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奥运结束以后,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势必有所调整,因此,中国足球迎来了深化体制改革的最佳契机。令人失望的是中国足球在北京奥运后似乎逐渐迷失了深化体制改革的方向,这种体制改革趋势的模糊直接导致了后奥运时期中国足球一系列改革措施目的性和指向性的模糊,其效果很可能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中国的体育体制改革也渐渐步入探索实践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旧的体育体制下对高度全球化职业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凸显,研究以中国女子网球近年来在世界网坛上取得的骄人成绩为契机,从"举国体制"与职业化之间的关系对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进行了分析。试图从举国体制本身在网球职业化进程中的优劣势,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球职业化道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举国体制创新与中国足球改革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认为:举国体制创新的趋势表现为转变价值观念、发展模式、政府职能、社会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和经济理性6个方面;我国足球改革既有举国体制创新的一般特点,也表现出自身的特色,突出地表现为管理体制改革攻坚、职业联盟探索、校园足球推进3个方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举国体制之管理体制、竞赛体制、训练体制的刚性体系的解构与重构;客观上举国体制创新与足球改革形成多层次的矛盾关系,实质是中国转型社会的缩影。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我国女子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现行培养体制,以及中国女网举国体制下的职业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下职业化体制的构想,为我国尽快确立合适的网球体制作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进程缓慢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社会学知识对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十年来的成果进行剖析,从足球职业化改革的时代背景和内、外部因素出发,对国人期望值的反差和足球职业化改革进程缓慢进行分析,为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向良性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奥运会我国女运动员获奖情况为分析切入点,从社会制度与举国体制、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传统文化与性别平等、运动队管理与科学训练、体育人才培养体制与项目的战略结构调整、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体育商业化、女子竞技体育职业化与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世界女子体育的蓬勃发展等方面,探讨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此现象的社会学因素.提出坚持和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保障女运动员的基本权益、加强对女子竞技体育的宣传、进行项目的战略结构调整、加强训练的科学性、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夯实学校体育基础、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女子竞技体育职业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后北京奥运时期,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化,体育体制改革也将进入实质性阶段,举国体制改革的研究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在对举国体制改革研究现状进行简述的基础上,从坚持务实与创新原则的角度提出了举国体制改革研究的五点思考:还原本意:举国体制改革研究的前提;立足国情:举国体制改革研究的基础;丰富外延:举国体制改革研究视野的拓宽;认清形势:举国体制改革目标的明确;他山之石:举国体制改革研究的参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足球项目为例,通过中国与欧关职业化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发现体育职业化之所以在中国成效一般,并非职业化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的职业化过程不够彻底,只要摆脱举国体制,打好群众体育的基础,职业化将会为中国体育做出莫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王东  赵禹  渠亮 《山西体育科技》2002,22(3):33-36,4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中国职业化足球发展过程中管理体制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研究从影响职业化足球改革的管理体制、竞赛体制以及俱乐部建设、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等内外环境方面,提出当前中国足球职业化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按照市场规律和足球规律加以改进,同时必须接受先进国家的经验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徐飞  陈理娜 《体育学刊》2013,20(1):44-47
中国网球2003年以女子项目作为突破口开启网球职业化改革,至2008年网管中心允许“单飞”后,形成目前“举国体制”加“单飞”的“双轨制”管理模式.中国女子网球项目采用双轨制管理模式后单飞运动员在多项赛事中成绩斐然,但中国女网的职业化程度和竞技水平仍然不高.目前的双轨制管理模式是职业化改革的诉求与举国体制博弈的产物,其背后是单飞运动员面临的巨大压力和年轻运动员在举国体制下成长的挑战.双轨制仅仅是女网项目探索出的管理模式,而非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中国体育职业化改革之路仍需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中国足球发展改革与举国体制创新思维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对我国体育举国体制理论进行分析,指出我们过去理解的举国体制足狭义的举国体制,特指采用行政手段募集、调配全国资源,举国体制根本目的是充分募集、优化配置、集中使用有限资源,市场、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问样可以成为实施"举国"的途径并运用于足球.结合日本足球发展模式为佐证,运用新举国体制理论展开分析,提出我国足球发展改革应以市场化为终极日标、教育举围培育市场为阶段要务.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固有的"举国体制"已不能很好的促进我国体育的发展,体育的职业化势在必行。放眼世界体育,体育职业化的先驱足球和篮球等项目的职业化正在蓬勃发展,各项顶级赛事更是得到全球人民的关注。而散打项目与足球、篮球等项目相比,其观赏性相对较差、群众基础薄弱、媒体宣传乏力,以上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散打运动职业化发展进程。近年来中国在散打职业化发展也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只要因势利导,散打运动一定会获得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足球项目为例,通过中国与欧美职业化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发现体育职业化之所以在中国成效一般,并非职业化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的职业化过程不够彻底,只要摆脱举国体制,打好群众体育的基础,职业化将会为中国体育做出莫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继去年世界杯外围赛、中国足球队兵败新加坡,只差一步到罗马之后,在最近结束的亚运会上,中国足球队又负于实力弱于自己的泰国队,未能进入4强,中国队的水平及表现引起人们震惊,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中国足球的出路在哪里? 从目前看,中国足球发展及大家议论较多的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体制问题,二是缺乏高水平的教练。如何解决好这两个问题,近几年一直有两种不同意见。关于体制问题,一种意见是,主张改革现有的由国家全包下来的体制,走职业化道路,其理由是,足球职业化是欧美足球强国成熟的经验,近年  相似文献   

15.
中国足球管理体制深化改革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剖析中国足球改革和足球职业化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及所出现的问题.指出中国足球改革的关键是体制改革,应建立先进的职业化管理体制,实行足球职业联盟,促使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良性发展;中国足协应从行政事业性实体管理型向纯社团性协会实体管理型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中日足球职业化管理体制进行对比研究,为中国足球职业化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足球职业化管理机构为“三元结构”,管理核心机构是J联盟,足球协会行使监管J联盟职能.中国足球职业化管理核心机构是足球协会,管理结构为“二元”结构,缺少能代表职业足球俱乐部利益的职业联盟组织;同时存在职业化管理权力划分、权益归属不清晰,法规制度化管理制度没有有效建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抓住北京奥运后的发展契机,在充分论述体育理念的升华是促进中国体育政治发展的前提下,论证了体育举国体制与政治体制的相关性,得出体育举国体制改革在机构层面即硬件上的措施和在理念层面即软件上的进步两个方面有力地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举国体制的本质及校园足球的内涵以及两者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剖析举国体制的内涵和其本身的重要意义,试图从中得到在新阶段举国体制背景下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契机和挑战,并充分发挥举国体制对校园足球的优势作用,充分利用新时期的机遇,将简政放权与公共服务的内涵及本质融入到校园足球的发展中,努力填补自身存在的劣势,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来迎接中国校园足球将面临的挑战,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并为新时期校园足球在举国体制中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制度创新理论为基础,运用制度分析方法,对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发生、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制度学分析。研究认为: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制度创新的动因来自于制度自身的主体动因、制度环境变迁的客体动因及制度内在缺陷的内部动因3个方面;目前的制度缺陷体现在管理体制改革不完善、管理理念"功利化"倾向明显、职业联赛制度体系建设缺失和协会实体化建设迟缓。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制度创新现实路径选择无疑还是采取政府主导强制性制度创新模式,并从制度创新主体、客体及文化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运动训练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角度出发,基于网球运动员李娜单飞成功为例,结合当前中国"举国体制"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论述适合现代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发展之路,为加快推进现代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