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说,没有去过周庄,就不知道江南的美. 有人说,要知道江南的美,只有去周庄. 梦里的周庄,总是那样的纯美、古典,氤氲着江南的细雨,弥漫着秋日的风絮.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一条深巷,一幢老屋,一座石桥,周庄永远在那里,挥一挥衣袖,迷蒙了往昔,模糊了过去…… 走进周庄,我还是感到了一份沉重,不是梦中的那份飘若云、清如水的沉重,而是一种呼啸沧桑的沉重.我问周庄:“为什么?”水,轻流而逝,一去不返.  相似文献   

2.
丽江古城     
我最喜欢的是丽江古城里的水,在西北生活得久了,知道什么为渴望,第一回到昆山的周庄,见到流水穿街过巷,入院过墙,兴奋得大呼小叫,但周庄的水毕竟太软太柔,有一股鱼虾的腥味。丽江古城的水就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3.
乌篷船写意     
江南有多少条流水?不知道。江南有多少只乌篷船?也不知道。只知道无数落叶一样的乌篷船,密布在南方流水之上,轻灵而小巧,载不动乡思也载不动愁怨。坐着它游太湖,也坐着它访西湖,感觉自己就是归乡的俞平伯或辞官的张季鹰。乌篷船就应该停泊在绍兴水码头或周庄双桥下.配上水泡般的拱桥、布满青苔的石级,还有古镇老街,那就是最写意的中国水墨。乌篷船是中国画中的水墨小  相似文献   

4.
真正能够走进周庄的,又有几人? 要到周庄的人,总是按捺不住内心的迫切心情,早早幻想着那片水意漫漶的世界。周庄的水,应清得让人想像不出那是水,从每家每户门前屋后流过。周庄的房屋、墙基是石头的,长满葱郁的青苔,屋顶上散盖着江南灰色的小瓦,细雨飘洒,泛起淡的青光。持家的妇人,用竹棍撑起宽大的木窗,弯着腰趴在窗台上,垂下手就能就着河水濯衣、洗  相似文献   

5.
江南的水     
很多年前读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水做的江南》,这我赞成,在我的印象里,江南是水做的。江南到处是水,池塘沟渠,溪涧流泉,江河湖泊……登高四望,如明镜般闪烁的,是水;如玉带般蜿蜒的,是水;如珍珠般滚动的,是水。多雨时节,江南就在雨的帘幕笼罩之下。绵长的雨丝把天和地连成一体,把江南织成一个水的世界……江南是流动的水,是翡翠一样清碧的流水,是茶晶一般透明的流水,是云烟一样飘逸的流水。这样的水,可以栽莲养荷蓄蛙鼓,可以濯足泛舟消春愁。这样的水,可以泡龙井茶,可以沏碧螺春,也可以酿酒,酿清洌甘甜的米酒,酿芬芳醇厚的加饭、花雕、女儿…  相似文献   

6.
在江南,路过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下了张继的枫桥,穿过唐诗宋词元曲,明代,长出了一个湿润的小镇,那就是周庄。如果将苏州比拟为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而周庄就是后院里小小的天井。人今千里,梦沉书远也许就是周庄给我的,宁静而闲适,拙朴而古雅,内敛而本分的,它有自己的生存原则和乡俗世理。在那里闲淡适心,也许是一种心情或态度,也是一个地方,如果这个地方有个名字,那还是周庄。而我和唐宋元明之间相隔的,却不是一个周庄距离。水,简简单单的将周庄写近了“近水楼台”。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又水,又水,周庄的尽头还是水,…  相似文献   

7.
周庄行     
去周庄之前,心底总是藏着一幅画——杏雨江南图。读了陆放翁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句,我便固执认为那诗中所写的一定是周庄。水乡周庄是个绝对值得去走一走的地  相似文献   

8.
江南情     
安详 《师道》2006,(5):61-61
记得第一次看到“江南”这个词语的时候,便从心里不可遏止地爱上了它。也许你只听到这个名字,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这是个柔情似水的地方,它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古老、优雅,在我心中是江南的代名词。对于传统文化,我一直心驰神往,而江南的古镇正好给了我感情的依托:窄窄长长的街,窄窄长长的河,江南的流水,如树上的枝,枝上的杈,杈上的叶,叶上的脉,那么静谧、多情、缠绵,与那千年的古镇不离不弃。真想待在摇荡的小船上,看着那绿得如丝绸般的河水,穿行于小桥、流水、人家之中,永远也不要醒来!苏州城外的小镇周庄,是作家三毛朝思暮想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上海周庄,一个被我仰慕已久的古朴小镇,一个温婉柔美的古城,终于在我的一次旅行中浮现。我站在它的门口,看见了那美丽的景色。 周庄的水,是天赐的水,纯净不带一丝黯淡。正是春意盎然之时,岸边的杨柳垂下绿丝绦,那细细长长的辫子搅得溪水一片碧绿,像是为它穿了新衣。  相似文献   

