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只此青绿     
扁舟 《中学科技》2023,(24):20-23
<正>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出名为《只此青绿》的舞蹈诗剧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优雅的舞者们以曼妙的身姿展现了《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之美和优雅空灵的意境,其相关表演和衍生产品大受欢迎,至今仍颇有热度。《千里江山图》由北宋末画家王希孟绘就,全卷纵长51.5厘米,横长1191.5厘米,为宋代最长的山水画卷。在《千里江山图》中,其绿色部分主要由石绿绘成,  相似文献   

2.
《教学随笔》2010,(7):F0004-F0004
《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作者王希孟。  相似文献   

3.
比时间更久     
<正>青峰夹岸,绿水萦回,景致万千。走进展厅,便能看见一幅画卷徐徐展开在我的眼前。棕褐色的卷纸上,细细的纹路似在诉说岁月的沧桑。但卷底的枯裂掩不住光彩夺目的青绿山水,那千里江山、万里河川仿佛就要从画卷中跃出,引人追溯这历史的洪流,重览大宋河山。这《千里江山图》中的一汪青绿,比时间更久,比岁月更浓。  相似文献   

4.
<正>《千里江山图》绢本设色画,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画以长卷的形式,细致入微地描画出江南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不仅是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碑,也是北宋以来水墨山水的集大成之作,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相似文献   

5.
千里江山图     
<正>《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88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宋代王希孟所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染天染水,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渺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  相似文献   

6.
“境”可以分为“实境”和“虚境”。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不仅为观者展现了壮美的大宋江山,而且其作品营造的“意境”也需要观者细细品味。文章通过探究《千里江山图》的“实境”与“虚境”之美来对此幅作品进行深入赏析,并通过与其它宋代作品对比进一步阐释《千里江山图》虚实结合的“造境”之美和内在的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7.
孙欣 《江苏教育》2024,(9):91-94+96
<正>2022年春晚的舞蹈《只此青绿》演活了千里江山,在人与物相通、物与人相融中领悟到“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山水无界”的哲学思想以及“宁静致远”的中华文化意蕴。墨飞色化、舞跃山川的舞蹈,让人感受到一种强大生命力的积蓄和爆发,我仿佛看见了自己二十多年漫漫教育之路中那些“青”的生长力和“绿”的生命力。一、传承师道,积淀青绿的人生底色青绿,源于中国画颜料石青、石绿,带有色彩牢固的特性,我对教育的内心坚守亦如是。我的父母都是教师,因此我从小就对教师有着  相似文献   

8.
《千里江山图》描绘了一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青山绿水园林画卷。解读北宋《千里江山图》在总体空间、整体空间与局部空间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分析其师法自然的造园手法、藏露相辅的空间意境、一步一景的园林美学、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等四个方面的空间艺术的表达,可以对当下园林空间营造有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欣赏作品的分类。美术教材中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如《最后的晚餐》《椅中圣母》《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八骏图》《流民图》等名家作品。这些作品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0.
正1930年9月,陈大章出生于北京一个书画世家。他早年以工笔人物画见长,其《仕女图》《婴戏图》《百子献寿图》,很早就被人收藏;后专攻山水画,无论是青绿山水,还是水墨山水,均取材广泛,笔墨酣畅,意境高远,独树一帜。他的青绿山水富有创新,融入工笔技法,勾以金线轮廓,画面气韵生动,色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文学史上,不仅产生了多采多姿的山水文学作品,而且还相应地产生了对山水文学作品进行概括和总结的山水文学理论。我这篇短文,仪对我国南朝文学批评大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涉及的山水文学理论做点初浅探讨。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里提出了“江山之助”的著名命题,认为山山水水有助于文学之思,并且认为诗人屈原所以能在楚辞创作上取得那样伟大的成就,也正是得力于楚地江山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此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巨作《江山如此多娇》的草图之一. 图写毛泽东《沁春园·咏雪》词意.按照抱石先生的文章说法,描写祖国江山的辽阔宽大,美姿多娇,即景生情,想到英雄人物为它献身,极其完美地表现了中国人民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迈气概.由于国土辽阔广大,"当江南沃土在和煦的阳光下盛开着万紫千红的百花,而喜马拉雅山上还是白雪皑皑."于是,画面上同时出现了太阳和雪,同时出现了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同时出现了东西南北的地域.而画法,则是"近景是高山苍松,采用青绿山水重彩画法;长城大河和平原则用淡绿,然后慢慢虚过去.  相似文献   

13.
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余岁即去世。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少见的巨制。  相似文献   

14.
正说起宋朝的繁华,常常被人提起的就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不过,最近频频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同时期的另一幅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它是由一位年仅十八岁的天才创作的,耗时半年,画成不久他便死去了,留给世人的是一个传奇的背影。一幅传世的名画这幅画如今被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是国宝级的文物。2017年9月中旬,故宫以“千里江山”为主题,  相似文献   

15.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22年春晚的舞蹈节目《只此青绿》,演活了北宋18岁少年王希孟用近半年时间创作的绢本设色画《千里江山图》。在这幅旷世杰作中,“画学”少年王希孟,从构图、笔触的精心驾驭到颜料、色调的大胆使用,呈现了他对独特艺术境界的勇敢追求;用传统绘画高远、深远、平远共三个境界的完美创造与融合,艺术地表达了他对人生境界的深刻理解。以上论述具有启示与联想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国宝档案>千里江山图属性:宫廷绘画时期:北宋作者:王希孟规格:宽51.5cm/长1191.5cm藏馆: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记得,那是北宋末年的中原,我就出生在这片偌大的,却带有伤痕的土地上。我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了,脆弱且跌宕。但我还是想告诉你们我年轻时候的故事。我是一幅画,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幅名画,没有人不曾听说过《千里江山图》的名字。那段年轻时候的记忆伴随着年月流逝,越  相似文献   

17.
千里江山图     
色彩最为炫耀观者眼睛的要算是这幅《千里江山图》卷了。它的长度达到1188厘米,宽51.3厘米,以一整幅绢画成。全画自开始到终卷都是以青绿色涂染,金线勾勒的江山胜景。所有山川、树木、庄园、桥梁、人物都像毫发一样细密,山道上、水边上、村庄里点缀着像蚂蚁一...  相似文献   

18.
一、欣赏作品的分类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裴尔的《椅中圣母》、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还有徐悲鸿的《八骏图》、蒋兆和的《流民图》等现代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二是范图的欣赏,每课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主要是针对某  相似文献   

19.
写生的意义     
正写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美术史来看,留存下来的经典作品大都与写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果没有写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不可能刻画得入木三分且生动鲜活;如果没有写生,我们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也不可能有卧游五岳、身临其境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黄志明 《科学启蒙》2022,(Z1):32-37
<正>看过《国家宝藏》的同学对《千里江山图》一定不陌生,因为这幅精美的画作所用的颜料是矿物。肯定有同学要问了:矿物还能作画?收住你惊讶的下巴,要知道,在丰富多彩的颜料世界里,矿物一直是人们青睐的颜料之一。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那些点“石”成画的矿物颜料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