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论理科教科书科学本质文本话语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教师对于科学本质具有精深的理解,并表现出相应的教学行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理科教科书的科学本质文本话语影响着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行为。理科教科书科学本质文本话语重建的基本策略有:转变认识角度,重建认识论范式;区别观察和推论,重建跨越性话语;区别定律和理论,重建产生式话语;设计认识论主题,重建认识论话语;设计反思性活动,重建认识论反思性话语。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程理论界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论点。例如,关于教科书为谁编——走向生本的学材论;关于教科书在教学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范例论;关于教科书怎么编的问题上,则有对话文本论和理科教科书应进行科学本质文本话语重建论。从中学生物教科书编写的现实看,这些论点对优化教科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宜机械地照搬。  相似文献   

3.
教科书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教与学的重要载体,而学生教科书理解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根本。在学习中,时常出现学生将教科书视为是“即食”的对象,不加思考和判断地“全盘接受”。学生对教科书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或他者的思考,难以达成教科书的设计与使用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学生教科书理解的本质、审视学生教科书理解的现实境遇、探索学生教科书理解的提升路径,引导学生既能走进文本、融入文本,又能走出文本,化成个体智慧与能力,建构自我知识,进而达成教科书应然之功能。  相似文献   

4.
教科书价值发挥的大小、使用效果的优劣依赖教科书主体的不断理解、解释、表达与创造,这一过程本质上是对教科书的诠释。教科书的诠释遵循三重逻辑:知识逻辑是教科书诠释的基础与依托、价值逻辑是教科书诠释的立场与导向、教学逻辑是教科书诠释的进路与旨归。当前,教科书诠释存在一定的误区:“文本复原”和“无限扩展”式的诠释、“低级红、高级黑”式的诠释、“娱乐至死”“上纲上线”式的诠释。纾解教科书诠释的困境,要从忠实和创生取向转向相互调试,实现对教科书诠释的价值引领;从教师理解走向主体对话,促进教科书诠释主体间的视域融合;从文本解读走向话语分析,构建规范的教科书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学活动的依据。引导学生对历史教科书的文本阅读是充分开发和利用历史教科书这一基本课程资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丁卫老师通过追问统编教科书,根据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挖掘文本价值确定教学目标,结合课后练习题与学习伙伴对话,厘清统编教科书助学系统,设计教学活动,借助教材体系把握学生阅读经验,推进语言实践,让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7.
当前,伴随着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课程不只是知识的载体,还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课程不只是"制度课程""文本课程",还是"体验课程".课程与教学具有天然的联系:教科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依凭,是课程内容的主要"展示平台",借助教科书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科书作为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凭借,教学对话的对象和基础文本,理应为语文课程理念的传递与落实、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展开、语文教学目标的呈现与确定服务。如何通过语文教科书,完善语文  相似文献   

9.
阅读本质上就是一种对话和体验的过程。阅读教学就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学生与文本作者、教科书编者、教师的对话,学生相互间的对话,教师与教科书的对话。对话实际上就是文本内容与精神内涵在多主体间的交流与碰撞。对话的平等、民主本质有利于以学生的心灵激活文本言语,点燃学生的心灵,增强学习效果,笔者愿将自己的体会与同仁共享。  相似文献   

10.
文章用文本分析法从广度、深度和连贯性等三个方面,比较了湘教版、人教版两种典范教科书中信息技术的编排方式。在广度上,两种版本的教科书在传统内容上涉及的信息技术基本一致,而在新增内容上差别明显;在深度上,湘教版教科书中的信息技术涉及更多的数学教学活动;在连贯性上,人教版教科书用到多种信息技术,湘教版教科书以超级画板为主要的信息技术贯穿课程的始终。有必要采取分层推进的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教科书编写者应把科学的视角与技术的视角有机融合,并以适切的形式整合在课程中;采取适当的深入学科的信息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