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邓小平民族理论从民族关系、民族经济等方面作了精辟的分析和论述,为我国建立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和繁荣的新型民族关系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民族理论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渐为人们重视。不仅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发表,而且研究课题也日益广泛。特别是这10多年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取得的成绩,旧中国不可能与之相比。当前一些学者对我国民族心理学应当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和怎样研究作了一些探讨。文章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就民族心理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这些问题的讨论,对民族心理学的研究会有助益并且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民族发展问题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所在。为切实解决苏联民族问题,斯大林以苏联民族实际为基点,从具体的历史条件出发,提出要着力培养非俄罗斯民族干部,充分发挥其"领头羊"作用;要大力发展民族地区基础工业,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这样才能实现消灭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实现共同繁荣。时至今日,诸多观点仍不乏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5.
全球化浪潮正在全方位推进,为了在全球化进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最关键的就是要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此,首先要进行民族整合。即进行国内各种力量的整合。尤其是进行民族化整合和民族经济整合。进行民族整合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振奋民族精神,二是增强经济实力。这是应对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就非常重视民族工作的革新发展,曾集中组织开展了包括派遣中央民族访问团、医疗队、贸易工作队和邀请边疆少数民族代表赴内地参观等在内的一系列民族交流活动。这些民族交流活动对于科学制定民族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作用,是中共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中国民族关系问题的有益尝试和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7.
金晓敏 《考试周刊》2010,(14):193-195
民族精神能够使中华民族从没落之中振拔出来,凝聚出无比的亲和力和奋斗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它则是中国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那么,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应该怎样去阅读和理解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1)民族之根.虽然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中国要成为经济强国,物质文明仍需占据其发展的主导地位,但是这种发展只有在强势的主体文化不被动摇的环境下才能保证其正确的方向性:(2)民族之恨,民族精神与历史是紧密相连的,我们需要把民族精神放进历史的框架中去理解,才能更好地将它在新时代一以贯之:(3)民族自信.中国的崛起虽然在现阶段下仍局限于经济领域,但是业已取得的成功却能让我们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一点;(4)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魄力,中国要保证其在世界格局中的领导地位屹然不倒。不仅仅要拥有在经济领域的硬实力,更重要的是让中国的文化价值观融入世界.成为世界性的文化大国,以自信的姿态与世界沟通。  相似文献   

8.
民族节日是民俗旅游文化的宝贵资源,许多民族节日在民俗旅游活动中已演绎为国际性的节日,成为国内外游客共同参与的一项群体活动,但民族节日的深层性东西却变化甚微。本文通过对民族节日所展现出来的民族价值观念及民族心理的考察,揭示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核,为更好地开展民俗文化旅游提供精神指引。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的民族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成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指导思想。论述了胡锦涛关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地位、道路、方法、关键和保证等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0.
当人类历史的脚步迈入20世纪最后十年时,扭曲的“民族要独立”和“民族要统一”的思潮与实践竟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共处与对峙的两种现象,影响冲击着现今的国际社会,也必将影响21世纪世界民族的发展。从本质上看,上述两种思潮都是对列宁民族关系理论的歪曲,我们应采取客观态度认真分析和有效解决当今世界范围的民族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和处理新世纪的民族关系现象和问题,对实现人类社会的持久和平与发展作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当前民族文化与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民族文化与教育事业经历了两个阶段的现代化过程,一方面使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事业得以较快发展,另一方面也显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民族成员面对现代化的进程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变革而表现出的心理不适与精神困惑。因此,在保护与发展民族文化的同时,更要关注民族成员这一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的生存状态,民族教育更要放眼未来,从青少年的多元文化意识与国家公民意识入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民族认同对民族凝聚力作用很大,从而使民族凝聚力的相关研究前景极为广阔。民族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思想源泉,民族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进而促进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团结。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民族文化及民族认同与民族凝聚力关系的研究情况,并且针对民族文化及民族认同的作用,提出了民族凝聚力的优越性,进而为民族凝聚力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快捷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实现“民族间事实上的平等”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一项重要、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也就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现阶段还未很快消除的经济、文化上的事实上的不平等。为此,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要从实际出发,一是要对民族地区给予较多的优惠灵活政策,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加以扶持。二是要激发民族地区的主动精神,发挥民族地区的生产潜力。不断巩固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实现民族间事实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1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中华民族面临的生存危机、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夙愿使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必要。而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特点使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民族理论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民族理论来源于:对中国传统民族理论的剔除与汲取;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期间及主政大西南时期民族实践工作的总结与提炼;对“文革”期间民族工作及原苏联列宁后时代民族工作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民族理论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民族理论来源于:对中国传统民族理论的剔除与汲取;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期间及主政大西南时期民族实践工作的总结与提炼;对“文革”期间民族工作及原苏联列宁后时代民族工作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7.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主要就是民族文化和民族风俗在内心的投映和共鸣,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以民族文化这个社会背景为依托,没有了文化这个社会大前提,民族心理素质也就无从谈起。对于它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关系到国家和世界文化完整性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省是少数民族种数和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边疆省。但经济发展落后,全省有35个“边、少、山”区县,其中就有31个县是贫困县,虽然满山是宝,但仍有不少人“端着金饭碗讨饭”,不能摆脱富饶中的贫困这一怪现象。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民族教育落后,师资奇缺,不能培养当地的建设人材。因而采取特殊措施,培养少数民族教师,是发展民族经济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世纪,民族问题依然是关系到我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国家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是成功的,但也应该看到,影响民族团结和民族关系稳定的因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一些地区一些问题上还比较突出,要认真对策。必须继续深入地在干部群众中强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0.
"原生态"民族唱法真实、清新,具有自然的民俗文化特性,"学院派"民族唱法则是"原生态"民族唱法在当今时代中的拓展和延续,具有先进性、新兴性和科学性。两种唱法的争议实质是中国民族声乐如何立足于"原生态"民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体系。通过加强对现有唱法的收集和保护,在艺术学院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借助传媒正确引导为原生态唱法提供展示舞台等途径,可以更好地实现"学院派"和"原生态"民族声乐唱法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