quality of these relationships mattered for their subsequent emotional functioning.  相似文献   

15.
源远流长的忧患意识,滋养着中国传统仕人的心灵大地,促成了其治道精神和为政规范的形成。展开其中的特殊话语,可以领略到传统仕人忧己、忧民、忧君、忧政、忧天下的鲜明内心景象,对今天为政者居安思危、科学治国理政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the issue of how academic staff experie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ir subject matter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is understanding to their experience of teaching.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research into how academic staff conceiv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how they approach their teaching, and how their approaches to teaching relate to how their students approach their learning. In our present project this research is being extended by looking at the way 31 academics from four broad fields of study experie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subject matter and how this relates to the way they experience their teaching. Using a phenomenographic approach we show that academics who experience their subject matter in atomistic and less integrated ways experience their teaching in mor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teacher-focused ways, while those with a more integrated and holistic experience of understanding their subject experience their teaching in more conceptual change and student-focused ways.in final form: 9 September 2004  相似文献   

17.
师生交往的心理动力在内部是由师生需要激发引起的 ,外部则取决于师生在交往中形成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吸引的力度。在教学中 ,教师应做到 :丰富师生的角色构成 ,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 ,以增强交往的主动性 ;重视信息反馈 ,强化和维持交往的心理动力 ;培养群体交往的心理动力 ,以群体行为影响个体行为 ;激发学习动机 ,促使学生内部学习性交往动力的形成 ;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保证师生交往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留学生群体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爱国感情十分浓烈,他们的留学生活与祖国的经济关系是影响他们对祖国感情的一个重要因素。留法官费生就是其中一个代表性的群体。对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档案中留学生书信的梳理表明,在当时国内政局动荡、经济凋敝的年代,国内各地政府虽也勉力扶持留学教育,但所提供的官费资助不仅数额有限,难以满足留法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且即使那些名义上享受官费保障的官费生们,也长期被欠费和经费缺乏问题所困扰,致使生活学业常发生问题,时有中辍之虞。他们在求学期间困窘的经济状况,与家乡政府勉力提供官费资助的紧密关联,使他们深深感受到国内家乡官民父老的勉力支持,使他们与祖国之间产生了休戚相关的血肉联系,从而成为激发他们爱国情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死生的探求与抉择——嵇康和阮籍生死意识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死亡枕藉的现实历史境遇,阮籍、嵇康对死生进行着痛苦的思考与探寻,突显出他们浓烈的生死意识。在死亡的观照下,阮籍以对现实的激烈批判、否定,甚而走向幻灭的人生,但最终难以摆脱现实生命的沉重:嵇康以对现实的抨击反抗却犹肯定人生,希图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求闲适自得的人生,却以生命的被戕杀为代价,两者无疑都是不幸的。但两者由于其家庭背景、思想和人格追求等互有同异,他们对死生的探求与抉择亦是互有异同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触目伤心的死生浩叹;二是对本体生命的眷恋和对现实人生的执著;三是对个体生命有限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鸠摩罗什和严复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翻译大家,其译文各具特点。时代较早的鸠摩罗什译文比较直白,时间靠后的严复译文反倒典雅。本文指出,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两位翻译家对读者的关照。翻译理论上,两位翻译家都注意到了要让读者更好地接受译文;翻译方法上,两位译者都各尽所能,照顾了心目中的读者;译名的厘定上,两位翻译家对译名的态度十分认真,采取多种方法,让读者理解源语的内涵。两位译者对读者如此关照,自有其深刻的原因。他们都有着强烈的翻译目的,原意让读者理解作品内容;他们面对的是不同的读者群,因此译文文风各异,两位译者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因而能自由地操控自己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