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女性情怀辉映男子气概——试论薛涛诗歌中的双重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女诗人薛涛,一生命运坎坷,但她以诗作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薛涛的诗,是其经历的文学记录,更是其心声的表露。一方面,她的诗是其女性情怀的表露,这是她遭受男权世界压迫的曲折表现;另一方面,她的诗又表露出强烈的男子气概,这与她长期与男权世界中的精英人物酬唱有关。全面认识薛涛,应该认识到薛涛诗歌情感世界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2.
艾米莉·狄金森可谓是继希腊女诗人萨福之后盛开在世界诗坛上的又一朵奇葩。她在同19世纪男权中心文化的抗争中,既对自己的女性身份深感焦虑,而又不甘向权威示弱、屈服。而她在宗教和爱情等方面表现出的矛盾性无疑归咎于她在诗歌中所隐含的火山般的性别意识:性别焦虑/身份颠覆。然而,诗人并未因为性别焦虑与恐惧而停滞不前,而是在竭力超越传统并颠覆二元对立的传统性别角色。鉴于此,该论文拟从性别意识入手细读狄金森诗歌,并以此来揭示诗人如何通过颠覆既定的男女性别角色来唤醒女性共同反抗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的压抑。此外,诗人还试图创造一种承载性别意识且具有“双性同体”特征的女性诗歌语言来质疑和挑战男性经典文学传统,并以此为女性创作开创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3.
荣获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耶利内克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主要以表现女权主义、抨击反犹主义和当今政治为主题。半自传体小说《钢琴教师》是她女权主义的代表作。作者试图通过一名女钢琴师在母女关系、男女关系上的种种不合常规的事件,来表达对男权世界的不满和自己对这个世界无可奈何的愤怒。文章主要从女主人公的母亲和爱情来分析作家表现女性受到男权社会压制的状况,并以此来达到对男权社会的控诉。  相似文献   

4.
艾米莉·狄金森一生从未成为教堂中的一员,也未步入婚姻的殿堂,却创作了大量以宗教、死亡、爱情为主题的诗歌.她以女性的审美眼光构想了心中的上帝与天堂,颂扬了完美的爱情,追询了"永恒"的本体论意义.她的诗歌在语言、韵律、题材等方面打破了诗学常规,越过了男权文化的樊篱.无疑,女性主体意识主导了她对男权压抑的颠覆行为,支撑着她毕其一生构建幻美女性乌托邦,获取阴性欢愉.  相似文献   

5.
身为黑人女性,当代英国女诗人格里斯·尼科尔斯关注黑人女性的解放之路。她选取了女性身体这一独特的视角来表现黑人女性自我意识。在她的诗歌中,黑人女性批判男权思想对女性身体的定义,并对自我肥胖的身体给予肯定。这一过程是黑人女性自我意识产生、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艾米莉·狄金森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女诗人.她一生遁世绝俗,终身未嫁,沉浸于精神领域的探索,致力于诗歌的创作.其诗歌彰显著女性主义意识,崇尚自我和独立,是对传统、世俗的挑战和叛逆,是对男权和宗教的质疑和反抗.她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及其自由率真的诗歌作品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艾米莉·狄金森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女诗人。她一生遁世绝俗,终身未嫁,沉浸于精神领域的探索,致力于诗歌的创作。其诗歌彰显着女性主义意识,崇尚自我和独立,是对传统、世俗的挑战和叛逆,是对男权和宗教的质疑和反抗。她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及其自由率真的诗歌作品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8.
艾米丽·狄金森是美国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奇特的意象而闻名世界.本文拟从生态女性的角度来解读她的诗歌,旨在探究诗歌文字下隐藏的生态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9.
《儿媳的快照》的发表是瑞奇诗歌发展的分水岭,是她首次公开表明她对妇女角色的关注,体现了她的女权主义意识。诗歌揭露了父权社会及其男权文化使妇女窒息、妇女的才能被埋没和夭折、她们生存状态受到阻扰和压制;体现了瑞奇寻找女性身份和共同的未来、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和政治景象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狄金森的诗歌具有极强的女性主义特征.狄金森在她的诗中展现了男权社会之下女性对男性的依附.狄金森把19世纪女性的婚姻描写成牢狱和坟墓,因为她们的婚姻缺乏平等和爱情.狄金森追求自由,向往男女平等和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的婚姻.狄金森以女性作为诗歌的叙事者充分展示了男权社会对女性和女性作家的压抑和束缚.狄金森诗中的女性叙事视角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逃逸是萧红对现实世界所做出的一种叛逆姿态,也是她躲避苦难的程式.为了反抗父权的钳制,她离家出走;为了逃脱男权的樊篱,她选择离异;为了逸出主流创作话语的制约,她主动将自己放逐到边缘.萧红通过富有女性特征的书写,言说独特的生命感悟,并以此来打开自我救赎的通道.  相似文献   