10.
吾梦女儿水     
我是第一次来到江南,来到周庄。周庄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一朵睡莲。听说游江南小镇得坐船游才有味道,我们租了条船。坐在船上,感到飘悠悠的,觉得身子开始浮起来。周围都是透亮晶绿的河水,望着它,自己仿佛快被那氤氲的水气融化了。从垂到水面的柳叶中撷取一丝绿,从明如澄镜的天空中偷出一掌蓝,我仿佛一个精灵徜徉于水面,让阳光吻着我的面颊,让绿水融化我的灵魂……望着蓝天那如丝的白云,品味着岸边白墙红灯黛瓦的小楼,耳畔偶尔传来几声穿透空气的鸟鸣,船行水上是何等的惬意!周庄的水总是幽亮幽亮的绿着,任你人影憧憧,舟儿荡荡,总像一层薄…  相似文献   

11.
江南名城是去过几处的,然而,西湖的烟波浩渺,长堤高塔,对于我排场太大,也太喧闹,像是朱门盛宴,只可远观,不可亲近。周庄呢,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粉墙黛瓦,不及沉醉,忽见庄外新式住宅栉比林立,总觉得周庄是主人特意端给客人的一道菜,主人们自己家常是不吃的,让人想爱爱不起来。  相似文献   

12.
唐风孑遗,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理宝,江南水乡的典范。周庄镇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  相似文献   

13.
周庄的水     
周庄的水像一条条宠物狗总爱追逐嬉戏在村尾村头!屋前屋后并不停地动着一只只船桨的尾巴让主人和客人的笑意在自己的眼波里逗留周庄的水胆子比谁都小随便向她扔一颗石头都会吓出一声尖吼周庄的水性格最多情温柔只要你陪她到处走走梦里都想和江南牵手周庄的水@徐满元$安徽省淮南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没有去过周庄,就不知道江南的美。有人说,要知道江南的美,只有去周庄。梦里的周庄,总是那样的纯美、古典,氤氲着江南的细雨,  相似文献   

15.
梦江南     
正我想,我与江南是有一份难解难分的缘。曾听母亲说,我们家祖上明朝时还是苏州人,后来做将军的家主到湖北平定叛乱,于是百年之后,异乡成了故乡,故乡变作异乡。江南的烟雨最是温柔,却也最易生哀愁。他乡的雨总是活活泼泼,叫嚣着,跳跃着,不得安生。而江南的雨,像是晨曦时分山野间朦朦胧胧的雾气,像是少女水色潋滟的眼眸,像是桃花  相似文献   

16.
古朴文静的苏州在新潮急涌的岁月里现代得多了,文明得多了。然而在江南的风景画改用现代派手法描绘塑造的今天,毕竟还有一方静水挽着昔日的旧影。这,便是绝版的周庄。钟情祖国山水文化的河南散文家王剑冰是一位多情的文人,他岂是独居一隅的想象之子,周庄的灵秀与古典逗诱着他的诗情,召唤着他的文采,一番交晤,便有了这篇情愫浓郁,物思精巧的绝妙佳作——《绝版的周庄》。兴许是周庄本身就蕴藏着深沉的情感,或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三毛,我认识了周庄;余秋雨先生的《江南小镇》,更使我萌生了到周庄一游的想法。 我错过了杏花春雨的季节。去年的八月,我有幸到了周庄,圆了我的周庄梦。 踏上周庄的土地,一种厚重的历史沉淀涌上了心头。街道两旁那明清时代  相似文献   

18.
一斜秋阳柔柔地、柔柔地泻在银子浜上,周庄便在那粼粼的波光里烁烁闪闪。周庄真的是用水做成的。从富安桥上望过去,周庄就仿佛是被水浸湿了的一轴古画,那浓墨,那淡彩,淋漓渲泻化开来,渗进了粉墙黛瓦之间;又似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面斑斑驳驳的铜镜,折射出历史的悠远与凝重。周庄,一座九百高龄的江南古镇啊。橹声在低吟浅唱,和着一船船的笑语,和着船娘那如诉如泣的吴歌。水做的周庄便在河面上倒映成忽忽悠悠、虚虚实实的光影。我敢肯定,周庄的每一天都是湿漉漉的。因为,周庄有太多太多的水;因为,周庄的一切都是用水做成的。湿漉…  相似文献   

19.
汪玉清 《师道》2009,(4):26-26
《周庄水韵》一课,以“先总后分”的结构形式抒写了周庄的水,还有与水连在一起的事。文章先写周庄的整体水韵图画:那是一幅古雅幽美,充满诗情画意的“小桥流水人家”式的江南风景画。接下来,作者分别写了三次游历周庄的不同感受:第一次描写了仲春时节的那个烟雨迷蒙的周庄,似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的游览是在冰雪消融的初春,那是一个典雅古朴的周庄,  相似文献   

20.
冰心 《同学少年》2008,(5):42-42
周庄睡在水上。水便是周庄的床。床很柔软,有时轻微地晃荡两下,那是周庄变换了一下姿势。周庄睡得很沉实。一只只船儿,是周庄摆放的鞋子。鞋子多半旧了,沾满了岁月的征尘。我为周庄守夜,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灿然的樱花。这花原来不是周庄的,如同我。我知道,打着鼾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