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曾卉 《知识窗》2014,(9):29-29
杰克·伦敦作为日俄战争的随军记者,曾单身奔赴朝鲜半岛,他仗着天生的冒险精神,跑去朝鲜北部一个外国人几乎从未涉足的偏僻村庄投宿。村里的官吏赶来他的住处,郑重其事地与他寒喧。  相似文献   

2.
去年仙逝的数学大师陈省身说过:“一般中国人觉得我们不如外国人,所以我要把这个心理给改过来.”杨振宁先生认为,他一生中最大的贡献也许不是获得了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一个看法,那就是“中国人不如外国人”的看法.对此我深有同感。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称邓稼先是"中国的费米",他要邓稼先告诉杨振宁:"中国的原子弹、氢弹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  相似文献   

4.
笑场     
《知识窗》2014,(9):33-33
会功夫 外国人问我:“中国的80后、90后还会功夫吗?”我说:“那当然,内力、暗器什么的不提,功夫里面最深的一门叫点穴,我们都会。”外国人表示怀疑,于是,我立马练了几手给他看:揉天阴穴,挤按睛明穴,揉四白穴,最后还有个大招:按太阳穴轮刮眼眶。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2005,(9):9-12
今年仙逝的数学大师陈省身说过:“一般中国人觉得我们不如外国人,所以我要把这个心理给改过来。”杨振宁先生认为,他一生最大的贡献也许不是获得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一个看法,就是“中国人不如外国人”的看法。对此我深有同感。有记者问过我:“你在从事激光照排研制过程中最大的苦恼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最近,杨振宁做客央视《面对面》节目,在谈到获得诺贝尔奖的感受时说,他一生最大的贡献也许不是获得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一个看法——中国人不如外国人。  相似文献   

7.
<正>科学家给人的一般印象是超然世外、专心学术,但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他们终究无法摆脱时代命运的影响。超声学家应崇福先生于归国途中写给美国导师的一封信勾勒出了这种影响的轮廓。应崇福先生早年在教会学校求学,这一经历使他惯于与外国人打交道。之后他到美国留学,并不像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那样局限在中国留学生组织的圈子里。他积  相似文献   

8.
马未都 《知识窗》2010,(11):27-27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向全世界人民缓缓地打开了一个画轴.展现了中国人发明的水墨山水:我们让外国人感受到黑白两色的神奇,让外国人看到中国古代绘画意境中的抽象能力,让外国人知道中国自古就不土。  相似文献   

9.
据《羊城晚报》4月10日报道,美国友人库尔的外祖父曾于1882牟至1885年间来华参观广州城隍庙,然而他在家书中只提到The Temple of Horrors(恐怖庙)。这个名字一度让专家挠破头,幸好叶伟华先生从外国人绘制的广州地图上找到这个译名,  相似文献   

10.
在19世纪末长长的中国西部探险家名单上,瑞典人斯文·赫定无疑是个佼佼者. 1890年12月,25岁的斯文·赫定在做穿越亚洲旅行时第一次来到中国.他走的路线与大多数外国人不同,是从西边翻越帕米尔高原到达喀什噶尔(今喀什市),10天后匆匆离去.3年后的1894年春,赫定又来到喀什噶尔,但此番心情与上一回大不相同,因为他正在失恋.  相似文献   

11.
梳理我国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发展历程,分析其存在问题,并在总结借鉴国外永久居留制度先进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高层次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个企业家、科学家.能够学以致用.不但创办了企业,还创造出了全新的产品以及全新的名词.这并非易事。"纯碱"这个新产品、新名词,就是由我国近代著名企业家、化学家、"中国纯碱工业之父"——侯德榜博士首先创造的。他以"侯氏制碱法".打破了近百年来外国人对世界制碱行业的统治;他以所生产的优质国货"纯  相似文献   

13.
去岁11月3日,4名在湖北省工作的外国人从省公安厅获得了在中国的永久居留资格证(绿卡)。这是湖北省在1986年首次将在华永久居留资格证颁给第一个外国专家即德国专家格里希后第4次授予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资格,此前已有9名外国人在湖北获得此项资格。  相似文献   

14.
一位为中国科学"打工"的外国专家命名了著名的"北京中国人",而他的发现和判断在当时却被认为"胆子太大、证据太少"。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加拿大人戴维森·布莱克(DavidsonBlack)被他的中国同行取名为步达生,这个中国式的姓名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人给外国人取名的习惯用法。步达生1919年被邀请来协和医学院教授解剖科学。他在教学之余还从事中国人的体质特征和古代人骨的研究。步达生在协和真正能够结缘"北京人",要从1926年说起。  相似文献   

15.
竺可桢对筹建气象研究所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担任所长16年,为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做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现在,天气预报已成为人们了解天气变化的主要途径,那些变换跳跃的数字,左右着人们的穿衣出行。可是,1930年之前,中国天气预报领域一直是被外国人所垄断,直至1930年,竺可桢将天气预报"主权"收回。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美食越来越受外国人欢迎。在中国美食当中,四川美食具有其独特的风味,其中大多数的四川美食已为众多外国人熟知,而还有一些小众口味的美食仍然未被广泛推广,但由于如今的社会趋势以及外国人越来越对四川小众美食感兴趣,我们依然需要采取更多行动来向外国人介绍四川小众美食。因此,我们拟开发一款双语版本的四川小众美食APP,借助互联网的强大力量,来向外国友人介绍四川省的小众美食。  相似文献   

17.
(一 )李浩林 1 961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电力机车专业 ,曾参加北京地铁电力机车设计和工厂技改工作。1 979年调入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搞电气设备。 1 985年改行从事环保科研工作。在检索中国专利时 ,他发现 2 4项有关电收尘器 ( EP)的发明专利中 ,大多数都为外国人所拥有 ,他的民族自尊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激发了他的报国雄心 :“一定要搞出自己的东西 ,与洋人一比高低 !”从此 ,他东奔西走 ,查阅了国外 4 0年来的有关专利文献 ;起早贪黑 ,翻译了 7万多字的外文资料 ;跋涉大江南北 ,考察了当时企业使用的国外 EP。经过理论分析 ,科学对比 ,他…  相似文献   

18.
梅凌 《科教文汇》2012,(28):145-146
日本的连锁服务业广泛使用“マニュァル敬语”,外国人很困惑.日本人觉得很生硬。本文分析了“マニュァル敬语”不自然的原因.论述了日本人对待“マニュァル敬语”持有的观点.也揭示了外国人日语学习者对待敬语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每年法定节假日前后,网友都会热议相关话题,放假的天数、天气,怎么请假能连休更长的时间……有些网友则会羡慕外国人,总认为外国人的假期比我们的人性化,这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20.
1996年,被誉为“中国公路第一桥”的江阴长江大桥以优异的质量荣获“鲁班奖”、“詹天佑奖”。全国桥梁施工专家畅志德作为建桥功臣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此时,他那句“在外国人面前就是死,也要站着死!”的铮铮誓言再次在这位和桥梁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硬汉耳边回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