12.
在《可以吃的女人》中,主人公玛丽安生活在一个以男人为中心的社会,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她却抵制男权社会强压在她身上的一切。她的内心世界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时刻觉得被这个男性世界所吞噬的焦虑感,和到最后勇敢地对面对这个男权社会的反抗精神让她成了一个生活在男权社会的边缘人。从女性主义的基点出发,分析了玛丽安的边缘人形象,呼吁和谐的两性观念,并思考在当今社会如何平衡男性与女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薛涛的抒情诗是真实的女性心声,诗中以鲜明的女性视角,把她的生命体验倾泄出来,反映了她对附属于男权社会下的女性生存状态的执着探索;对女性失落在男权体制下的情爱的寻找;以及对苑囿于男性世界中的女性独立人格的渴望.薛涛的女性意识实质上是对女性依附于男性的反抗,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  相似文献   

14.
薛涛的抒情诗是真实的女性心声,诗中以鲜明的女性视角,把她的生命体验倾泄出来,反映了她对附属于男权社会下的女性生存状态的执着探索;对女性失落在男权体制下的情爱的寻找;以及对苑囿于男性世界中的女性独立人格的渴望。薛涛的女性意识实质上是对女性依附于男性的反抗,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  相似文献   

15.
《飘》中的女主人公斯嘉丽被女性主义评论者解读成一个有着强烈女性意识,敢于宣战传统男权的女性形象。然而,纵观斯嘉丽成长的整个过程,她的一切所作所为,表面上看我行我素,与传统的男权社会规范格格不入,好像是在与那个男权社会抗争,而实际上,却不过是以一种反叛的方式在吸引男性的目光。她一生的命运,都只能是一个男权的附属品,以叛逆反抗的自我标榜来为自己赢得一个男权的标签,在男权社会经历危机时,又是一个勇往无前地为男权呐喊,为男权战斗的"女英雄"。斯嘉丽的命运,是一个在战争背景下,一个正在衰落的男权社会里已经将男权价值标准内化了的女人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6.
无奈的选择,痛苦的高尚——诙薛涛抒情诗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涛的抒情诗是真实的女性心声,诗中以鲜明的女性视角,把她的生命体验倾泄出来,反映了她对附属于男权社会下的女性生存状态的执着探索;对女性失落在男权体制下的情爱的寻找;以及对苑囿于男性世界中的女性独立人格的渴望。薛涛的女性意识实质上是对女性依附于男性的反抗,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  相似文献   

17.
苔丝的悲剧来自她个性的柔弱、善良、迁就、屈从 ,来自传统贞操观对她的鄙弃 ,来自她家庭的拖累 ,来自男权当道的虚伪的世界 ,来自拖着封建传统尾巴的大时代 ,来自复杂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8.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涉及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她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使她被公认为最杰出的女权主义作家之一。莱辛通过叙述她们在男权社会中所经受的情感危机,为我们反映了那个时代妇女生存境遇和精神世界。莱辛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不同的文化视角来进行叙事,但最为突出的还是女性主义视角。  相似文献   

19.
席慕蓉的诗歌呈现着舒缓的音乐风格,充满着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她用画家和诗人的眼光来观察这个世界,在平凡的自然景物中发现奇妙的诗意,她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意象来抒发自己对爱情的追求、对生命的领悟、对家乡的思恋、对青春的追忆,这些意象营造了一个爱与美的世界,也化为她诗文中的情思寄托,成为她诗文中的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20.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替玛托娃,俄罗斯著名女诗人.诗人才华出众,一生写过很多经其之作,关于爱情、新情、宗教,以及她深爱的祖国等等,其中抒情诗<故土>就反映了她恋乡爱国的深切情感.本文将从诗歌的写作方法,写作内容、抒发的情感等方面来走进阿赫玛托娃的诗歌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